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关于“”符号 初中几何教材第二册中的解释是:符号“”读作“推出”。这种解释不够明确,当然初中教材不可能讲得更清楚,但是“”是有明确涵义的。它与“→”符号有联系。 “→”是逻辑联结词,表蕴涵“若…则…”。给定两个命题p、q,用“若…则…”(→)联结起来,构成复合命题“若p则q”,记作p→q,其中p称为前提,q称为结论。 若p真q假则p→q为假; 在p、q的其余情况下,p→q均真。  相似文献   

2.
情境链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大单元教学内容重构的重要支撑,能有效解决中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的教学内容低级重复、情境创设连贯性较弱和延展性不够等问题。基于情境链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大单元教学重视链式整合的课程样态,依托递进的情境进行专项运动技能的有效学练,通过情境链串联目标、任务、内容等课程元素,整体规划体育与健康课程大单元的学习路径。情境认知理论、境脉学习理论与学习进阶理论为情境链的深入理解提供了理论基石与实操框架。结合三大理论的基本要素探讨基于情境链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大单元的构建流程,聚焦核心素养的整体性,通过水平二“篮球保护和控制球能力的提升”大单元主题案例,从“精准分析学情,确立大单元学习目标”“提取关键概念,规划大单元学习路径”“串联进阶元素,重构大单元学习内容”“基于真实情境,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展现完整的情境链研究。  相似文献   

3.
浅析高一涵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人权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所周知 ,追求“科学”与“人权”是陈独秀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初提出的响亮口号。作为《新青年》阵营中陈独秀的重要助手 ,高一涵也极尽所长着力宣传了西方的人权学说 ,他所诠释的“人权”更多地是指国民个体的自由和解放 ,这也就把握了民主思想的真谛 ,由此表明 ,高一涵对民主的宣传已经跨越了具体的政治建制层面 ,转向对民主政治内在精神的探讨 ,具有更为宽广和更为深邃的思想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   

4.
内隐学习理论的研究进展及其对体育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两种方式或两种类型,它们平行发生、相对独立,组成一个共生系统.在体育教学领域,运动技能的学习在情境多变、紧张应激、事物结构高度复杂、关键信息不明等条件下以及在技能的保持时间上,内隐学习比外显学习更具优势.内隐学习的研究及其理论提示我们,体育教学必须高度重视并充分开发利用学生的内隐学习潜能.  相似文献   

5.
反证法是间接证法的一种。如果我们把欲证的命题写成“若 A则 B( A→ B)”的形式 ,则反证法就是从需证命题结论 B的相反结论 B出发 ,通过正确的逻辑推理导出矛盾 ,推翻 B,从而断定待证结论 B成立。反证法有下面几种逻辑形式 :1.A→ B B→ A.证明 :A→ B A∨ B B∨ A B∨ A B→ A.例 1.已知 p3 +q3 =2 求证 p +q 2 .证明 :假设 p +q >2则 p3 >( 2 -q) 3 =8-12 q +6q2 -q3  p3 +q3 >2 ( 4 -6q +3 q2 )所以 p3 +q3 ≠ 2如若不然 ,有 2 ( 4 -6q +3 q2 ) <2  3 ( q2 -2 q +1) <0 .  ( q -1) 2 <0 .矛盾故 p +q 2 .2 .A…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如下的拟线性椭圆型方程:△pu+uq+λup*-1=0,u∈W1o,p(Ω), (1λ)其中,Ω2是RN中具有光滑边界的有界区域,△pu=div( |▽u|p-2▽u),N≥3,2≤p<N,0<q<1,p*=NP/N-P.设λ*(Ω,p,q)是拟线性椭圆型方程(1λ)可解的参数集的上确界.运用变分方法,在不要求...  相似文献   

7.
在界定体育教育中内隐知识与内隐教育的前提下,分析了体育教育中所传递知识的内隐性,指出体育教学中的内隐教育普遍存在于体育教学的游戏规则类内隐知识教育内容中,隐含于教导学生树立良好体育道德风尚的教育过程之中,蕴藏于体育教学中促进人的社会化教育以及崇尚进取精神的教育中。研究认为,体育教学中内隐教育的特征体现在:1)情境性与非系统性;2)自动性与即时性;3)个体性与直觉性;;4)文化性与层次性。就体育教学中有效开发内隐教育的途径作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3)而且两个界都是最好的。 Ⅲ 对于p、q的所有其它值,若n充分大时,则数列{Sn(p、q)}是严格递减的。 由Lucic-D.ZDjokovic′不等式(1)的成立及结论Ⅲ的引导,并做了某些具体检验,Adamovic′和Taskovic猜想:结论Ⅲ中“n充分大”的限制可以去掉,但是,还没有回答S_n(p、q)的最好界是什么。匡继昌副教授在书[2]中把关于n的数列{S_n(p、q)}(p相似文献   

