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国高等教育的公平性问题主要体现在高校区域分布不均,尤其是高水平大学区域分布不均问题更为突出。通过对985和211大学在东部、中部、西部分布的差异,以及二者在京津沪、高考大省及其他省分布的差异进行研究,并通过对东部、中部、西部985大学专任教师与新生人数的平均比重进行研究,可以发现我国985和211大学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和京津沪地区。由于985和211大学对本地生源的照顾,从而加剧了我国高等教育在区域上的不公平。相应的建议是:增加中西部985和211大学的数量并加大支持力度,985和211大学在各省的招生数要符合其人口比重等。  相似文献   

2.
有关"211工程"和"985工程"存废的争论涉及工程本身的问题和"211高校"、"985高校"身份符号的问题。通过对高校重点建设和高校身份符号进行透析,发现所谓"211"和"985"存废之争实质是混淆了具体争论对象的大混战,指向的均是"211工程"和"985工程",然而所论述的具体内容却各不相同。争论之所以产生是源于"211工程"和"985工程"暴露出的具体问题日益凸显。基于这些问题,在建设"双一流"的背景下,未来"211工程"和"985工程"的调整之路在于强化一流学科建设,淡化建设中行政主导的力量,在重点建设资金管理与使用上加强法制建设,重视建设过程中的绩效。  相似文献   

3.
<正>"211""985"工程建设高校在获得国家科研经费拨款、学生就业方面的"含金量"越来越大,出现的一些问题和未来走向值得关注。已经走过了近20年历史的"211""985"工程,虽然在促进中国高校水平、能力提升上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由于"211""985"在获得国家科研经费拨款、学生就业方面的"含金量"越来越大,出现的一些问题和未来走向值得关注。两个工程不仅给高校划出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培养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迅猛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国家把教育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制定了如"211工程"、"985工程"等一系列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政策,同时,这些高校也在人才的培养模式上做出了许多探索性的举措,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  相似文献   

5.
高考预选考试是指对参加高考的考生预先进行的筛选考试,只有通过预选才能报名参加高考,是考生参加高考的资格考试,最初出现时间是1977年。高考预选可以减少参加高考的人数、减轻组织和实施高考的工作量。实行预选的省份通常按高考计划录取数的三至五倍确定预选数,指标分配问题和考试组织问题是高考预选面临的两大问题。预选制度的推行是20世纪80年代高考报名人数下降和录取率波动的主要原因。随着招生人数的扩大、报考人数的稳定、毕业会考的推行和招生条件的改善,预选制度逐渐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并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作为一种应急的权宜措施,高考预选考试制度的出现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也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办人民满意的高考和选拔拔尖创新人才是当前高考改革面临的两难问题,高考预选的过往能够为兼顾二者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6.
随着近年来高考改革的逐步推进,高考命题方式作为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高考命题权的调整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高校甄选人才显得尤为重要。统一命制高中毕业会考试题,分省命制省属院校试题,985或211高校联合命制初试题目,再单独命制复试题目,这三种命题方式的合理并存能形成一种优势互补的势态。在高考改革的渐进过程中,以统一命题为主的多元化命题方式已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7.
高考的直接功能是为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此外还对基础教育尤其是高中教育有着重要的导向功能,对社会流动、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具有预选和配位功能,还是国家文化的重要塑型、凝聚和导向力量。近年来的高考改革注重技术层面的改革而缺乏价值观的澄清和统筹谋划,过分强调高考的多样性而忽视其统一性和公平性,重命题改革而回避录取问题。今后高考改革的政策选择,建议加快高考立法,推进法制高考;成立国家高考委员会,改进高考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坚持国家考试,坚持统一考试;坚持高考的公正公平取向,把高考改革和监管的重点转向名额分配、重点高校和录取环节;完善中小学教科书的国家编写出版制度,保障流动人口的接续教育和异地高考。  相似文献   

8.
正北京理工大學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北京理工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历批次重点建设的高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学校建校80年,培养大批优秀人才,更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奉献世界科技发展中展现担当。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主要基于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名2016—2020年高校生源质量(新生高考成绩)排名数据,运用中断式时间序列准实验方法中的单组时间序列实验法,分析了“双一流”政策对高校本科生源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双一流”建设高校生源质量差异较大,但区间分布相对比较稳定;“双一流”政策对本科生源质量存在一定影响,38所985高校和67所211高校进一步巩固了生源质量的优势地位;3所进入一流大学建设名单的211高校和19所进入一流学科建设名单的非211高校,生源质量均有一定提升;原来生源质量较好但未进入“双一流”建设名单的高校,生源质量呈下降趋势。这是由政府资源投入的持续性、社会人才需求的导向性和大学自身发展的稳定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0.
为了构建本科教育绩效指标体系,本研究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基于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评价非"985工程"的"211工程"高校本科教育绩效。结果表明:"211工程"高校本科办学综合效率明显高于全国高校平均水平,但仍有20%的提升空间;部分高校办学资源投入冗余量较大;专任教师资源不足是影响办学效率的重要因素;高校类型及其所在区域与效率值无显著相关。高校应当实施规模与内涵协同发展战略,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益,注重培养高水平教学团队;国家应当构建以第三方评价机制为核心的"211工程"高校本科教育绩效评价体制,全面提高本科教育办学效率。  相似文献   

