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是一个令人费解甚至于很笼统含糊的概念,这已是不争的既成事实。学了多年语文的中学生冷不丁被问及“语文是什么?”,“学语文学了些什么?”之类的话题,或惶惑,或惊讶,或目瞪口呆。学生如此,语文教师谁又不有口难言。“语文”是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章?抑或语言文化?专家学者们尚争论不休,众说纷纭。很尴尬,也很悲哀,千千万万个老师各自摸着石头过河,要把学生们带到哪里去?语文,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已不是在教材教法上的修修补补,而是语文学科的学科性质、学科任务、培养目标等根本性问题需要一个学术性的权威性的清晰明朗的构架,…  相似文献   

2.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在《好课三味》中有一段话:什么是“语文味”?“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语文的本体是什么?显然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了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阅读教学要上出“语文味”,就要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向文本学表达上.因为“学语言的终极目的是表达”.表达是获得语言能力最直接、最现实的训练形式.以学习语文形式取向为本位的训练,紧扣“写的能力的培养”这一核心目标,侧重于对文本形式秘妙的探究与运用.  相似文献   

3.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在《好课三味》中有一段话:什么是“语文味”?“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语文的本体是什么?显然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了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阅读教学要上出“语文味”,就要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向文本学表达上。因为“学语言的终极目的是表达”。  相似文献   

4.
全国特级教师王菘舟说:“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语文的本体是什么?显然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是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语文要学的就是这个,语文味所指的就是“这个味”。  相似文献   

5.
好课三味     
长话短说,开宗明义,我觉得好课得有好味,一堂好的语文课得有“三味”。第一味是“语文味”。一堂好的语文课,首先得有“语文味”。语文味越浓,课就越好。语文课的最大问题,不是怎么教的问题,而是教什么的问题。语文课的最大悲哀是语文本体的淡化和失落。说句不太中听的话,不少语文课总是喜欢“红杏出墙”“为人作嫁”。那么,什么是“语文味”?“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语文的本体是什么?显然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语文要学的就是“这个”,语文味…  相似文献   

6.
什么叫语文?语文就是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语”指口头语,“文”指书面语,学语文就是学口头语和书面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口头语言是第一性的,它是书面语言的基础,是语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语文的性质看,“语”和“文”确实应当同时并举,不可偏废。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各年级的书面语教学和口语教学都提出了比较明确的要求。可是,长期以来,不少人只注意培养小学生的读写能力,偏重书面语教学,几乎完全忽略了口语教学。如果把“语”和“文”比做两条腿,当前,口语教学这条腿又细又短。如不改变这种状况,就难以  相似文献   

7.
语文科教学生学语文,学“语”和“文”。“语”是口头语言,“文”是书面语言,合起来说是语言。[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学生学完小学语文,仍然普遍存在着开口辞不达意,下笔语病甚多的问题,其症结何在?我认为在于目前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对语文课的首要任务是什么还认识不清。我的观点是:语文课应该姓“语”,语文课应该上成语言训练课。一、语文课为什么要上成语言训练课?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第一,从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来看。什么是“语文”?我国当代语言界的泰斗吕叔湘先生认为:“语文”中的“语”就是指语言,“文”就是指文字。这  相似文献   

9.
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基本任务是什么?这个语文教学的根本问题,多年来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语文”,顾名思义,可解为语言、文字,或语言、文学。不论解为语言文字,还是语言文学,其中的语言都是根本。就语言和文字的关系看,文字只是语言的符号,识字教学离不开语言训练;就语言和文学的关系看,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文学修养和  相似文献   

10.
文言文教学到底教什么?这是个问题。但是这个问题长期以来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人们不认为这是个问题。而实际上,正是这个人们不认为是问题的问题,暗地里将中学文言文教学引入重重困境,以致使人们质疑:中学到底该不该学文言文?中学学文言文到底是为了什么?其实问题的关键不在学不学文言文,而在学文言文的什么。正是在这个问题上,人们陷入了误区。本期刊发这两篇文章,说的是一个道理:文言文不是作为“语料”而是作为“作品”进入中学语文教学的,学文言文,不是学“语料”,而是学“作品”。董承理老师的文章,细细分剥,层层推究,尤能给人启发。欢迎老师们参加热点栏目的讨论,近期讨论的话题是:①该不该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立一个“边界”?②语文教学该不该考语文知识?该怎样考语文知识?③语感教学路在何方?  相似文献   

