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永福接受清朝招抚和从越南撤兵回国当官一事,史学界颇多非议,毁誉参半,很有必要对此问题再议一议,辨其是非。刘永福为什么接受清朝政府招抚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法国侵占越南,进而入侵中国西南的形势已经十分清楚。当时在中越边境保胜地区(今越南老街一带)的黑旗军首领刘永福对其前途,可以有如下的几种抉择; 一、为虎作伥,引狼入室。“法人屡经遣使纳赂连和”,要刘永福“假道罢兵”,  相似文献   

2.
<正> 有些研究捻军的同志认为,张乐行不只一次受过清廷的招抚,并且肯定他参加了打定远捻陆遐龄。有的同志甚至说他是“敌人的鹰犬”。笔者认为,这种看法似乎可以商榷。关于张乐行受招抚,据笔者所见,主要有以下史料记载了这件事。《涡阳县志》:“(一八五三年)二月,钦差、工部侍郎吕贤基,兵部侍郎周天  相似文献   

3.
1900年,义和团运动在直隶兴起,慈禧对义和团的态度由“剿”改“抚”,终至引发八国联军侵华。慈禧态度改变的原因何在?历来存有争议。慈禧招抚义和团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其一是慈禧对光绪和洋人的仇视;其二是慈禧对义和团力量的过高估计;其三是慈禧被所谓“归政”消息刺激。慈禧利用义和团来打击西方国家,不是基于对国家前途的负责,也不是基于对满清政权巩固的考虑。慈禧招抚义和团只是为了泄私愤而已。  相似文献   

4.
自874遣唐使废止后,中日两国在长达四个世纪的时间内几乎没有任何官方往来。忽必烈继任蒙古可汗之后,这种格局被迫瓦解,这位汉化极深的蒙古族皇帝既要最大限度的征服领土和人民,又要建立以他的帝国为中心的天下秩序。  相似文献   

5.
刘永福及其领导下的黑旗军,是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中法战争中一支战功卓著的英雄队伍。当法帝国主义把魔爪伸入越南并进窥我国南疆的时候,他们应越南政府和人民的邀请,决心“为越南削平敌寇”,“为中国捍(?)边疆”,同入侵的法国侵略军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先后击毙法国侵略军头子安邺、李威利等多人。敌人闻之而丧胆,人民倚之若长城。刘永福及其黑旗军在援越抗法中所建立的功勋是有口皆碑,并为大家所公认了的。但是,对于他入关归国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刘永福的生活、思想、行动三个方面,阐释和劳旌他的英雄壮举。指出其反对阶级压缩与反对民族侵略辩证统一的进步思想、维护祖国统一和反对发裂相辅相成的深沉情怀、爱国主义同国际主义思想完美结合的精神品而格。从而得出结论:刘永福不愧是坚强不屈的国际主义, 愧是“为数千年中华吐气”的民族英雄。  相似文献   

7.
刘永福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他起义反清 ,顾全生存大局 ;靠拢越中政府 ,顾全发展大局 ;在越大力抗法 ,顾全国际反帝大局 ;领导台湾抗日 ,顾全爱国反侵大局  相似文献   

8.
刘永福在中日甲午战争中保台抗日,最后以不敌强敌而潜回大陆,史学界对此颇多非议。在此,笔者愿简要地谈谈我们的看法,不妥之处,欢迎大家指正。 一 刘永福临危受命,以保台卫国为己任 1894年8月(清道光二十年七月),刘永福奉旨“帮办台湾防务”,率军赴台。是时,黑旗军“仅存三百余人”。他从越南撤兵回国,虽然当上了总兵,却被闲置海疆孤岛长达8年之久,一直遭到清廷疑忌,得不到信任重用。按常人心态,此时的刘永福完全可以用年老、体衰为托词,推卸责任。也可借口补充训练兵员筹措军饷装备需要一定时间筹措,拖延时间静观时势发展以定行止。  相似文献   

9.
刘永福是中国近代史上名的民族英雄。他起义反清,顾全生存大局;靠拢越中政府,顾全发展大局;在越大力抗法,顾全国际反帝大局;领导台湾抗日,顾全爱国反侵大局。  相似文献   