11.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将立!树人定位在评价的核心目标上,实现了我国高考核心功能的创新;在测评中主张素质立意,实现了我国高考评价理念的创新;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高校人才选拔需求以及教学与考试等教育因素融会贯通于价值引领的评价体系中,实现了我国高考评价设计的创新;基于学习活动的规律,用情境作为载体有效考查知识、能力和素养,实现了高考评价策略的创新;以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考评价体系为标志,以不断推进我国高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追求,实现了我国高考评价发展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综观我国高考研究成果,总体上可分为高考内部要素研究和高考外部关系研究两大类。它们从不同视角将高考研究推向了深入,为人们全面系统认识高考和改革高考提供了有益参考。然而,高考作为一种人才选拔活动和制度,还缺乏学科交叉与借鉴研究。随着高考由“相对单一模式”转向“复杂多元模式”,高考的制度化、规范化进程显著加快,围绕如何建设公平、科学而高效的高校人才选拔制度已成为各界共识。因此未来加强高考制度的解构与建构将是高考研究的一个趋向。  相似文献   

13.
高考被政府和社会公众附加上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要的功能,这不仅使高考难堪重负,也使得其改革因受到内外多种因素的牵连和制约而难以为继。高考必须有正确的社会职能定位。高考的改革必须"内外兼修",方可在分配高等教育资源和潜在社会利益资源的过程中发挥适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This is the first study that examines the comparative validity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 (known as Gaokao) to a Western end-of-secondary-school performance measure, Australian Tertiary Admission Rank (ATAR), as admission criteria to an Australian undergraduate degree programme. The study offers a strong warning about using just an aggregate Gaokao score as a sole admission criterion. However,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with adjustments for gender and time, Gaokao is found to be as good an admission criterion as ATAR, hence justifying its use for selection purposes if such adjustments are made. Supplementing selection criteria by also using the Gaokao English result is found to be a further improvement. The findings can help inform the admission policy relevant to Chines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to undergraduate degree programmes globally.  相似文献   

15.
在新时代背景下,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指导,深化内容改革是高考的一项重大改革任务和基础性、战略性工程。2019年,高考开始实施“五育并举”的实践探索。对高考内容改革的调研显示,改革为高中师生所认可,对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高考深入贯彻“五育并举”,要以高考评价体系为依托,贯穿考试的全领域、全过程。坚持高考核心功能,健全高考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科学设计高考评价指标体系,强化“四翼”考查要求,以情境为考查载体,大力改进试题设计方式方法,引导高中教育教学向全面发展转变。  相似文献   

16.
高考内容改革要准确把握新时代的新形势新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查,助力高中育人方式改革。以高考评价体系为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明确高考内容改革正确方向,廓清高考内容改革着力点,明晰高考内容改革路径。积极稳妥深化高考内容改革,必须全面提升命题专业化能力和命题质量,做好多重改革交汇期的高考命题工作,助力高考综合改革和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平稳实施。  相似文献   

17.
2014年国务院启动最新一轮全国高考综合改革,上海成为试点的两个省市之一.本文旨在研究本轮上海英语新高考听说测试的政策变化对高中英语教学所产生的反拨效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课堂观察等方法,数据分析显示上海英语新高考在听说教学内容方面有较多积极的反拨效应,而在教学方法和教材使用方面则兼有正面与负面的反拨效应;新高考...  相似文献   

18.
高考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稳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不同时期的高考改革都有其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考虑,即都有一定的价值取向。本文通过对不同时期高考改革的梳理,试图发现其价值趋向,从而为未来高考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内在公正信念和终极公正信念的研究视角,对高考这一重要生活事件进行实验研究。研究发现:1)个体存在用高考公正信念应对高考公正威胁,在承认其维护心理健康作用的同时,应关注高中生的高考公正信念异化表现;2)实际参加高考可以导致高考去魅化,其实质是高中生把学习狭窄等同应考本身后导致的学习公正信念损伤;3)高考公正感与高考内在公正信念之间存在非线性的V型关系,公正感的强度而非正负感受更能预测个体公正信念,高中生悬置对高考公正的感受和体验会损伤高考公正信念,进而损伤学习公正信念,并带来后继学习内在动力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