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潘啸龙教授新著《屈原与楚辞研究》已由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作者继1991年出版的《屈原与楚文化》之后,近十年来在楚辞学这块沃土上潜心研探、辛勤耕耘的硕果.全书28万字,分四编.第一编“屈原生平研究”7篇论文,以丰富的史料、缜密的考辩、合理的推论,对屈原之生年、两次放逐的原因及地域、沉江的真相等作了细致的考论.  相似文献   

2.
3.
潘啸龙副教授所著《屈原与楚文化》一书最近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全书17.5万字。这是作者十年来潜心研究楚辞的结晶。全书分为三篇,探讨了楚历、楚史和屈原生平中两次放逐和自沉的时间及原因;对屈原的主要诗作如《离骚》、《九歌》、《天问》、《哀郢》、《远游》等的作年、题旨、性质和结构艺术,以及屈原的思想发展及  相似文献   

4.
5.
《屈原》与抗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原》与抗战邹水旺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是抗日战争的产物,它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对于既成事实加以新的解释,新的阐发,而具体地把真实的古代精神翻译到现代"①,通过反映和发展历史的精神来为现实斗争服务。它的创作和演出曾经轰动重庆山城和全国,在抗...  相似文献   

6.
一、《九歌》溯源《楚辞》每以《九歌》与《九辩》相提并论,而关乎夏后启,《离骚》则云:“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不顾难以图后兮,五子用失乎家巷”,《天问》则云:“启棘宾帝,《九辩》、《九歌》”。但是《九歌》并非夏后启所创,从《天问》看,是夏后启请“帝”降临作客,“帝”就把《九歌》、《九辩》交给了夏后启。而结合《离骚》,能令太康一度失国的歌舞大概不外乎一个“淫”字,则“帝”之“淫”亦可见。问题是这位传此歌舞于启的“帝”是谁,《天问》未言其详。不过联系禹肇分九州、始铸九鼎的传说,再联系卜辞祖先考妣之有“宾”祭的事实,《天  相似文献   

7.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大变革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在奴隶斗争的推动下,春秋末至战国初,新兴地主阶级在各诸侯国先后掌握了政权,并实行了不同程度的变法。但由于变革不彻底,齐、韩、赵、魏、燕等国新的统治者都在不同程度上向新生的奴隶主贵族演变,楚国的革命力量接连被顽固的奴隶主反动势力所绞杀。到了战国中期,经过了二百多年的艰苦奋斗,才由推行法治比较彻底的秦国,借助各国人民的力量,打败了六国的奴隶主贵族政权,统一了东周以来长期分裂混战的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相似文献   

8.
三 屈原作品的艺术成就 文学史上伟大作家的作品总是进步的政治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在作品的艺术性方面,屈原同样达到了同时代人不可企及的高度。  相似文献   

9.
《天问》是一篇千古奇文,内涵丰富,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天问》通过对宇宙自然的质疑,对历史传说的质疑,表现出屈原唯物求实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从《文心雕龙》的“文”的观念与模式、辨名析理的方法、才性之辨与言意之辨等层次,概略地讨论了《文心雕龙》与玄风笼罩下的六朝思想文化的关系;并从其“唯务折衷”的批评个性出发,就六朝文艺批评派别的分野、拟古诗作与文体论的关系以及审美心物观等问题,简要地论述了《文心雕龙》与六朝文学艺术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游进 《鄂州大学学报》2007,14(1):39-40,64
《楚辞.九歌》是屈原在楚地民歌、巫歌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再创造的一组个人抒情诗,是诗人创作个性和民间文学风格的完美统一。《楚辞.九歌》保存着古代楚地民风民俗和民间传说的一些素材和影子,这正是楚文化研究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2.
伟大诗人屈原一生致力于楚辞文学,其中尤以《离骚》著称。终其一生他都在为楚国的兴盛奔走呼号,可惜朝廷昏暗不明,小人当道,致使屈原的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我们通过反复研读《离骚》,可以真切地捕捉到诗人的以政为德、治理美政,以民为本、情系人民,呕心沥血、举贤授能,忠君爱国、高尚峻杰的为政思想。  相似文献   

13.
经国家教委思政司同意,由全国23所高等师范院校思政课程建设协作组组织编写的《师范生思想修养》,已于今年5月正式出版发行。该书由我校刘继华副教授任第一主编,主持全书的撰写工作。《师范生思想修养》针对高师一年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师范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成才目标;创建优良校风、学风;培养文明行为;增强纪律观念;加强审美修养等问题,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生于四川乐山县沙湾镇一个殷实的家庭,父亲郭朝沛是个兼营商业的中等地主,母亲杜邀贞禀性谦和,且爱诗词,成为童年郭沫若内心智慧之光的开启者。求学阶段,因参加学潮,多次被校方“斥退”,但终不屈服,表现出反抗性格。1913年,郭沫若实现了“冲出夔门”的梦想,来到津京求学。早年在日本学医,1921年回国后与郁达夫、成仿吾等人成立新文学社团——创造社。  相似文献   

15.
伟大诗人屈原的《天问》,是我国文学史上绝无仅有的一篇奇文,是几乎全部用问句组成的富有战斗精神的一篇奇特杰作.在整个诗篇中,诗人一连串提出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涉及到了自然现象、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以及现实问题等等方面.细读作品使我感到其中许多问题属于谴责性质问,不少问题属于怀疑性或否定性诘问,有的属于讽刺性或慨叹性诘问,还有一些似是属于启发性提问或探讨性发问.这么许多问题虽然同属发问,但是发问的角度、重点和方式方法,却不尽相同,变化多样,层出不穷;而且宛如连珠炮发,节奏铿锵,感情激越.这和诗篇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是完全协调一致的.在整个诗篇中,从表面上看,诗人似乎只是提出问题,并未解答问题;但是,认真揣摩所提出的每个问题.其中绝大多数问题的倾向性意旨,却又是不言而喻的.从诗篇的主导思想看,确已体现了时代精神.现就管见所及,试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的经济思想》出版武京闽顾海良、张雷声主编的《邓小平的经济思想》一书已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该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邓小平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经济学说和经济理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探讨和研究,科...  相似文献   

17.
18.
从《屈原列传》看屈原是一个文学形象,《史记》塑造了一系列动人的艺术形象。不是屈原创造了屈原的故事,而是局原的故事创造了屈原。  相似文献   

19.
《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也是一部重要的文学著作,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圣经文学包括叙事文学、诗歌文学、智慧文学、先知文学、启示文学和书信文学六个部分,各部分都体现出了高超的文学技巧和多方面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0.
一、课文导读课文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作为传记文学作品,《屈原列传》记载了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他政治上的悲惨遭遇,表现了他在政治和文学上的杰出才能,赞颂了他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文章运用夹叙夹议的方法,鲜明地表现了作者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