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继系统观、文化观之后,场观正成为学校教育与管理中影响日增的指导观念。诚然,场概念亦屡被混用,如混同于环境或混同于文化。本文旨在澄清场概念基础上进一步讨论它与学校管理的关系。 一、场是什么 “场”本是物理学术语,最早由格式塔学派引入心理学。格式塔学派“以同型论的观点认为心理现象、生理现象和物理现象都是相对等的动力结构”。相比较而言,勒温的“场论”最为著名。作为教育理论科学术语使用的场概念来源于后者。 勒温‘场的学说的基本陈述是:’(a)行为必然是由一些共存事实的总体所导演出来的,(b)这些共存的事实具有一种‘动力场’的特性,也就是说,这个场的任何部分的状态都依存于场的其他每一部分。……行为既不依存于过去,也不依存于未来,而是依存于现在的场。”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中的“以人为本”与综合导师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人为本”思想在高等教育中的直接体现就是“学校以学生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综合导师制是充分体现“学校以学生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的最好结合体,是融教学与学生培养于一体的高等教育新思路,是实践“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最佳模式,是实现办学“以教师为本”的最好途径;是最适宜推进学分制改革的学生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3.
中西文化都有着深厚的人本传统,核心是“使人成为人”。教育中的“人本”模式是与工具主义模式相对应的,它以人文精神为指导,以健全的人格和幸福的生活方式为培育目标,核心是让大学生在“成人”的基础上“成才”。当代高等教育的基本困境源于“成人”与“成才”的悖谬,其化解之途在于树立“人本”教育理念,贯彻“人本”教育原则,运用“人本”教育方法,实施“人本”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4.
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人。以人为本是学校之所以为学校的理由,是学校管理的最高原则。以人为本的管理宗旨是,以尊重人、关心人和信任人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以造就人、成全人和发展人为学校一切工作的落脚点。以人为本的对立面是以“物”为本。以“物”为本的表现主要有:  相似文献   

5.
作为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产物,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是高校整体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其兼具着学校管理单元与学生学习生活共同的体双重角色及属性。以“空间整合机制、管理聚合机制、服务融合机制、技术支撑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协同育人机制,为推进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周琴 《四川教育》2007,(4):19-19
本,根本、本原。每个行进的生命有“本”,每个鲜活的管理实体亦有“本”。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学校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促进师生生命的共同发展,这就是学校的“本”,校长管理的出发点及归宿理应指向这里,否则便是“本末倒置”;而实现师生生命最好发展的思想、理念、策略及措施,这便是校长的务本之“道”。怎样的教育才是适合学生的教育?应该为孩子打下怎样的素质基础才能让孩子更好地赢得未来?教师职业生命的唤醒与生命潜能的最大释放点在哪里?——校长务“本”,必须对这样的问题深入思考,将自己的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对接,认真规划学校的文化愿景、发展思路,营造和谐的管理文化,创造云淡风轻的管理境界,培育出独特的学校个性和精神。校长如何“务本”?学校现有的发展水平、教学环境、师资力量等各不相同,校长个人的教育追求、教育认识和个性风格不同,他们的“道”(策略、路径、方法等)也不尽相同,由此也造就出百花齐放、个性纷呈的学校图景。本期我们呈现了部分校长的观点和策略,目的不是提供“范式”,而是引起碰撞,启迪思维,用“他山之石”助推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与视界。  相似文献   

7.
袁建亚 《河南教育》2006,(3S):15-15
作为河南省最大的一个农业县级市、教育大市,2001年以来,邓州市教育局针对本市学校分布广泛、教师队伍庞大、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等实际情况,确立了“以学校发展为本,以学校自训为本,以教师的训研一体化为本,以师训资源共享为本”的培训指导思想,充分利用学校人、财、物、信息等资源,发挥学校在教师教育中的指导、辐射、  相似文献   

8.
如何持续纵深推进《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持续提升“双减”工作成效,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必须面对的问题。本研究以典型性与代表性兼具的R学校作为研究个案,揭示了学校层面落实“双减”需要在作业改革、课后服务、课堂教学、校外协同、学校管理五个方面持续发力。区域推动“双减”工作的落实与深入,需要个案研究先行,要建立“顶层部署与基层落实、问题调研与现场解决、外部支持与内部创生”的工作机制,建设若干新规范,由此形成教育教学新常态。  相似文献   