9.
通过IAT内隐联想测验收集被试的行为数据,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考查“自我积极”与“非我积极”、“自我消极”以及“非我消极”之间反应时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能够考察大学生对自我积极、自我消极、非我积极、非我消极不同任务条件的评价性态度,验证是否存在内隐羞耻效应,并探讨其性别差异。研究证明大学生群体中存在内隐羞耻效应,且不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0.
在环境复杂多变和应激的运动情境中,动作技能的内隐学习有着显著的优势,这已经成为现阶段研究者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但如何进行动作技能的内隐学习,相关的研究却很少.采用文献综述法,详细对当今动作技能内隐学习领域使用较为成熟的无错学习法、外部注意力集中策略和类比学习技术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指出了这些方法在学习指导中的优点与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关动作技能内隐学习在方法学上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可能方向:1)研究的生态性问题;2)不同群体内隐学习的差异性问题;3)内隐学习的遗传性问题;4)加强对动作技能内隐学习的方法与技术探索.  相似文献   

11.
一、线性变换和矩阵的基本代数系统(一)映射和代数运算映射定义 设两个集合A,B.规定一个法则f,对于集合A的每一个元素X都有集合B的唯一确定的元素y和x对应.法则f叫做集合A到B的一个映射.f:x→yy叫做在映射f之下x的象.x叫做在映射f之下y的原象.  相似文献   

12.
电子产品加工设备中,PCB链的速度是影响电子产品焊接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介绍了一种准确测量PCB链速的简易方法。该方法在硬件上仅用了一只价廉的接近开关,在软件上充分利用PLC的算术运算功能和逻辑运算功能,“软硬兼施”将PCB链速准确地测定。  相似文献   

13.
1975年,Crescenzo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是否有无穷多对素数p,q适合p~2- 2q~2=1(1)或p~2-2q~2=-l(2)这是一个尚末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初等而简洁的方法,证明了满足(1)式的素数对只有一组p=3,q=2:若素数p,q满足(2)式,则p≡±1(mod 8)、此外,本文还很简洁地证明了当(k+8)~(1/2)为素数时,不定方程  相似文献   

14.
在这篇论文中,通过使用Krasnosel'skii不动点理论和在适当的条件下,给出下面方程的一个和多个正解的存在:(-1)pu(2p)=λa(t)f(u(t),v(t)),t∈眼0,1演(-1)qv(2q)=μa(t)g(u(t),v(t)),t∈眼0,1演u(2i)(0)=u(2i 1)(1)=0,0≤i≤p-1,v(2j)(0)=v(2j 1)(1)=0,0≤j≤q-1,其中λ>0,μ>0,p,q∈N.  相似文献   

15.
提出一种对基于扩频信息隐藏图像进行隐写分析的方法.应用马尔科夫链模型,根据图像的相邻像素点之间的相关性,结合阈值判别方法和改进的模式识别方法,判断一幅图像中是否存在隐写信息.在Corel图像库上的实验表明,本方法降低了虚警率,且正检率的性能优于已有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一、准备工作定义1 若 m_1为正偶数,p-m_1与 p 都是质数,则称(p-m_1,p)为一对兄弟质数,p-m_1称为兄弟质数的前项,又叫弟弟项,p 称为兄弟质数的后项,又叫哥哥项。当 m_1=2时,兄弟质数就是双生质数定义2 不超过非负实数 x 的,兄弟质数的对数或是哥哥项的个数为 X(x)_(m1)相对应之集合记为  相似文献   

17.
从内隐记忆,内隐学习,内隐社会认知三个方面对近年来品德心理的内隐研究进行了介绍与概括,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作了四点展望.  相似文献   

18.
在利用失真测度来描述隐写引起的音频失真时,发现对同一原始音频进行多次直接 序列扩频隐写过程中,第一次隐写引起的失真最为剧烈.从直接扩频隐写的原理出发,提出了 从待检测音频提取相应失真测度作为特征向量,并利用支持向量机进行分类的隐写分析方法. 该方法不需要对原始音频进行估计.实验证明,本方法具有令人满意的性能,对不同嵌入强度 也同样有效,同时对嵌入容量的干扰提出2种改善策略.  相似文献   

19.
“荒诞”是法国20世纪50年代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缪哲学美学思想表现的主题之一。加缪认为“荒诞”是人自身与外在世界之间的一种相互冲突与抗衡,更是人对存在本身意义的一种生命意识的关注与反思。《局外人》小说的内核旨要正是对人类生存遭际中“荒诞”感的刻画与呈现,诠释了“荒诞”意识背后隐涵着种种深刻的生命意识哲理,给活在当下的人们以深刻的启悟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数学基础》和《高等数学(二)》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不同版本的教材对需求价格弹性定义出现符号截然相反的结果。 其中定义1:设某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为q,价格为p,需求函数q=q(p)可导,则称 Ep=P/q(q)·q'(P) 为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简称为需求弹性。 其中定义2:设Q=Q(P)为某种商品的需求函数,则称 η=-dQ/dP·p/Q 为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简称为需求弹性)。 这不仅造成教学上的困难,而且使学生困惑。为使需求价格弹性定义在不同版本中求得统一,我从弹性的定义溯本追源,提出笔者的拙见,为财经类教材的改革阐述建设性意见,以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