10.
刘永福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其位于钦州的故居--三宣堂,浓缩了他一生反清抗外守土爱民的业绩,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三宣堂不仅是钦州城市的灵魂和荣光,更是开发文化产品、开发旅游项目的潜在资源,目前其在保护与开发中存在不少问题.从建立刘永福生平展览馆、加强宣传营销力度、加强周边旅游景点的联合开发、积极筹集开发资金等方面对其进行保护性旅游开发,使这一举世闻名的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与利用.  相似文献   

11.
在清朝     
  相似文献   

12.
在清朝     
  相似文献   

13.
14.
李唐政权在创业过程中根据扩展战略的安排有步骤地向全国各地派出招抚使者,在较顺利地占据关中、巴蜀地区,奠定争雄天下之基础的同时,诸使在山东、河南、山南地区西部的招抚事业却出现反复和停滞不前,究其成败之由,隋末诸军事政治集团间的争夺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由此进一步讨论可以看到,李唐能统一全国,发展战略和起兵时机选择的适当是关键。  相似文献   

15.
刘永福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驰名中外的民族英雄,中法战争期间是他一生中最为辉煌的时期。人们在评价这一时期的刘永福时,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他的离越归国问题。但对此,学术界长期以来争论颇多,褒贬不一。本文试图对刘永福离越归国前的心理进行透视,这对探求刘永福回国的真正动因,以及从总体上正确评价刘永福,无疑都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6.
明洪武时对蒙古人众的招抚和安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吴元年),朱元璋出兵北伐,问鼎元室,不到一年的时间便以破竹之势攻下大都,将元朝的中央政权赶出内地。当时的元室重臣多率领蒙古军民追随顺帝妥欢帖睦尔退往北方,继续与明朝对抗。但是,时隔不久,退往朔漠的不少蒙古贵族、官僚又一批一批地率众脱离元政权,南下归附明朝。这一历史现象的发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如蒙古人眷恋在中原的生活,明朝的军事征伐,蒙古贵族统治者的内部矛盾,朔漠地区的经济困难等,但最直接的原因是由于朱元璋采取了争取蒙古贵族,安抚蒙古人众的政策。而这一政策又具体地体现在明朝对蒙古人众的招抚、安置和使用上。本文拟就这一问题做一些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清朝为了维护对越南的宗主国地位,也是为了西南边疆地区的国防安全,政府里面分化出来的主战派想利用刘永福担任越官的事实,阻止法国向越北扩张。于是,他们对刘永福进行了暗中的援助并且策划收复河内。另外,在中法两国的和平谈判中,主战派还揭露了法国人剪除刘永福,踢掉绊脚石的阴谋,谏议清廷不要自毁长城。虽然主战派对刘永福抗法活动的信任有一定的限度,但是他们的联系加强了,为以后的联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刘永福在保卫台湾,抗击日本侵略势力的斗争中立下了不朽功勋。在反割台斗争中,他是留在台湾的清朝最高官员,战场上的全权总指挥;他制定了抗日保台的战略方针,在战场上给予日军沉重打击。虽然,他没有能够坚持到抗日斗争的最后,但在这场中国近代史上最为壮烈的民族斗争中,他站在了斗争的最前线,为抵御外来入侵,保卫祖国领土完整战斗竭尽全力,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民族英雄。  相似文献   

19.
由于想和小读者们共同不可思议一次,便把六年级小同学写的《清朝科举制度》摘编到这里(全文3000多字)。徐畅冬因酷爱电视剧《纪晓岚》而突发奇想,走进历史,旁征博引,著此美文。亲爱的小读者,你想过没有:如果你看完电视都能像徐畅冬这样做,你的父母还会把电视机当作“敌人”吗?  相似文献   

20.
马殿甲,回族,河南邓州人,清嘉庆武状元,在镇压天理教林清起义和陕甘宁回民起义、协助清政府整顿吏治等活动中得到清廷褒奖并升职;后奉命平定伊斯兰教封建贵族张格尔在新疆发动的叛乱,为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1839年调任广东提督后,在反对鸦片走私和英军侵略方面更是力撑危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