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险控制水平事关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命脉。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授信风险控制正处于探索阶段,在业务经营中,存在着偏重业务扩张、盲目追求发展速度、忽视风险控制、粗放经营等造成银行资金巨额损失的现象,给银行带来了很大的风险,与国外先进授信管理存在明显差距。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授信工作机制,有效防范和控制授信风。  相似文献   

2.
从银行的经营原则来讲,发展集团客户授信业务、保持一定的授信集中度并无不妥,关键是权衡风险与收益,控制授信额度,加强和规范集团信用风险管理。商业银行根据客户风险大小和自身风险承担能力,合理确定对集团客户的总体授信额度,防止过度集中风险。本文从目前的集团客户授信风险限额控制模式出发,通过剖析现有风险限额控制模式的局限性和集团客户授信的信用风险产生的根源,建立集团客户授信风险限额控制的新模式,并对信用风险限额的新模式进行动态监管。  相似文献   

3.
风险控制水平事关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命脉。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授信风险控制正处于探索阶段,在业务经营中,存在着偏重业务扩张、盲目追求发展速度、忽视风险控制、粗放经营等造成银行资金巨额损失的现象,给银行带来了很大的风险,与国外先进授信管理存在明显差距。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授信工作机制,有效防范和控制授信风。  相似文献   

4.
加强授信风险防范和控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贷等授信管理体制和制度的不断创新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授信风险控制水平已跃上一个新的台阶。但在业务经营中,依旧存在着偏重业务扩张、盲目追求发展速度、忽视风险控制、粗放经营等造成银行资金巨额损失的现象,给银行带来了很大的风险。这暴露出商业银行授信业务中普遍  相似文献   

5.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大而不能倒"金融机构倒闭引发了全球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在现代金融市场高杠杆率、高关联度以及高不对称性的新环境下,对中国银行业资产规模与系统性风险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对于稳定我国金融体系的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系统性风险的定义、度量及其形成机制,描述了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现状。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我国想要保持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必须增强抵抗风险的能力。银行业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导,而且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有极大的传染性和破坏性,因此必须增强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监管。本文提供了测度系统性风险的方法——Co VaR方法,目的在于通过对系统性风险的有效测度,为银行业的风险监管提供预警和建议。研究结果证实了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的存在,并且国有银行对系统性风险的贡献度较高,抵御系统性风险的能力较强,这与实际情况相吻合。  相似文献   

7.
唐志武 《现代情报》2006,26(6):204-205,207
银行业IT建设在推动现代银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IT风险也在增加,给银行内部风险控制带来了新的挑战。客观要求在信息化过程中,有效地实现IT治理与内部风险控制相结合,从而真正地提高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加强对各国金融机构的业务监管,尤其是对银行业非利息收入业务的监管是自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后,国际金融组织及各国监管当局迫切需要应对的任务之一。本文首先厘清了银行业非利息收入业务风险的类别和层次,阐述了非利息收入业务对银行风险的作用机制。通过分析未来我国银行业发展非利息收入业务的一般模式,构建了我国银行业非利息收入业务风险监管的框架。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在银行业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如何有效控制计算机网络风险,是当前银行业想要实现安全稳定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首先分析了银行中存在的主要计算机网络风险,进而提出了相关的风险防范对策,以期对银行业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0.
1995年巴林银行的倒闭为全球银行业敲响了警钟,使银行业开始认识到日益严峻的操作风险正成为银行业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2005年以来,中国的商业银行,尤其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先后发生多起较为严重的金融大案,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受到银行业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这些迹象表明,目前中国银行业面临的操作风险形势日益严峻,防范和控制操作风险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1.
张昶 《未来与发展》2015,(2):57-63,56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政府都更加注重对金融行业尤其是银行业的监管。本文根据金融监管和银行业监管的主要目标选取三大类七个角度共21个指标,构建了较为全面完善的我国银行业监管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该体系计算出银监会建立以来我国银行业监管指数,反映了历年的风险和监管状况。最后基于该指标体系提出了控制银行业风险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和代销产品销售违规行为多发,"飞单"案件频出,全国已发生多起银行业金融机构与客户纠纷事件。为提高商业银行对理财产品销售的风险控制以及更有效的保证产品销售的规范性、可靠性和管理性,解决银行当前理财产品销售行为规范以及监管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银监会发布了《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内控管理有效防范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通知》的通知,其中的第十一条就是加强录音录像监控。理财产品同步录音录像采集系统就是利用网络视频采集和存储技术以实现银行理财产品销售行为的规范化管理,做好销售人员对客户的宣传解释工作,切实保护买卖双方的合法权益,为理财纠纷处理时提供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3.
浮动抵押制度为我国商业银行的融资业务提供了一项务实的担保工具,但由于制度设计上的缺陷、抵押物的浮动性以及商业银行缺乏针对浮动抵押的授信管理机制和经验,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了诸多风险,如何应对这些风险作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4.
银行业关联交易是伴随着银行业机构产权关系的复杂化而出现的一种具有普遍性的客观现象。关联交易具有二重性,在给银行带来利润回报的同时,也给整个银行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在对银行业关联交易进行科学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银行业关联交易中存在的诸多风险,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规范关联交易行为的风险防范策略。  相似文献   

