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杂文是一种说理文,我们应该注意到,在日常生活中,说理是可以说得很富有趣味的。 我们这里说的“理”字,是“道理”“事理”的意思。越是好的杂文,越是富有理趣。把道理、事理说得有趣,是杂文的一个长处,或者说是杂文写作的一个基本的技巧。 人们平常有句口头语:“你说话得讲点儿逻辑……”这个“逻辑”,就是说理的方式方法。下面,我们就先从几种逻辑来谈谈杂文的理趣。 一、形式逻辑的理趣 形式逻辑本身就是很有趣的一门学科。在学习这门课的时候,它会让你涉及到许多有趣的故事。下  相似文献   

2.
常听人说,“贪官怕杂文”,其实贪官并非同一脸谱,也有贪官喜杂文。前些时候深圳揪出了一批贪官(该市南山区区委书记、区长、区人大主任被一锅端),其中的那位区委副书记、区长何初本不仅喜杂文,竟还是一位创作颇丰的杂文作者。 报道说,58岁的何,一向爱好杂文,目在海天出版社出版了个人杂文集《咏竹》。书中的作者小传说:何初  相似文献   

3.
杂文,是带有文学特色的一种议论文。从杂文议论的话题来看,大致有这么两种:一种所议是“事”,一种所议是“理”。因而,我们也就可以把杂文分为这样两个大类:一个是“说事”的,一个是“说理”的。  相似文献   

4.
杂文写作谈     
杂文的“杂” “杂”,是杂文的本质特征。“杂”有两种涵义,包罗万象是杂,兼而有之亦是杂。杂文乃文艺性政论,一面是文艺,一面是理论,兼而有之。说它是文艺,它却发议论,阐明观点,是论说性文体;说它是理论,它又有形象,有人物,采用比兴手法,说理也不是长篇大论,而是言简意赅。杂文不是纯文学,全用形象思维,它兼有逻辑思维,但又不是小言论——这属理论范畴。它是“文学 理论”,结合部的核心是形象思维。杂文没有形象思维就不成其为杂文。  相似文献   

5.
写杂文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怎样才能写好杂文? 夏衍同志给《杂文报》写了一篇小文章《杂文三忌》(《人民日报》也转载了),他认为写杂文忌三点:一忌教条八股,二忌“怕”字,三忌冗长。他从“忌”的角度讲了杂文写作应该注意的问题。我今天从“贵”的角度讲。杂文“贵”在哪里? 我先念唐弢同志的一封信。二十年前,我在中央高级党校理论班学习,当时唐弢同志也住在中央党校编教材。我就把自己写的几十篇杂文剪报交给他,请他看看,提提意见。唐弢同志挺认真,看后写了封信给我。那时我三十出头,勉强可以算个青年。唐弢同志是老前辈了,他专门写了这封信,体现了他对青年作者的关怀和帮助。这封信中这样写道: ……今晚灯下,把全部剪报读了一过,其中有好些篇,报上发表时我就读过的,而且至今还留有  相似文献   

6.
杨玉辰同志的第二本杂文集即将出版,好事一桩,可喜可贺! 这本文集冠名《胆识论》,甚为贴切。它概括了杂文写作的前提和要义,反映了作者为文的目标和追求,也正是这书名,勾起我心里想说的话。 杂文这种文体,用鲁迅先生的话讲,是“匕首”,是“投枪”,是能和读者一起“杀出一条血路的东西”;杂文作者“应对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和抗争”,以使“麒麟皮下露出马脚”,“使不是东西者流小不舒服”。换句话说,杂文的本质是扶正祛邪、激浊扬清,是批评的、战斗的、针砭的。这就决定了杂文作家不仅要有文学才情,更必须有胆有识。没有…  相似文献   

7.
我在几篇关于杂文写作技巧的文章中,曾谈到杂文的三种趣味:智趣、理趣和事趣。杂文的趣味当然不止这三种,谈了这“三趣”,就不得不用些篇幅来谈谈杂文也很重要的一趣,这就是杂文的情趣。 什么是情趣?一般的解释是:人的性情与志趣,亦指意境、情致。情这个字眼,古人认为包括:“喜、怒、哀、惧、爱、恶、欲”七样。《三字经》有句:“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讲的就是这七个字。因而,我们也可以说,情趣也就是“喜、怒、哀、惧、爱、恶、欲”这七情的价值取向。 对于一般初学者来说,强调小说、散文的讲究情趣,似乎比较好理解。而对于杂文同样强调这一点,却未必能够理解得透彻。这是一种误解,或者说是错  相似文献   

