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深刻认识中国特色体育发展道路形成的实践基础,既是在理论上深化中国特色体育发展道路理论研究的需要,也有助于在实践中有效化解实践创新与传统理论的冲突与悖离。研究表明,推动中国特色体育发展道路形成的实践基础是多层次、多维度的,既有中国特有的体制性因素,也有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因素,既离不开中国特有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禀赋,也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演绎。  相似文献   

2.
中国竞技体育的制度框架是中国竞技体育运行和发展的物质载体,没有体育制度框架的不断改革、发展和完善,中国竞技体育的迅速崛起是不可能的.而中国竞技体育制度框架的改革和发展不是自发和随意地进行的,它从根本上又受到中国人民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文化传统等精神因素的制约和指导.中国竞技体育的崛起是在一定的制度框架中进行的,思想基础是中国竞技体育崛起的思想先导和深层决定因素,思想基础中蕴含着中国竞技体育崛起的价值追求、理想信念、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制度框架与思想基础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统一于竞技体育发展的具体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3.
试论人文体育与2008年"人文奥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承办权以后,要兑现"新北京,新奥运"的口号、提出"人文奥运"的主题.以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和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将人文体育和人文奥运的理念内涵进行了科学理解及其相互关系加以分析,并在人文体育基础上讨论2008年北京奥运会实现"人文奥运"战略目标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试论高校终身体育教育的内涵与外延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借鉴国内外终身教育与终身体育教育的研究成果,运用教育学与体育社会学的原理与方法,根据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目标与教学改革研究实践,探讨高校终身体育教育所反映的其本质属性的各个方面(内涵),以及高校终身体育教育内涵所确定的对象的范围(外延)及其影响因素,期望能为转型期的高校体育教育目标的实施、体育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育模式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学校体育制度史研究相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提出对中国学校体育制度史进行全面的研究,以弥补在学校体育史研究中对制度史研究的空白.对学校体育制度的概念和学校体育制度史研究的现实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提出了几点合理性建议:在研究中应正视各历史时期学校体育制度发展演变的历史现象;在研究中应客观冷静的总结各历史时期学校体育制度中国化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学校体育制度.  相似文献   

6.
近阶段中国体育教学理论研究的若干的成果和建树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20年来的体育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中体育教学理论的发展与更新也有了可喜的进步,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得到了深入的探讨,也有了一些比较成熟的理论.本文在这里就其中的一些理论进行归纳和一个阶段性的整理,也是对体育教学理论的研究前沿问题做一个概观.  相似文献   

7.
摘要: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人民身体健康提出,从“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到要做身体健康的民族,无一不诠释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组成部分健康中国的要义,这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无疑起到了战略定位与方略引领作用。基于此,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系统地阐述了健康中国的释义、源起与意义。研究认为:健康中国的来源既有理论来源、实践来源也有历史来源,即: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新发展、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使命感召、历代思想精粹的集成。健康中国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赋予了重要的历史意义:树立全民健康,弘扬国家健康的大健康观;推动全民健身,掀起体育健身消费热潮;形成全民参与,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当前体育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的研究,对体育教学模式的概念、分类、应用以及发展趋势提出了见解.并通过对当前国内外比较成功或比较成熟的体育教学模式的分析研究,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归纳、提出了切合时代精神适应现代教育思想和体育教学理念,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要求的体育教学模式,以及各种模式的方法特点与运用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如何建构有特色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描述了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发展轨迹,归纳出先行研究的成就与问题;进而提出大力开发学院课程资源的学术主张,并就特色课程开发的内涵、意义、程式和重点等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即将进入全面社会主义建设的时候,毛泽东适时地提出了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思想,为我们党指明了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方向。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艰难曲折的探索,取得了重大成就,形成了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模式、两类矛盾、发展阶段、基本力量、商品经济等一系列的理论观点,把毛泽东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根本保障作用,原因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它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原则,又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它深刻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经验教训,并充分借鉴了人类制度文明成果。其根本保障作用主要体现在为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根本保障,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提供根本保障。进一步发挥其根本保障作用,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自信,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扩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外延。  相似文献   

12.
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心理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目前学校体育心理建设的开展尚处在初始阶段的现状和心理建设对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以及21世纪学校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提出了体育之于人的两维原始功能(即身体发展和心理建设功能)和谐发展不可或缺的理念,并在此背景下重新就学校体育心理建设的践行体系进行了构建。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国家级贫困地区中学体育发展战略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文献资料为依据,结合河南省国家级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对2003年参加“河南省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体育教师培训班”的94名学员进行问卷调查所得到的数据,对河南省国家级贫困地区学校体育现状存在的较为突出的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论证,为河南省国家级贫困地区中学学校体育改革发展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和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共产党80年的体育思想进行大跨度、全程性的理性反思,从中国共产党体育目标思想的角度提出了“根本向度”(实现人的解放)和“向度”(政治、经济、化)的命题,并详尽阐述了它们相互间的辩证关系。这一视角以及由此得出的结论,对学术界的研究和体育行政部门当前的体育改革实践有所启示和警示,颇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理解教育"倡导弱势学生的发展,其为高校弱势群体学生的体育教育提供了全新的理念。"理解教育"视野下的高校弱势群体学生,涵盖身体素质较差、过度肥胖、患有疾病和残疾以及厌学的大学生。"理解教育"关注弱体生的意义在于深化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理解教育"要求体育教师不容忽视对弱势群体学生的体育教育,针对弱势群体学生的现状,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6.
论体育教育过程中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的教育正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我们的教育目标是要培养面向21世纪的全面发展的具有高素质的跨世纪的人才。在当今社会,能否与别人很好地沟通和交往,已成为事业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依据。章就学生中人际关系的现状,分析了加强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在体育教学中培育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有利因素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体育产业化与体育要素市场开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综合当前体育产业化论研究热点,深入探讨体育产业化的理论依据,并通过研讨体育产业分类及体育要素市场的开发等问题,为体育产业化改革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江苏省连云港财经高职校体育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观察法和实验法对课题组成员自身上课的教学感受及体育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调查,总结现阶段学校体育教学现状,并结合现有的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兄弟院校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分析,探讨其存在问题以及原因,进而提出符合本校体育教学现状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中,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当代体育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中,民族体育的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和学校教育资源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学校教育资源能使学生了解民族体育知识、技能。同时在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的基础上,三者的结合将会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发展,创造广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