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前教育》2006,(2):37-37
美术课上小语带来了一盒崭新的水彩笔,恰好同桌的挺挺忘了带,希望能借来一用。看到此情景,我温和地对小语说:“同伴之间应该互相帮助,愿意分享的磁子才是最棒的!”不知道是慑于教师的“威严”,还是我的“语重心长“感染了她,小语嘀咕了一句:“他总是这样。”然后很快就把水彩笔借给了挺挺;我表扬了小语,井教育其他孩子向她学习。  相似文献   

2.
《学前教育》2006,(6):36-37
美术课上小语带来了一盒崭新的水彩笔,恰好同桌的挺挺忘了带,希望能借来一用。看到此情景,我温和地对小语说:“同伴之间应该互相帮助,愿意分享的孩子才是最棒的!”不知道是慑于教师的“威严”,还是我的“语重心长”感染了她,小语嘀咕了一句:“他总是这样。”然后很快就把水彩笔借给了挺挺。我表扬了小语,并教育其他孩子向她学习。  相似文献   

3.
在女儿刚开始上高三的时候,有了一个去美国的机会。我当然知道,在高考之年脱离中国教育是一种极大的冒险。以女儿的成绩,考上国内一个不错的大学是有一定把握的。可去美国,骤然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英语教育体系,命运难以预料。反复权衡之后,我说明种种利弊,让女儿自己选择,她毫不犹豫地选择“走”。决心“走”,我和女儿其实各怀鬼  相似文献   

4.
我女儿小学毕业后,进入“北京顺义国际学校”学习。六年小学她接受的完全是中国式的小学基础教育模式和教育内容,而这所由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四国使(领)馆创办的国际学校则是采用纯粹的英美式教育模式对于我女儿来说,她所面临的不仅仅是学校教学语言完全改变为英语,更包括一系列由教学和学习方式的不同而带来的各方面的变化。刚刚进入国际学校,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双重障碍,我女儿第一次有了学习上的劣势感,情绪降到了最低点。正当我苦苦寻找帮助女儿的有效方法时,我发现,女儿已经渐渐自然地从一种不同的学习模式中找回了自信,同时…  相似文献   

5.
曾看过这样一篇小品:中国父亲端木,拿着赴美读高中的女儿寄来的美国各科老师的评语,大跌眼镜:这真的是我的女儿吗?!她“有语言天赋”,她“乐观积极”,她“优雅”而有“创造性”,她有“人格的力量”,她是“宝贵的财富”!其中一位美国老师在推荐女儿上大学的信中说:“我以性命担保她行!” 这句话让一个父亲的心无比惊讶又深深地震撼。因为仅仅在4个月前,端木送走的那个女儿,是一个被老师批评为“没有数学脑子”,垂头丧气地对着父亲说“我厌学了”的孩子。  相似文献   

6.
变换角色     
孩子大多喜欢和比自己大的人玩,但因为不懂正确的交往方式,常会发生争吵。我的侄女比我女儿大5岁,女儿特别喜欢和她玩,总爱跟在她的身边。我侄女看书,我女儿也要看书,而且非要看和她姐姐一样的书;两人一起玩积木,女儿就非要玩她姐姐手里的那块。如果不让她玩,她就放声大哭,还边哭边数落她姐姐:“你大,应该让着我。”看着女儿这样无理取闹,我和侄女一起商量了一个办法:变换角色。我对女儿说:“嘟嘟,你喜欢当大姐姐吗?”女儿一听当姐姐,眼睛一亮:“喜欢,当谁的大姐姐呢?”侄女接着说:“当我的姐姐,我来做小妹妹。”我摸着女儿的头说:“大姐姐…  相似文献   

7.
中午女儿小语放学回来,一反常态,不再叽叽喳喳,悄无声息地走进自己的小房间。我到她房间一看,女儿正趴在书桌上哭泣。今天女儿怎么了? 原来,今天女儿班上进行了期中考试。考数学时,最后一道  相似文献   