8.
杂文创作说来话长,容我陆续成篇,慢慢道来。这次且说“三题”。一曰:什么是“杂文”? 其实,杂文也不是现在的新货色,是古已有之的。不过,我们不去说古典杂文、文言杂文,只来讲现代杂文,白话杂文。现代杂文的奠基者是鲁迅先生。他说:“凡有文章,倘若分类,都有类可归,但如编年,那就只能按作成的年月,不管文体,各种都夹在一起,于是  相似文献   

9.
邓拓身上有太多貌似矛盾的地方:作为常年撰写最高党报社论的“专业户”,晚期却频频在杂文发力,打造出杂文品牌“燕山夜话”和“三家村札记”;作为北京市委宣传部的部长,他的口头禅却是“为政不为官”“不当新闻官”;作为《人民日报》总编辑,本该最讲政治,却在1957年被毛泽东痛批:“过去说是书生办报,现在应该说是死人办报.”1958年的南宁会议上,再次被毛泽东批评:“我说他是教授办报、书生办报,又说过死人办报.”即便在被批“书生办报”后,邓拓却刻了一枚图章:“书生习气不可无”.  相似文献   

10.
古人说:“议论而兼叙述者,谓之杂说。”杂文一般都采取夹叙夹议的形式。边叙边议,叙述一段,再议论一段,议论一段,再回过头来叙述一段。夹叙夹议,议中有叙,叙中有议。叙述,就是形象思维。讲一件事,绘声绘色,具体描写,就具有形象性。议论,就是逻辑思维。讲道理,有分析,有综合,有推理,有判断,就具有逻辑性。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是两个大的概念。杂文的  相似文献   

11.
杂文是文艺性评论,形象的说法是“诗加政论”(瞿秋白语)。缘此便想到“诗之六义”。如果不嫌附会,杂文似可作同样的概括。亦曰:“风雅颂赋比兴”。 一 杂文姓“杂”而性“辣”。杂文的特点在于“杂”,不仅意味着题材的杂,而且笔法形式也杂。有杂,才有异彩纷呈;有杂,才有不同的格调;有杂,才有一片生机;有杂,才有无穷的创造和这种变化万千的美好世界。所以杂文是文学,属于“美文”中的一种。早在三十年代,鲁迅就特地提出过,“杂文侵入高尚的文学楼台”。无愧于厕身作家之林的杂文大家,可谓“岐王宅里寻常见”。但是“杂文不辣,味同嚼蜡”,辣体现其功能和性格。因此有位知名的杂文名家认为“杂文是四川菜”。为什么?恐怕是由于杂文带刺者居多罢。讽刺总有辣味,这是我国的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12.
旧典与新例     
目前报刊上的杂文有一个苗头:似乎不引故典不成杂文。一写就要先来一段古人的故事,引发一通议论。最后再问一句“难道共产党人、革命者还不如古人吗”之类的话,不说千篇一律,也是似曾相识。自然,不能一概反对引古论今。最不该的是,“把破帽年年抬出”。一说邹忌讽齐王纳谏,就一忽啦都请邹忌为今人师;一讲“郑人买履”,就也一阵风地讽喻不要象“郑  相似文献   

13.
我在先前说过,杂文是“文艺性的论文”,是“诗与政论的结合”。从思维形态上说,它是杂文作家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矛盾运动,交叉融合的精神产物,是兼有文艺和政论双重体式的一种特殊的文体,是一种“脚踏两只船”的独特的文学样式。那么,杂文政论性的特色是什么呢? 这首先应当从思维形态上来加以考察。杂文的政论性,主要是逻辑思维的产物。它常常在提炼杂文主题,制约杂文结构上发挥其优势。杂文的主题,和其它文学作品的主题一样,是属于观念形态的东西,是思想和观点,是理性的判断。它犹如人之灵魂,乃一身之主;犹如军之将帅,要统领兵  相似文献   

14.
先解题——本文副题中的“两结合”,指的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两者相结合。七年前,一个出版过自己杂文集的某杂文刊物编辑,在某地参加高等学校的自学考试中,发生了这么一件事——考题:杂文的定义答案:杂文是文艺性的评论批分:0 这位杂文编辑兼杂文作者的答案,为什么得了“0”分呢?因为,阅卷的标准答案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综合。”他的答案与“标准答案”不一样,所以就吃了个“大鸭蛋”。  相似文献   

