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述了西方几种主要的德育观点,并结合我国德育现状与存在的不足,提出我国的德育进行改革和创新,必须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强化教育者的修养与情感的作用,建立全方位教育体系等观点。  相似文献   

2.
3.
深化高职德育教改,使之取得革命性的突破,必须走人文素质教育之路。具体做法是:把“两课”作为高职德育的主战场,使之成为高职院校最激动人心的地方。而要做到这一点,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转型期,教学主体、环境、条件的诸多变化,要求高校德育教学加大改革力度,探索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路子。我们认为,高校德育教改工作,要在机制、内容、形式、考核评定等方面下功夫。我们的教改实践取得了一定成绩,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共性或个性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德育培养是高校教育重点环节之一,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优秀道德品质的高素质人才。当前大学生德育培养存在路径单一、滞后、不协调、不完善等问题,要完善和创新有效的大学生德育培养途径,可采取完善逐级分层德育培养体系、创新德育教育模式和构建德育培养考评体系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7.
职业院校德育教学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以实践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缩短知与行的距离。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转型期,教学主体、环境、条件的诸多变化,要求高校德育教学加大改革力度,探索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路子。我们认为,高校德育教改工作,要在机制、内容、形式、考核评定等方面下功夫。我们的教改实践取得了一定成绩,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共性或个性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9.
李剑锋 《文教资料》2010,(32):44-45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主要渗透七个方面的德育内容:胸怀天下,爱国爱民;勤劳勇敢,质朴俭约;勤奋好学,尊师重教;善于自省,勇于改过;诚实守信,谦恭礼让;见利思义,修身自律;刚正不阿,坚守气节。  相似文献   

10.
唯物辩证法是人们正确认识教育规律和进行教育实践的最基本方法。文章对德育过程中所包含的一些辩证思想进行了分析,旨在提请广大德育工作者自觉运用它们去认识和处理德育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11.
12.
13.
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明确提出"德育课教学应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充分发挥德育课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中的重要作用"。这说明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有效可行的教改,不但能改变学生对德育课程的学习态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关系到德育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当代青少年总体素质是好的,也存在一些新问题受多维信息的负面影响,影响其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一味追求时尚,缺乏劳动习惯;意志薄弱,出现早恋等.针对青少年德育中的这些新问题,应努力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大力加强劳动教育,重视开展青春期教育,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  相似文献   

15.
主体性德育是当代德育发展的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主体性德育是社会发展和人自身发展的产物。它注重通过引导、启发受教育者内在的德育要求,调动人的自觉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的道德发展。培养主体性人格是当代德育发展的趋势,它将引发德育目标、内容、方法等一系列的变革。  相似文献   

16.
17.
当代青少年总体素质是好的,也存在一些新问题:受多维信息的负面影响,影响其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一味追求时尚,缺乏劳动习惯;意志薄弱,出现早恋等。针对青少年德育中的这些新问题,应努力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大力加强劳动教育,重视开展青春期教育,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  相似文献   

18.
19.
德育课程教材资源开发与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职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坚持科学性、开放性、生动性和创新性等原则,以职业生活逻辑为主线构建课程模块,加强思想政治方向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特点相结合,采用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引领整体教育观念变革,最终实现引领德育课教学改革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李西顺在《教育发展研究》2010年第24期撰文指出,我国道德教育范式框架内正悄悄展开一场范式革命。追求完整鲜活的人性,追求德育范式的崇高人文精神境界以及开放的人生意义成为我国当代德育范式转型的大趋势。(1)德育思维方式:由人伦规训型思维方式向主体创造型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