8.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斯娜夫人教育女儿维尼夫雷特时曾讲了一个小故事:一位母亲准备带她5岁的女儿做一个为期两天的野外旅游。临行之前,母亲告诉女儿应该带些什么东西,为了培养女儿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母亲让她自己收拾行李。到了野外之后,女儿发现不仅自己的衣服带得太少,而且忘记了带手电筒。那天晚上天气似乎特别冷,女儿对母亲说:“妈妈,我觉得冷,衣服没有带够……我能用一用你的手电筒吗?”母亲问女儿:“为什么衣服带少了呢?”“我以为这里的天气和城里一样,没想到这儿冷多了,下次再来,我就知道了。”母亲说:“是的,你应…  相似文献   

9.
“小不点”是我的老友闻茵的女儿。她们一家三口眼下都快乐地生活在美国。年前带女儿回了一趟国,她说此次回来想做的事就是要吃一顿“正宗的中国菜”。她的首选便是作为老同学的笔者家。席间我们的话题始终都没有离开她那“美丽的花朵”——五岁的女儿,她津津有味地讲述了在美国带女儿时的一些值得回忆的经历——  相似文献   

10.
1998年夏天,中国部分地区遭受了特大洪灾。电视上的灾情报告成了我们关注的重要内容。于是,灾情本身和因灾情引发的一些思想和举动成了教育自己、教育女儿的好素材。“妈妈。你为啥哭呀?”女儿显然不知道我为什么不时地对着电视机泪流满面。她问我:“妈妈,你为啥哭呀?”并说,“你再哭我就不跟你玩了!”我这才意识到,应该让她也知道灾区的情况。我抱着女儿一边看电视,一边给她讲解电视里播放的内容。我教女儿将心比心,让她想象洪水如何淹没了我们的家,淹没了家中一切她所熟知  相似文献   

11.
女儿给了我一个机会,让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完整地目睹了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是她让我体会到了生活并非是享受;也是她让我体验到教育的复杂和快乐。给女儿洗头心理巧“按摩”给女儿洗头是有来由的。有一天,女儿跑过来跟我说:“爸爸,我要洗头,同学说考试前洗头能洗去晦气。”听到这里,我并没责怪女儿的荒唐,而是对她说:“那好吧,我来给你洗。”当时我想,如果第二天女儿考砸了,那我就告诉她考试要靠平时的实力,洗头并没有科学依据;要是女儿的考试“出师大捷”,那么,这又何尝不是一个很好的心理暗示方法呢?1095封家信73条短信女儿留学德国3年…  相似文献   

12.
出场宝宝:蔡宇浩性别:男年龄:5岁叙述人:浩浩妈妈专家点评专家名片冯夏婷副教授(教育心理学博士)第一幕关键词:爷爷、联想一天我下班回家,拿着刚买的《电影世界》杂志,封面是美国著名影星裘德·劳,于是我问女儿:“宝宝,这个人是谁啊?”女儿疑惑的眼神告诉我她不认识这位金发碧眼的外国帅哥,在我刚要告诉她答案时,女儿用小手一指封面,自信地喊道:“是爷爷!”第二幕关键词:好动、小报复一天晚饭后,她妈妈洗了一小盆小柿子。这小家伙趁她妈妈专心于“偶像剧”的瞬间,偷偷跑到高她半头的灶台旁,把小手伸到小盆中。随着女儿的一声兴奋异常的“小…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个“痛恨”中国现行教育的父亲,有一个正在这种教育中备受折磨的女儿。往日我从女儿嘴里听到的最多的口头禅是“吐了,我要吐了”。问怎么啦?“背到什么时候才算完啦!”有时候,女儿也让我拿着那些语文或历史课的“标准答案”帮她背。这是一些什么“标准答案”啊,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个“痛恨”中国现行教育的父亲,有一个正在这种教育中备受折磨的女儿。往日我从女儿嘴里听到的最多的口头禅是“吐了,我要吐了”。问怎么啦?她嚷嚷:“背到什么时候才算完哪!”  相似文献   