15.
寓意要深     
毛泽东同志曾有过这样一席感慨之言:“我爱读杂文,假如让我选择职业的话,我想做个杂文家,为《人民日报》写点杂文.可惜,我现在没有这个自由.”(见1981年5月3日《文汇报》)作为一代伟人所发出的“感慨”,虽是一个历史的“遗憾”,但从中可看到杂文在毛泽东同志心目中的位置.他曾经号召人们学习鲁迅:“有人说,几百字、二千字一篇的杂文,怎么能作分析呢?我说,怎么不能呢?鲁迅不就是这样的吗?”“鲁迅后期的杂文最深刻有力,并没有片面性.”  相似文献   

16.
无意间在杂志上看到一段文摘“陈毅替夏衍保密”,讲的是解放初期,新民晚报主持人赵超构为晚报副刊杂文栏目向当时身份为上海文艺界领导人的夏衍组稿,夏衍先生特地向陈毅市长作了请示,能否在报上化名公开发表有时与党报口径不尽相同的杂文呢?没想到陈毅不仅同意,而且想得更全面,他说,可以写得自由一点,千万不要把党八股带到民办报纸里去,和党报口径不同也不要紧,还特地指示说:“不要用一个笔名写,我替你保密”.就此,夏衍在“灯下闲话”杂文栏目里一连写了100多篇很有影响的杂文.  相似文献   

17.
杂文六弊     
写杂文本来不是一件令人望而生畏的事,许多杂文家,竖旗文坛,横扫千军,誉满当世,而现在弄得有点玄,坊间出书。大学讲义、名人演讲,喋喋不休地谈杂文作法,似乎写八股,怎样破题,怎样起讲、入手、起股,怎样束股;一些杂文说教,也诌些“短小精悍”、“因小见大”、“尖锐洗炼” ,“匕首投枪”之类的天经地义、不说也明的多余话。所以写杂文的,拿起笔来,如扛千斤之椽,惶惶然不知所措。况且杂文界有一种通病,如谈“针砭时弊”,则甲乙丙丁、戊己庚辛,罗列一大堆。杂文需要“针砭时弊”,李夫说报纸要有  相似文献   

18.
杂文的情感表达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就是作者把喜怒爱憎、是非褒贬的强烈感情熔铸到议论说理的字里行间,并有选择地传递给读者,以影响读者情绪,调动阅读者兴趣,使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获得积极的社会效果。杂文中情感表达的劣优,与作者自身所具有的情感关系甚密。一位新闻前辈曾说过:“情是文章的灵魂,要使文章有情,作者必须有情。”那么,杂文的情感表达有哪些方法呢?目前见诸报端和笔者总结的有这么几种,现拟出来,与杂文爱好者共勉。 (一)依靠事实流露情感。这种方法就是借助杂文举例的事实判断选择,让情感从中不知不觉地流露出来,看似无情却有情。一篇杂文落成,理在其中,情亦在  相似文献   

19.
怎样写杂文     
什么叫杂文,恐怕很难有标准定义。我看大致上可以说:杂文是政论性和文学性相结合的短小精悍的文体,是一种形象化的说理文章。它有两类,一是战斗性的杂文,它针对某一具体目标进行揭露或论战,是一种杀伤力、感染力很强的进攻性武器和宣传工具;二是漫笔,没有具体进攻目标,是一种指引性的议时论世的文章,语调平和而幽默活泼,意重而文轻。 杂文自古就有。战国时《国策》上有一篇《邹忌讽齐王纳谏》,就是一篇很好的杂文。先讲三个故事:齐国的邹忌生得也是一表人才,但是城北徐公是著名的美男子,邹忌不知道自己和徐公比,哪一位更漂亮,就分  相似文献   

20.
杂文的标题     
一般说来,就多数情况看,标题是文章主题的集中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选题,也可以说是选“标题”,新闻报道尤其如此。所以,安岗同志曾说:“标题是什么?当一个记者从事采访活功,他看到一些问题、现象和事实,在写作中把事实概括起来,就形成了标题。实际上,标题就是一篇文章的主题,它是文章主题的最简明、最有力、最好的体现。”然而,杂文的标题却是形形色色,仪态万千。有的标题可能是集中概括文章的主题,有的可能是概括所要陈述的事实、所要阐明的倾向或褒贬的对象。这又如一位有名的杂文作者所说的:“好的杂文标题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思想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