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社会──生态实践:探求生态危机根源与出路的主体向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全球性环境恶化,生态退化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紧张化首先是一个实践问题。因此,应该到人类社会一生态实践的历史中去寻求生态危机的产生根源。作为社会实践的反映,才出现了人类对自然环境价值的错误判断。人类要走出当前的生态困境,同样应当首先着眼于现实的人类社会一生态实践活动,并由此转变人类对自身生存与发展于其中的生态环境的价值判断,转变现存的生产方式,最终走出生态困境,走向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2.
西方哲学的主要特征是理性主义,“理性”贯穿于人类的认识,人类的实践和人类的道德活动,并深刻地影响着人类自身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本文拟就欧州大陆哲学中理性外延发展的线索,论述理性观发展史上的三次飞跃,并略为申说在此哲学背景下教育理论的传统.  相似文献   

3.
论应用写作的社会性与评价体系的标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写作作为人类一种必不可少的参与社会公务、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方式和手段,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与影响.伴随着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进程,应用写作的社会实践内容与理论研究也体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点,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明确应用写作的社会性,并通过这一认识引导人们将应用写作发展与研究还原于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应用写作理论、应用写作教学、应用写作实践的评价机制等方面的全面的、良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创新性是人类活动的本质特征,人类活动的创新性根源并表现于人类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实践活动中。对创新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高度重视,表明了人对自身的主体能动性和创新能力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5.
数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伴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并服务于人类的生产生活.《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6.
明与化都是奠基于、决定于社会实践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明是人类生产劳动的成果,是人类活动的产物,是人类不断进步的生动体现。化亦是人类活动的重要方面,它表征在人类物质的和精神的产品中,体现着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人创造着化,化也塑造着人。明与化的差异性是相对的,化与明是两个既相互区别又有着内在联系的范畴。明与化的作用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是不可低估的;在理论、实践及其相互结合上对明与化的探究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肖海慧 《山东教育科研》2014,(24):I0002-I0002
教育传承文明,文明缔造了人类社会的当今发展之势。千百年来,人类正是依靠教育实现了不断超越传统的发展,并将智慧与创新代代延续。教育塑造灵魂,灵魂承载精神,精神催生实践,实践改变世界。教育自身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着人类发展的根源。教育在服务人类进步的同时,其自身衍变和发展的也同步进行着。  相似文献   

8.
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是传统意义上的实践基本形式,它们伴随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一直存在,并且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随着人类进入到信息技术时代,人类活动领域已向网络和网络化的方向扩展,网络空间的虚拟实践已经成为人类新的实践形式,它与传统实践形式既相联系又相区别,共同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人类实践与思维相结合的产物,文化主导下的人类推动着社会历史不断向前发展。这个发展过程在实质上是由文化的自觉到自觉的文化的过程。文化的自觉使得人类作为理性个体能够存在,自觉的文化使得人类作为实践主体不断发展。基于人类发展的视阈,阐释了文化与人类存在-发展的关系及文化与实践的统一问题。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与人文作为人类文明的两翼都起源于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 ,前者、后者分别产生于对人与自然关系规律、人与人关系规律的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 ,人类认识、实践分门别类的分化 ,引起了科学与人文在一定程度上的分离 ,使得科学技术成为一柄既可以造福人类、又可能危害人类的双刃剑。当代新技术革命的综合化趋势使科学与人文两大文化相互复归 :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将通过系统的纽带复归于人文精神 ,不断进化着的人文文化也必将复归于以客观因果规律为基础的科学文化。  相似文献   

