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收集到一个寄自重庆的信封,盖有一个宣传戳,内容是“推销不必到处跑 商品信函是个宝 全国各  相似文献   

2.
保价信函是我国的邮政业务之一,主要用于直接寄递各种票证,如钞票、粮票、布票、证件等。邮寄保价信函须用特制的专用信封,交寄时寄件人须填写清单装入信封,收寄人(邮局工作人员)应验视所寄物品与清单无误,会同寄件人在清单上签名、盖章,  相似文献   

3.
退信一般加盖戳记或粘贴签条,但南昌邮局最近使用附信函的方法退信,标题为《关于规范使用邮票和信封的一封信》,16开,两面印刷,落款为“南昌市邮政局南昌市邮政执法支队 二○○三年四月”。内容有邮政知识宣传和退信原因。从信的内容看,主要是为了校园学生寄递信件不规范而出台的。退信原  相似文献   

4.
2003年第8期《保价信函封志初探》一文所述准寄范围不完全正确。保价信函内准寄物品为各种有价证券和寄件人认为重要的文件等,如储蓄存单、存折、支票、证据、提货单和特准寄递的外币等。粮票、布票以及户口迁移证、粮食转移证、共青团组织关系等,属于特挂信函寄递的范围,使用特挂信函封,其收寄手续则与收寄保价信函相似。笔者现就所见特挂信函封皮,简述其沿革如下。  相似文献   

5.
姜运南 《集邮博览》2008,(10):44-45
特种挂号信函业务于1960年10月1日开办,到1999年3月1日停办,经历了近40年的时间。特挂业务于我国"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开办,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因改革开放的发展,物资供应完全敞开,已没有再使用特挂业务交寄各种票证的必要,因此,便停办了这一具有代表一个时代特征的邮政业务.  相似文献   

6.
张红杰 《上海集邮》2002,(11):44-44
2001年3月1日颁布的《邮件处理规则》修改了保价信函的纳费方式,不再粘巾邮票,改为加盖  相似文献   

7.
1987年1月15日,天津市邮政局在全市各邮电支局同时开办了“国内邮政有声信函”(简称有声信函)业务(图1为开办广告)。天津是经国家邮政主管部门同意最先开办有声信函业务的城市。此后北京(3月1日),广州(4月1日),上海(5月1日)等一些城市陆续开办了此项业务。  相似文献   

8.
“有声信函”并非电信业务,而是用户将录音磁带装在信封里,按挂号信函交寄的一项邮政业务。一件有声信函可以交寄一盘磁带和一封不超过20克的书信。  相似文献   

9.
从2001年11月1日起,国家邮政局推出“混合信函”业务,首批通达范围有北京、天津、上海、重庆、辽宁、陕西、山东、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四川、江苏、内蒙古、新疆、浙江、福建、广东18个省区市。为了宣传这一新业务,山东省临沂市邮政局于2002年4月份启用了一种宣传戳。  相似文献   

10.
近日在整理邮品时,发现了一枚1988年黑龙江龙江县邮电局印制的龙年纪念封。信封的正面并没有贴邮票,而是在右上角写了"稿件"二字。此枚信封是黑龙江龙江县第四中学的一位学生寄给位于西安市的《教师报》的稿件。此封是一枚地地道道的实寄封,但是上面却没有当时的邮戳。这不免使我想起了一段说不清楚具体实施日期的邮政史。  相似文献   

11.
我国由计划经济进入市场经济社会,企事业单位使用“商业信函”的数量猛增,加大了邮政业务的工作量。商业信函经济、实用、可靠、方便,它提供了大量商业性信息。“商业信函”专用邮戳是集邮爱好者收集、研究的新热点,现将集得的“商业信函”邮戳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袁水清 《收藏》2016,(11):177-178
中国钱币界名人手札是研究泉界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宝贵资料,向为我收藏之所好。  相似文献   

13.
赵玉岭  刘贻泽 《收藏》2009,(1):148-149
著名集邮家张包子俊(1902~1994年),又名张包善元,笔名御风、风、俊、怡素等,祖籍安徽歙县,出生于杭州。新光邮票会主要创始人之一,被称为“新光之母”。1981年起历任杭州集邮协会首任会长、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副会长、浙江省集邮协会名誉会长(图1)。  相似文献   

14.
用机械代替人工分拣信函是邮政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一个国家邮政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目前信函自动分拣方式采用OCR—OBR制式。在收寄局先用OCR信函分拣机(光学文字识别分拣机)识读信函上的收件人邮政编码(地址信息),转变成标码信息(条形码),经自动打印装置将标码信息打印在信函规定位置上,并对信函进行自动分拣。信函经封发运输到寄达局或转口中心局时,利用分拣信息一经打印,可以多次使用的特点,由OBR信函分拣机(光学条码  相似文献   

15.
《收藏》2016,(21)
正中国钱币界名人手札是研究泉界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宝贵资料,向为我收藏之所好。马定祥先生(1916.11~1991.3)是当代中国著名钱币学家。2014年4月19日,陕西知名收藏家韩有政先生在其乾县家中,将珍藏多年的马定祥给他的21封信函,以及清朝、民国纸币数张,赵善长信两封,张包子俊、徐枫题词书法轴两幅,一并转让于我(图1),缘由是"年事已高,儿子只  相似文献   

16.
读贵刊2012年第6期《免费的“稿件”信函》一文,让我们重温了一段邮政史。 一、标明“稿件”字样的信函,有明文规定:机关、企业、团体对寄给他的邮件,不要寄件人在交寄时交付邮费,愿意在邮件寄来后汇总补付邮费,这种付费方式,称为“收件人总付邮费”。新中国成立后,报刊社、通讯社和广播电台等新闻单位都实行过邮政总局“收件人邮资总付”的办法,以鼓励各机关单位通讯员给新闻单位投稿。  相似文献   

17.
我也是一个新邮首日封爱好者,看了《集邮博览》2003年第3期上李军先生“寄超资首日封可使用挂号回执业务”的文章后,很受启发,认为这的确是个好办法,我庆幸以后能得到更多的称心而又符合邮资标准  相似文献   

18.
有声信函业务,是用户将盒式录音磁带装在专用信封里,按挂号信函交寄的一项邮政业务。最先开办国内有声信函业务的是天津市邮电局,于1987年1月15日开办。北京市邮电局于1987年3月1日开办,其他一些地方邮电局也相继开办过此项业务。国内有声信函的邮寄费为各省市邮电管理局自行规定,寄外埠邮费在0.8元至1元之间。有声信函业务使用范围并不广,且邮局仅在20世纪  相似文献   

19.
杜洪位 《集邮博览》2011,(10):64-65
周六休假,闲逛藏品市场。卖书的老刘让售两枚“文革”封予我。接过封,我凭直觉一眼便认出这两枚封确是“文革”时期的封,不会有假。两枚封均系开启后,又用大头针将封、笺载在一起。因隔数十年,大头针早已锈蚀,以致还来不及让我用手取针,大头针已断为两截落地。协商好价格,我付了款,小心地将两枚封搁入包中。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邮资票品局于1999年12月22日寄出的一件信函,盖有“商业信函”邮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