15.
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在传统银行业的应用,促使网络银行迅猛发展.同传统银行相比,网络银行具有新的特征和功能,降低了金融活动的交易成本,增加了金融服务的内涵,极大地拓展了金融服务的范围和领域.网络经济条件下的金融业不仅面临所有传统的金融风险,同时,还要面时这些新生的风险,网络银行已经成为银行业发展的一大潮流.然而网络银行能否顺畅发展,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对风险进行管理.本文通过分析网络银行所带来的新型风险,结合网络银行的特征,提出了一些网络银行风险管理的措施,建议应该从企业、行业和国家三个方面,对网络银行风险进行共同管理.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国有控股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和风险管理链结与互动的思考,认为国有控股企业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和风险管理制度必须二者并重.要在国有控股企业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必须改变国有股东一股独大的局面,改变"一把手"集权制,由所有者决策、参与并在所有者监督下,塑造出国有企业公司负责任的主体.同时为改变国企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中出现的"弱独立性-强控股股东控制性"的状况,应强化独立董事的监督职能,为避免监督机制上的功能冲突,可考虑取消监事会制度.基于公司治理结构的风险管理制度,则应建立内部动态风险预警体系和约束规范机制,建立企业风险基金,把授权授信作为企业风险监控的重点,使企业的整体风险防范能力在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框架下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17.
2007年次贷危机和2011年欧债危机,都更加突显银行业监管的重要性和改革的必要性。本文通过构建银行和监管机构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二者动态博弈与相互学习作用,推导出在资本监管约束下,银行业采取低风险策略的理想区域和向理想区域转化的有效途径,得到资本监管约束有效降低银行风险承担行为激励的条件是存在破产风险、加大监管惩罚力度和市场约束作用,有效地论证资本监管约束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影响的动态作用机理,并提出银行业监管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何苗 《华夏星火》2016,(10):57-62
对于信贷机构和公司来说,风险控制环节不能仅局限在前期的还款能力评估和授信上,这对传统风控机制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银行过度冒险是导致危机的微观因素之一,市场参与者是约束银行风险暴露的重要力量.研究选择恩平"金融事件"为案例,针对金融风险形成和爆发等关键环节进行分析,揭示市场约束在识别和控制银行风险的积极作用.存款人风险意识不足、无序竞争和银行管理者激励不当等,都限制市场约束发挥作用.通过加强金融创新、改进监管和内部治理,有助于加强银行业的市场约束.  相似文献   

20.
测算银行业的违约风险水平,防范银行业的违约风险对社会公众和监管当局乃至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都至关重要,然而目前我国银行业违约风险的评价方法仍然比较落后。以最新的计量违约风险的模型KMV模型为基础,运用我国16家不同性质上市商业银行的相关数据,计算出了这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资产价值和资产价值波动率,并测算了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违约距离。通过对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违约距离的分析比较,测量出了我国不同性质上市商业银行的违约风险水平,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整体信用状况良好,其中股份制商业银行违约风险最小,传统国有商业银行违约风险相对较大,而地方性商业银行违约风险最大,在此结果之下,文章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