11.
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学好自己国家的语言和文字,是本分。从哪里学呢?最简单易得的方法,就是从语文书中学。什么叫本分?查查字典,“本分”的意思是本身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进一步深究,“本”的意思是植物的茎和根。  相似文献   

12.
周芬兰 《教师》2015,(10):69-70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也是语言学习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如何立足教材,在言语实践中学语言,在实践中学好语文?论文将从实践的历史渊源中找出运用的依据,在正确理解教材的前提下,立足教材,探讨如何在实践中学语言,让语文学习“践”行渐远。  相似文献   

13.
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叫语文?”“语是口头语言,文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是语文。”毕养赛、钱威先生也认为:“语文是工具,语文课姓语,语文训练主要是进行语言训练,掌握语文工具。”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应从内部语言思维能力的训练入手,进而  相似文献   

14.
语文应该教些什么?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开展语文教学?本文从现代语言学、语文学科性质和当前语文教育教学现状出发,提出建构学习者个体的语言结构才是语文教育教学的终极追求。并论述了语言结构在语文教学中的特征,教师认知学习者的语言结构与相应的教学策略和学习者认知自身的语言结构与相应的学习策略。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是一门基础课,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是不可缺少的,必须认真学好。但是,林彪、“四人帮”一伙胡说什么“有条有理,标点符号呀!文法呀!措辞呀,搞那一套根本不是军队的作风”。甚至说:“中国人还学什么中国语言?”这股阴风使有的学校取消了《现代汉语》课。毛主席教导我们:“为什么语言要学,并且要用很大的气力去学呢?因为语言这东  相似文献   

16.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要明确语文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其实就是六个字——学语言,用语言!”确实,语文课堂应该真真实实地落脚于“语言文字”。要学语言用语言首先就要先爱上语言,那怎样才能让学生爱上语言呢?  相似文献   

17.
反思之一 :国家为什么要开设语文这门课程 ,即人们为什么要学习语文 ?怎样学语文 ?修订版“大纲”指出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学习语文 ,主要是为了掌握语文这个工具。即积累语言 ,积淀语感 ,凭借语感 ,运用语言。和掌握自行车、汽车等代步工具一样 ,首先得拥有。车子可以花钱买 ,语文呢 ?语文得靠读、背。拥有了 ,还得会用。会用 ,才算真正掌握。不过 ,和学自行车不同的是 ,学习语文的过程 ,是一个听说读写有机地交织在一起的过程 ,即“拥有”和“运用”交织在一起的过程 ,这个过程将伴随每个人的终…  相似文献   

18.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曾说过:“语文味儿”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语文的本体是什么?显然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语文要学的就是这个,“语文味儿”指的就是这个味儿。  相似文献   

19.
语文这宝贝     
语文是件宝, 千万要学好, 受益一辈子, 处处离不了。 这是我编的顺口溜,送给亲爱的少年读者朋友们。 可能有人会说,我没打算当作家,也没打算当秘书,学语文干啥? 这样的提问,是把语文的用处看窄了。语文是什么?就是语言和文字。语言就是“话”,话可以写,更可以说,说的远比写的多;你只要开口说话,就离不开语文。同时,还有个阅读的问题。谁能一辈子不读书看报,与读和写绝缘呢? 单是关于“说话”:义正词严,能言善辩,能说会道,夸夸其谈,滔滔不绝,花言巧语,强词夺理,拙嘴笨舌,语无伦次……看看,有  相似文献   

20.
何谓语文? 说法不一。但多大同而小异,且陈陈相因,较少创见。如对“语”的解释,多说“语”指语言,而语言又分口头和书面两种。然而,在今日的中学语文教学中,需要口头语言的教学内容吗? 或许有人会说,对学生进行语法教育,不就是口头语言的教学内容? 这实在是一种误解。人生三岁会说话,五、六岁会吵架,十来岁便会喋喋不休说长道短,其时还未到入中学的年纪呢,何来学中学语文课中的语法!是的,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已读过小学,小学已有语文,其中也有语法的内容。诚然,诚然!可是,即或不读小学,或一辈子未学过语法,不是照样会说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