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程嘉燧是晚明江南名士,徽州歙县人,侨居上海嘉定,他无论是在文学上还是艺术界都极具影响力,不仅被视为晚明诗歌复兴的中坚力量,而且被当作开新安画派一代先河的前辈。现考察其一生交游,从一个侧面直观探悉明末士子的活动和心态。  相似文献   

2.
王静 《考试周刊》2008,(10):181-182
明末是中国历史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时期之一.在对历史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发现这一时期河南地区蝗灾有连年性、阶段性、区域性、继起性、积累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明末河南蝗灾危害极大,影响深远,给本已处于多事之秋的明王朝添加了更多动荡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彭尧谕是明末中州诗坛的主要诗人,在大厦将倾之际,与侯恪捍卫风雅,共推现实主义诗风,他反对竟陵派把诗歌引入狭窄的境界,继承前后七子复古旗帜,同时提出文要指出文章要敢命"意",打破旧的束缚和体制,要求新、求变,打破藩篱,敢于开创一番天地。在诗歌创作上提出"文生于情,情生于文",这些思想在当时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然而因其仕进别驾,又加上明末战火洗劫,其著作大多散失,因而不为后人所知。本论文主要就其诗文主张展开,来探讨其文学思想,以及其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秦起秀 《文教资料》2007,(18):114-116
研究明末男色靡行的成因不仅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具有很高的价值。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对于在明后期出现的这样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尚未有详细的说明与分析。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明末男色风靡的表象,找出造成当时这种社会风气的根源。  相似文献   

5.
从中国古代的传统道德、家礼家范入手,分析发生在明末至清代的“冯小青现象”,并进一步证明,通过文人对其人及其生存环境的解读,冯小青从一个现实中的才女演变成为那一时代的道德偶像。文人对“冯小青事”的道德解读最终实现了阅读视野的突破,冯小青这一人物形象既有着历史的厚重感又充满了时代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明末才女叶小鸾将嫁而殁,其亲属对于她的死因一直闪烁其词。我们认为,特殊的成长经历和多年的诗书教育造成了叶小鸾性格中的忧郁和自闭。在婚姻爱情观上,她一方面受《牡丹亭》等戏剧的影响,崇尚自由爱情和自主婚姻,另一方面,妗母张倩倩的人生遭际以及叶家长女叶纨纨的婚姻不幸,又使她对即将到来的婚期产生了莫名的愁绪乃至恐惧。而婿家对婚事的催逼更加重了叶小鸾的心理负担,她郁闷积怀,无由排解,终至陨命。  相似文献   

7.
吴江才女沈宜修,是明末闺秀文人的杰出代表。沈宜修的主要创作时期是在她与叶绍袁结为夫妻之后的三十年间,和谐相通的夫君、聪慧可爱的儿女、感情深厚的亲友构成了她的婚姻情态,激发了她的创作才情,并使其成为明末文学史上极具代表性的女性文人。  相似文献   

8.
明末农民战争,和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所有的农民战争一样,最后仍然陷于失败。明末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认为,重要的原因是“流寇主义”,即没有建立巩固的根据地,从事长期的大规模流动作战。明末农民战争的确存在过“流寇主义”,即从事流动作战的战略方式,给农民战争带来了某些消极的影响。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明末农民战争并不是始终采取流动作战的,其  相似文献   

9.
孔佑文 《文教资料》2020,(5):27-28,42
《明末学风与诗学》一书提出重建“明末”的理解视域,以情理关系、复归风雅、师古师心、典范之争等文艺思想为焦点,探讨明末学风与诗学的互动关系。虽然涉及的都是明清思想史、文学史的重要命题,但著者突破原有的研究视角,坚持文学本位的立场,在大量考索文献的基础上提出新见,完整清晰地图绘了明末诗学的论争和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0.
明末的上海嘉定地区诗文书画才人辈出,其间唐时升、程嘉燧、娄坚、李流芳是其代表。文章对李流芳的诗画作品作了详尽的分析,并肯定其艺术情趣及人品。  相似文献   

11.
卢德仪为晚清台州名媛的代表,被当时著名学者张文虎赞为孝女、令妻、顺妇、贤母和贞女,是封建时代妇女的道德典范。同时,她又是一位能诗能文的才女。卢氏今存诗歌33首,集为《焦尾阁遗稿》一卷。内容上其诗可分为感怀、写景、思妇和闲适诗等。艺术上其诗常直抒胸臆,感情浓烈,多愁苦之音,风格凝重,语言平实质朴,有口语化倾向。以卢氏的成就,在清代妇女文学史上无疑应有她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2.
清代桐城才女张令仪出身世家,一生致力文学,前后期生活从华贵到贫穷,从夫妻恩爱到中年寡居,其生平经历对文学创作产生重大影响,使她的思想具有崇文尚雅、尊礼重德和自由淡泊的特点。她的诗歌在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史上也有着独到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天才女词人。她以女性笔调抒写真情实感,成功地塑造了清纯、贤淑、聪慧、温柔、静雅的纯情女性形象,因而誉满词坛。本文从其词中塑造的女性纯情美的具体表现、女性形象纯情美与男性作家词中女性形象的区别及原因分析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吕美荪是民国时期著名的诗人,她一生作诗千余首,在诗史上,是现存诗作最多的女性诗人。吕美荪转益多师,其诗风格多样,古体有魏晋之风,尤擅五古,其近体参唐。其诗歌成功地展示了诗歌的叙事性,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清代安徽桐城才女张令仪出身显赫,在女性文学史上成就突出。她的一卷蠹窗词在题材内容和词牌使用上,具有纯粹的闺阁特质和尚雅的特色。同时在比较中可对她的词风和创作价值作出整钵评价。  相似文献   

16.
清初江浙一带妇女文学繁荣发展,作家较多,义乌才女倪仁吉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其《凝香阁诗稿》收诗330首,对闺阁生活中之独居自守、悼亡相思、自然景物、优雅生活等方面以及地方风俗均有涉及。在创作上尚淡雅而不取繁华,重真趣而不矜才学,驱华向朴,惟意所之。倪仁吉在创作上取得成功既有社会大环境发展因素的推动,亦与其家庭、个性及独特的生活经历相关。  相似文献   

17.
薛涛是一位虽沦落青楼而志存高远,有才识、有人格的杰出女诗人。她的诗歌在思想内容上,既有对身世命运的自哀自叹,又有对生活向往和人格追求的寄写,更有对社会人生的诗化评判和观照。在艺术成就上,表现为意象情丰意满,语言素朴隽永,用典丰赡精彩,绘物工致精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西尔维亚o普拉斯是自白派中最年轻最有艺术才华又最早自杀的女诗人。她所创作的诗歌反映了她不凡的人生观,在她看来"死亡是一门艺术",从她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她认为死亡即是永恒和再生。本文借她的一篇诗作《雪莉角》来分析她对死亡的看法,即,肉体的死亡并不可怕,因为精神可以长存,惟有精神才是永垂不朽的。  相似文献   

19.
钱斐仲是清代女作家,能倚声填词,且善书画。她受同邑词人朱彝尊为首的浙西词派的影响,讲求词风清雅幽妍,语言精琢凝炼。但与浙派其他男性词人相比,其作品又显得更加纤细秀逸。钱斐仲的《雨花庵词话》疏朗精到,直陈词坛得失。  相似文献   

20.
柳如是是明末清初的风流才女,对她传奇的一生世人给予诸多褒贬之辞,柳如是的诗歌词作客观地体现出诗人的志趣、情操、理想与追求,展现了诗人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