15.
女儿入幼儿园了。她很快地适应了那里,每天积极地要求去,她说她的老师喜欢她。“老师怎样喜欢你?”“老师发给我一朵小红花。你看,贴在我衣服上呢!”女儿欣喜地说。第二天我又问:“今天老师喜欢你了吗?”“喜欢。老师把我叫到她身边看她弹琴,我最喜欢看老师弹琴。”女儿模仿着弹琴的动作说。”第三天我问她:“今天老师喜欢你了吗?”“喜欢。老师把我画的画拿给小朋友们看。”无论哪一天问女儿,女儿都能说出老师喜欢的理由,我为女儿被老师喜欢而高兴。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女儿情绪低落,撅着嘴不愿上幼儿园。我问她怎么了,她说…  相似文献   

16.
女儿兰兰今年10岁,读小学五年级,她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就连洗澡,也是发号施令:“我要洗澡了!”于是乎,妻子赶忙去给她准备肥皂和衣服,我立即去为她打开水笼头,调试水的温度高低。我们多次教育女儿,要她“从小爱劳动”、“自己动手,丰衣足  相似文献   

17.
访谈实录A 沈勤(孩子3岁)我和儿子喜欢户外游戏,社区游戏设施有限,我教育儿子遵守轮流、排队等规则。但其他父母却放任孩子抢占游戏设施,结果反而是守规矩的儿子玩不到,这使我愤愤不平,既影响我和孩子玩游戏的质量,又让我怀疑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落伍。B 孙先生(孩子2岁)我爱人特别喜欢通过“游戏”,“快乐”地教导女儿。比如女儿玩拼图,当她不停地尝试图片的摆放时,她妈妈会“及时”告诉她应先拼头再拼身体,然后帮她把图片找出来。因此,女儿总能拼得又快又好,并得到夸奖。C 苏明霞(孩子19个月)我懂得亲子游戏对孩子成长的意义,因此从儿子…  相似文献   

18.
在美国,孩子们除了过儿童节外,最喜欢过的就是万圣节。去年10月30日,我正住在美国西雅图的女儿家。那天,女儿对我说:“妈妈,今天是万圣节,赶快找出几个糖果盒来!”我说:“干吗用?”她说:“装糖用。邻居的孩子们晚上会来我们家要糖的。”“是吗?”我把昨天女儿买的巧克力糖、奶糖、软糖、花生糖等一股脑地倒进了三个糖盒里。一会儿,女婿约瑟夫·西森回来了。他买了三个新鲜的大南瓜。我正纳闷儿时,我4岁的外孙子龙龙看见了非常高兴地抢过去玩。我女儿说:“别动,别摔坏了!”她分别在三个大南瓜上面画了眼睛、鼻子和嘴。接着,我女婿就把三个南…  相似文献   

19.
现在的孩子,父母溺爱和娇宠的多,而我反其道而行之,常要女儿吃点儿苦。妻子总说我的教育方法有点“残酷”,然而随着朋友、邻居、亲戚对女儿的赞扬声不绝于耳,妻子对我的做法也就默许了。女儿5岁之前,我对她的事不大管,任其发展。6岁时,我开始实施“残酷教育”,不时要她吃点儿苦。烈日炎炎的夏天,家里需要买油盐酱醋,我总要她一人到大约300米远处的小店去  相似文献   

20.
妈妈英明     
女儿挑食。对她来说,吃饭不是享受而是完成任务。餐桌上的菜女儿很少问津,逼急了就蘸点汤,像咽药似地吃一点儿。有时碗里有一点儿鸡蛋丝,她也会一丝不苟地拣出来。咸菜倒成了女儿的“座上客”。我和她爸想了很多办法也无济于事。正在我为此烦恼时,想起自己小时候挑食,接受的是大人的“忆苦思甜”教育,何不搬来试试。“梦颖啊,老人们小时候家里都很穷,经常靠‘胡萝卜’‘地瓜’‘野菜’充饥。”“哇———这么多好吃的,咋不给我留点儿。”还没等我把话说完,女儿就抢着说开了。女儿的话真让我哭笑不得,再用这种老掉牙的方法教育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