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新批评的角度解读郑小琼的打工题材诗歌,从诗歌本体出发分析郑小琼诗歌的肌质与结构,提取郑小琼诗歌中的重要意象归类分析,探讨其打工题材诗歌的特质。  相似文献   

2.
郑小琼的诗歌犹如一面时代的镜子,照出了当下的、中国的、底层群体的生存风貌与精神内核。作为生活于底层现场的诗人,她的诗歌还力图在疼痛中追问存在的意义,以此彰显出其中蕴涵的温暖及担当。  相似文献   

3.
郑小琼的诗歌因真实、深刻而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她对打工者生活的书写及对打工者命运的思索构成了其诗歌丰富的内涵.可多方面阐释的独特意象--铁,在重复中由浅入深的情感的增强构成了其诗歌表达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近日在北京揭晓并颁奖,青年“打工诗人”郑小琼与周晓枫、戴来、谢有顺等七位青年作家摘得本届文学奖,郑小琼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她很满意目前一边打工一边写诗的生活,时常收到的稿费给她的生活平添了些许亮色。对于评论界称她的诗歌过于阴暗,郑小琼并不认同,她说:“我的生活底色是灰的.我只写眼见的东西。”  相似文献   

5.
郑小琼以诗为媒介,真实反映外来工底层生活的真实境遇.她来自贫穷的农村,挣扎在社会底层,她有触摸社会普遍伤痛的契机和资本,她的诗歌凸显了静穆中的爆炸力,表现了反抗精神和警醒意识.  相似文献   

6.
郑小琼,人称她“打工诗人”,她的诗也被认作“打工诗歌”。但正是这个出身农村,一直在外打工,未受过高等教育和专业化写作训练的女青年,近年来在中国诗坛崭露头角。她的诗字里行间回荡着一种激烈的社会批判意识。然而,郑小琼被人关注,并不仅仅由于她的社会批判立场,而在于她的作品总给人一种异质、甚至有几分“残忍”的印象。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以来,“农民工书写”成了当代文学的一大亮点,农民工的文学书写不单是对打工生活边缘化生存境遇的关注。也是对处于双重边缘的农民工身份问题的探究。本文从身份人手,解读郑小琼诗歌文本中作为边缘者的身份书写,探寻蕴涵其中的身份意识。  相似文献   

8.
王红丽 《茂名学院学报》2004,14(2):22-23,27
选择物质文化的角度,对元白诗派妇女题材诗歌进行解读。认为从元白诗派妇女题材诗歌中能反映出中唐女性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贡献。即:妇女是其时社会物质财富的主要创造者。  相似文献   

9.
李白的诗歌中有许多魏晋人物的典故,通过这些典故,李白表现出对魏晋名士风度的仰慕,而这种对魏晋名士的积极态度不仅对李白的生活和创作心态产生了一定影响,促进了李白饮酒题材和山水题材诗歌的发展,而且李白诗歌的个性化和主体性的高扬也和李白学习魏晋文人有关。此外,李白"清真"、"自然"的诗歌美学观念亦与魏晋玄学风气下的人物品评有相当关联。  相似文献   

10.
初唐诗人沈佺期、宋之问在贬谪中大量创作了以贬谪为题材的诗作,以诗纪行,真实展现了诗人的贬谪生活和复杂的内心世界;与贬谪前的创作相比,诗歌在表现对象、创作手法等各方面呈现出明显变异,表现出创作从局限于宫廷生活转向个人情志抒写的趋势,对迁谪题材诗歌的创作做出了有益开拓。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诗歌比较为手段,对中国古典诗歌和日本和歌、俳句进行对比研究,从中梳理出日本诗歌在承袭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同时,有其偏狭而独特的发展:题材更狭窄,形式更凝炼,审美更纤细.  相似文献   