9.
学校管理的核心是人,即教师。在新课改中我校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探究学校生命源泉和生命意义,全面提升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即“以师生发展为本,挖掘人的心理潜能,尝试成功,树立‘我能行’信念”。新的理念改变了过去见“物”不见“人”的管理模式,重在以教师发展为本,让教师在新的挑战面前,树立“我能行”的信念,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为学校的教育改革与发展作出特殊贡献。一、加强情感沟通,挖掘教师心理潜能“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学校管理同样需要在情感上交流、思想互动过程中进行,创设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有利于挖掘教师心理潜能,…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的管理实质,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把人视为“社会人”作为管理的根本,是以尊重人的天性为本的管理。他着眼于激发人的内在积极性,发挥人的潜在能动性。这是现代管理与过去的把事和物(劳动工具、机器设备、“经济人”等)作为管理中心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11.
“五育融合”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理念及教育体系,具有开放性、平等性、整体性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发展是“五育融合”生成的社会外部机制,全面发展教育旨归的落实是“五育融合”生成的教育内在机制,课程体系共同目标的推进是“五育融合”生成的学校联动机制。“回应”与“配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发展,“坚守”与“兼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育人使命,“协作”与“优化”学校课程建设中的各种关系,如此才能真正构建起实现人全面发展的“五育融合”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2.
游余宏 《文教资料》2006,(2):177-178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强调要把人作为发展中心,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管理应该使每个人都能发展、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造潜力,也应有助于挖掘出隐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财富。学校是实施教育的最重要的基地,因此管理学校更应该体现这一新的理念,以教师的发展为本,改变过去见“物”不见“人”的管理模式,努力把学校办成教师实现生命价值的绿洲。一、充分认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所谓“人本化”管理,就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它的特征是,以尊重他人人格为基点,以人与人之间情感为纽…  相似文献   

13.
教学是高校学校工作的中心,科学的教学管理是实现优质教学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剖析教学管理过程复杂性的基础上,提炼实现科学的教学管理中的两个重要因素“人”和“物”,然后从“物”与“物”关系,“人”与“物”关系,以及“人”与“人”关系来阐述教学管理过程中的“人”与“物”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以教师为本”的管理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管理,确立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主导地位,把教师作为学校管理的主体;二是教师是能发挥积极能动性的、有思想、有创造力的管理客体,而不是一种牛产要素、资源或是完成教育任务的工具这样简单的管理客体;三是注重教师发展的管理,这种管理在本质上就是以促进教师自身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以教师为本”的管理要求学校管理要以尊重人、关心人和信任人为学校教师管理的出发点,以造就人、成全人和发展人为学校教师管理工作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15.
情商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它包括了解自身情绪、管理情绪、自我激励、识别他人情绪、处理人际关系五个方面的能力。在这个充满变革、充满创造、充满竞争的时代,在学校教育的“人本”管理中,情商的价值越来越被认同和突显。作为学校教育的管理者.要想落实好“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加强情商势在必行.同时也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孙景源 《山东教育》2004,(31):11-11
“人本化”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它强调在管理过程中必须以人为主体,以尊重他人人格为基础,以人与人之间情感为纽带.造就相互理解、团结合作的工作环境,达到高效率、高质量的目标。教师是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都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最富有创造、特长的群体。管理教师更应该体现“人本化”管理理念,建立和运用“人本化”管理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推动学校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左亚 《今日教育》2013,(3):27-28
要办好一所学校,校长重要,制度建设也重要,但学校文化建设更重要。用校长个人情感去管理人,我以为属于学校管理的浅表层面,属于“人治”;通过制度管人,谓为“法治”;学校管理最高境界应该是用文化约束人,称为“文治“。  相似文献   

18.
教育文萃     
教育需要一场观念革命上海市政协常委、华东理工大学工商经济学院副校长严诚忠说,中国需要一场教育观念的革命。它首先涉及的就是学校的管理观念。学校管理虽然涉及到人、财、物等诸多方面,但根本还是对人的管理,人的管理的最重要之处在于发挥人的潜力,必须创造条件、创造机会,实行人性化管理。基于这一认识,严先生引以为自豪的是在其担任系主任期间,该系无一人跳槽,系里所有教师团结如一人。教职工的“房子”、“票子”、“孩子”等棘手问题都解决了,无后顾之忧,其干劲可想而知。遗憾的是,目前我国的许多学校,其管理最大的弊端…  相似文献   

19.
“不管”思想是张楚廷重要的学校管理思想之一,其核心内容是尊重人的心理需求,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使“不管”成为最有效的管理,其基本原则是对人的信任与尊重,其哲学基础是马克思关于人的论述。“不管”思想对当前的学校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根本、本原。每个行进的生命有“本”,每个鲜活的管理实体亦有“本”。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学校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促进师生生命的共同发展,这就是学校的“本”,校长管理的出发点及归宿理应指向这里,否则便是“本末倒置”;而实现师生生命最好发展的思想、理念、策略及措施,这便是校长的务本之“道”。怎样的教育才是适合学生的教育?应该为孩子打下怎样的素质基础才能让孩子更好地赢得未来?教师职业生命的唤醒与生命潜能的最大释放点在哪里?——校长务“本”,必须对这样的问题深入思考,将自己的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对接,认真规划学校的文化愿景、发展思路,营造和谐的管理文化,创造云淡风轻的管理境界,培育出独特的学校个性和精神。校长如何“务本”?学校现有的发展水平、教学环境、师资力量等各不相同,校长个人的教育追求、教育认识和个性风格不同,他们的“道”(策略、路径、方法等)也不尽相同,由此也造就出百花齐放、个性纷呈的学校图景。本期我们呈现了部分校长的观点和策略,目的不是提供“范式”,而是引起碰撞,启迪思维,用“他山之石”助推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与视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