11.
人类实践活动肇始于人类之初,与人类相伴而生。这也注定了实践是一个深厚绵长,复杂的问题。笔者所做的课题试图通过对实践观进行历史性地考察,厘清其发展脉络找出马克思主义成为科学实践观的内在逻辑,并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理论基础,对实践观的涵义,要素、结构、形式、本质特征、运行机制等做出全面、科学的阐述。本文对这个课题做了纲要性的论述,相信对科学的实践观的探讨与认识具有十分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柳州师专学报》2020,(1):65-70
社会发展深刻影响着国家间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作为社会发展的一部分,具有现实性、主体性和社会性。马克思曾鲜明地预见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并创造了一系列人类社会发展理论。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以"现实的个人"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以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作为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现实基础,论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诉求——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本文在忠实原著文本的基础上,挖掘文本内涵,反本溯源,从主体、实践和价值三个维度出发梳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演进逻辑,以期为国家治理改革和社会实践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发展、进步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通过对联合国发展观与当代中国发展观的演进历程及其理论比较,可以看出,两者都经历了艰苦的探索过程;联合国发展观与中国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实现了中国本土化;并反映出现代化发展的整体性和异步性相统一的规律.我们也认识到,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的必然选择.只有与本国实践相结合的发展理论对本国的发展实践才是至关重要的.全面、合理、科学的发展应是整个人类追求的共同目标.各国既要汲取他国有关发展的经验教训,同时又要互相借鉴正确的发展理论,以共同推进整个人类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本质活动。人类实践活动中的基本实践形式,哲学界通常说是三种,即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这种说法不准确。所谓基本实践,应是指伴随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一直存在,又是各个社会时代中多数人都经常从事的实践活动,并且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据此,生产实践和处理社会关系的交往实践是人类的基本实践,但科学实验不是。科学实验乃是依赖干生产实践和交往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且只是社会中一部分人们所从事的专门活动。尽管科学实验自产生以来,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也应当肯定它是人类实践的重要形式,但仍然不能与生产实践和交往实践相提并论。人类实践的最基本形式,只有两种,即生产实践和交往实践。这两种实践形式互相依赖、互相作用,从根本上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15.
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实践活动的丰富,以及科学技术和生产力高度发达,人的社会实践已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扩大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更符合当代教育和社会实际。从认识论角度阐述教育过程的间接性、选择性、有序性、激烈性、削弱性;从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关系,说明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并进一步从教育的目的、个性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现代教育实践论证“教育必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关系,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本文试图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在语义规则上,"发展"一词蕴涵着在伦理上更好的价值取向,它并非表示与价值无涉的、杂乱无章的变化。因此,正是"发展"自身而非其它附加因素使得人类社会的发展实践具有伦理规范与价值色彩。"发展"自身所固有的价值色彩为人类的当下存在打开了未来性的向度,它引领人们先行进入到未来,去为当下的发展实践做积极的道德原则勾勒,并以此原则来统摄当下的发展实践。在具体发展实践中,主体性之人能够基于其理性慎思在多种可能性中做出自己的合情、合意、合理的选择,该选择赋予了人类的自由、价值与尊严。  相似文献   

17.
学科实践是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学科学习新形态,指向学生应对复杂问题情境的胜任力与协作交往的道德力的培育。学科实践包含人类实践、专业实践和个体实践,其紧紧围绕着学科知识与学科实践、学科观念与学科实践的互通关系而展开,知识在人类实践中产生又在指导和规约实践中得以发展,个体观念则在经历学科知识生产和发展的思维过程和实践过程中得以建构,再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以发展学生的学科理解力与学科实践力。学科实践以感性实践为起点,在复杂问题解决学习中通过理性实践与协作探究深化知识理解,并在知行循环中实现知识迁移与知识应用。让学科实践在学校教育中得以真正落实,需明确“学用合一”的学习理念,以“学科心理”来融通系列学习活动,厘清进阶性学科问题与问题链的现实路径,并致力构建意义协商的学习共同体。  相似文献   

18.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人类与自然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因此,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人类作为实践的主体,应该反思这些问题和矛盾,应该辩证地看待主体性实践,应该对实践的价值进行反思。目的就是要审视和反省当今人类实践的盲目性、漠视自然的以人类为中心的行为,限制和减少人类实践的负效应,有效控制实践过程,科学反思与评价实践价值。只有如此,人类才能与自然界和谐相处,才能实现人的自由发展,才能突出实践的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化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动的过程,文化自觉作为对文化的自我反思、自我认识,自然也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随着人类社会形成、人类实践领域拓展及人类实践水平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的.文章从实践层面考察文化自觉的发生根源、主要动力,并对文化自觉的螺旋形发生机制做进一步说明.  相似文献   

20.
文化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神创造的,而是人类实践的产物。文化是人类在认识与改造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长期实践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离开了人类实践,就不可能有文化的产生、发展。文化源于实践,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归根到底,文化的作用在于服务人类的社会实践。在《文化生活》中,涉及文化与实践关系的内容非常多,甚至有所重复,教学中既要把握不同的论述角度,又要注意归纳、梳理,找出共性,这样既有助于学生理解,也有助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