12.
底层书写是上世纪90年代文学界兴起的一个热点现象,它主要关注的是何谓底层以及底层如何表述的问题.郑小琼的诗歌通过"铁"的意象,从底层打工者生存的三个方面--生存环境、生存状况、话语缺失展现了底层生活的状态以及她对底层生活的见证和反思,体现了明显的底层书写特征.  相似文献   

13.
左思的《娇女诗》与陶渊明的《责子诗》在题材选择和表现手法等方面表现出许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有非常深厚的家庭情结,在诗歌中绘声绘色的描述儿女的顽皮情状,以幽默诙谐的艺术风格表现了父亲对儿女的怜爱之情。这一类题材诗歌的出现正是因为受到了魏晋时期重情的社会氛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唐代诗人乔知之,以文辞名世。他现存的作品虽然不多,但是颇具风貌,能自拔流俗。本文把乔知之现存的诗歌分为女性题材、边塞题材和咏物题材三类分别探讨,指出其上承汉魏乐府古诗,典丽雅正,富含寄托的特点,认为在当时的文坛环境下,乔知之响应了陈子昂的诗歌主张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为初唐诗歌向盛唐诗歌过渡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5.
《文苑英华》诗歌编纂体例有继承《文选》一面,但在诗歌编纂结构、类型、类目排序等方面新变明显,反映出宋初“缘情”与“体物”结合的诗歌题材意识及以教化为目的的诗歌编纂思想,对后世诗歌总集的编纂结构、类型排序、类目设置等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萧统《文选》“乐府诗”共选录诗歌36题41片,这些乐府诗曲名多样,内容题材更是繁杂不一,对其题材条分缕析是必要且有益的。文章即运用分类研究的方法,对这41首诗歌进行分析,旨在梳理与归纳出三大题材,即志向怀抱类、军旅征战类、别离相思类等,每一类下再作小分类,并试分析与辨别每类题材的写作特征,以期更加深入地研读《文选》“乐府诗”。  相似文献   

17.
贬谪诗是韩愈、柳宗元诗歌创作中的精华,韩、柳的贬谪经历相似,但他们的贬谪诗却在抒发遭贬的复杂心情时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韩、柳的迁谪生涯使诗歌的表现范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明显地体现出了迁谪诗歌的本质特点,诗歌的题材有所变化和发展,提升了整个唐代诗歌的深厚度。  相似文献   

18.
《文学教育(上)》2014,(15):157-157
由中国诗歌学会、湖北省宜昌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屈原诗歌奖”颁奖晚会日前在屈原故里宜昌举行。88岁的老诗人李瑛以其新作《比一滴水更年轻》获得桂冠诗人奖项。诗人西川的《够一梦》、王家新的《塔可夫斯基的树》、李亚伟的《河西走廊抒情》、雷平阳的《出云南记》、朵渔的《最后的黑暗》、江非的《傍晚的三种事物》、郑小琼的《纯种植物》等诗集或长诗获金奖。中国屈原诗歌奖由中国诗歌学会面向中国两岸三地诗人、海外华语诗人设立,将每两年举办一届,  相似文献   

19.
历览近几年的高考诗歌鉴赏题,可以总结出两个特点:一是题材多以思乡怀人为主,二是多侧重对诗歌表达技巧上的赏析。而再看2007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诗歌鉴赏题.我们发现又出现了新的变化。一是题材丰富多彩,尤其是具有重大社会价值的诗歌走上了高考的舞台;二是注意了对诗歌思想内容的考查。这两个变化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全面复习诗歌考点的前提下,我们既要把握高考的趋向,又要击中考生的薄弱环节。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认为应突出对咏物诗的复习。  相似文献   

20.
齐梁时期,诸王幕府群体创作活动频繁,这些群体创作活动促进了咏物诗这一诗歌题材的兴盛。齐梁诸王幕府咏物诗的开拓与新变主要体现在咏物题材的广泛化和日常化以及单纯咏物诗作的大量增加。这些诸王幕府中的咏物诗实践了永明体的诗歌理论,是宫体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梁陈赋得诗的产生提供了一种诗歌题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