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拜厄特(A.S.Byatt)作为久负盛名的当代英国女性作家兼文学评论家,双重的身份使其在英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极高的声望。其代表作《占有》于1990年一经问世,就因其气势恢宏的叙事结构、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以及巧妙的遣词造句而备受各国文学研究者的青睐,同时在评论界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部号称"魔书"的小说获得了当年英国文学最高奖——布克奖,标志着拜厄特文学成就的巅峰。整部小说跨越了多个历史时期,拜厄特大量引用前人的经典作品,对经典神话和童话等前文本进行了大胆的改写,仿佛带领读者进入了一个奇妙的时空。本文拟从互文性理论视角出发,以小说对经典神话的引用与改写为切入点,探讨拜厄特是如何对经典神话进行改写,进而阐释改写后的神话人物分别影射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呈现的女性人物形象,进而反映出女性人物对爱情、婚姻以及对女性命运的思考和追求。  相似文献   

2.
拜厄特在其小说《占有》中,呈现给我们一个栩栩如生的神秘的神话世界,这与小说中的现实世界相互交融,相互印证,反映了其中女性人物对独立自主的追求,本文对小说中部分神话故事的女性主义内涵进行解析,以期更好地把握拜厄特的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3.
针对在《占有》中,大量的书信、日记、诗歌、神话和童话故事等文本巧妙地穿插其中.交错地呈现出混沌之初的人类远古、繁荣兴盛的维多利亚时代和衰亡没落的后现代西方社会中女性所处的困境,以小说中的长诗《梅卢西娜仙女》和童话故事《门槛》为例,探讨拜厄特是如何在《占有》中对经典神话进行戏仿,进而阐发自己对女性的思考及对男性传统和强调男权社会的质疑。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要论述拜厄特《占有》中的叙事结构及叙事手段,并分析小说中的主要故事情节。针对拜厄特《占有》中的女性形象,将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即少女形象、女性友谊及母女情谊,继而深度分析拜厄特《占有》中女性形象神话原型。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旨在帮助现代读者深入理解这部小说的内涵及主旨。  相似文献   

5.
刘鑫 《文教资料》2011,(18):21-22
安·苏·拜厄特是当今最负盛名的英国女作家之一。拜厄特在小说《占有》中塑造了大量维多利亚时期的女文人.现代社会的女学者和一些女神的形象。《占有》是她最成功的小说..拜厄特擅长对女性人物进行各方面剖析。该小说不仅闻名于精彩的情节,而且成功地传达了拜厄特的女性主义思想。本文拟以伍尔夫的雌雄同体理论来分析女性的生存状态,通过对女性与男性精神契合的分析来表达真正的女性主义是寻求女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A.S.拜厄特是当今最负盛名的英国女作家之一。她的长篇小说《占有》问世于1990年,旋即荣获同年的英国布克文学奖。这是一部双线结构的小说,分别讲述了19世纪中期和20世纪末两个浪漫的爱情故事,塑造了既神似又相异的几组镜像人物。身为一名女性作家,拜厄特特别关注女性人生,对女性、爱情及婚姻有着自己独特的深刻见解。因此,从女性主义角度对拜厄特《占有》中的女性人物进行分析,对理解这部作品及拜厄特的创作意旨极为有益。  相似文献   

7.
以拜厄特和沃特斯为首的当代英国女作家所创作的"新维多利亚小说"凸显了维多利亚时代的性别政治。"新维多利亚小说"从维多利亚女性的经济依附与性别话语权、"性别规范"下的"身体欲望"、通灵术与女性诉求这几个层面将女性的历史和身份重新概念化,在对历史的重述当中进行着女性的自我意识和主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托尼·莫里森是当代美国著名的文学作家,也是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性,她创作的文学作品中有着丰富的神话原型,其代表作《宠儿》中就包含着各种神话原型。《宠儿》这部小说通过讲述美国黑人女性的生活,向世人展示了一个非同寻常的奴隶制社会,让世人对黑人世界有了更加充分的认识,在展现美国黑人寻求自由的描绘中,莫里森运用了传统的希腊神话、非洲神话、伊甸园神话原型,借以展现出了美国黑人女性在奴隶制社会中的艰难困苦的生活环境和巨大的精神压力。通过这部小说,一直被忽视的黑人女性受到美国文化的重视,对美国历史有着重要的补充性作用,小说中也展示了人们对自由和母性的推崇,揭露了奴隶制的丑恶,托尼·莫里森的《宠儿》对现代人的认识和了解美国文化与历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主要从神话原型的角度,对该部小说进行系统的分析与解读。  相似文献   

9.
沃尔夫以自己的"主观真实性"美学为写作指导,带着自己的切身经验,以一种"积极介入"的姿态,将生活经验和个人精神融入素材,将核战争、德国社会现实融入文本,借助卡珊德拉和美狄亚的神话原型,挑战性地对原始神话进行了改写,以挖掘传统父权社会中的历史"盲点",重构一个属于女性的神话,这个神话指向的不仅是历史,更是社会现实中的性别对立、制度对立和文化对立。  相似文献   

10.
英国作家A.S.拜厄特的小说《占有》继承和发扬女性文学传统,从当代女作家独特的视角,以远古时代、维多利亚时代以及当代三个时期女性人物的生存经历为考察对象,展现了从远古到现代女性生存的集体经验和女性边缘化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1.
拜厄特的小说<占有>浓缩着女性生存数千年的历史图景,形成了当代西方文学女性叙事的独特风貌.小说以远古、维多利亚时代及当代这三个不同历史阶段的女性生命历程为叙事线索,重新阐释传统叙事中的诸多表现女性人生的经典意象,传达女性生存经验,探讨女性人生的历史困境.这种历史性思考揭示了女性生存之历史真相,开拓出当代文学女性生命言说的历史空间.  相似文献   

12.
女娲神话是中国古代神话中少数几个以女性为主的神话之一。女娲神话涉及古代人民对人类起源的追问、对婚姻对权力的追求等内容,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将女娲神话与西方同类神话相比,可以发现二者神话内容的差异,这折射出不同的地理特征与民族心理差异。特别是通过比较女娲神话与西方同类型神话中的女性角色,发现中西方女性在其古代社会的地位并不相同,分析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能够为当今时代女性的社会发展提供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3.
黄玉淑 《考试周刊》2013,(96):24-25
女权主义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女权思想发生、发展都可以从女神神话中寻找到原型基础。一部女权主义发展史其实就是女神精神和神格不断被复活的历史,是女性的精神和性别价值不断被激活的历史。女权主义探寻的是女性的存在价值及其在两性社会中如何获得平等权利话语的途径和依据。文章分析了各阶段女权主义的特点,探寻了其女权主义发展的神话依据和母神原型特征,为女权主义和女性寻找到了话语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女性美是自然赋予女性的一种本质属性,也是男性政治赋予女性的一种社会属性。女性美作为希腊神话中女性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凝聚着古希腊社会中男性政治复杂的审美观念与审美诉求,表现了神话对这一时期女性品质与价值的文化自信。深入挖掘神话中女性美的文化内涵,揭示神话中女性美的政治意蕴,是我们正确解读神话中众多女性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木鼓崇拜是历史上佤文化的重要内容,在佤族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木鼓起源神话、木鼓形制、木鼓祭祀女神、拉木鼓仪式中猎女人头等均与女性有关。整个木鼓崇拜中女性无处不在。通过对木鼓文化的人类学分析,揭示木鼓文化背后的社会性别象征,探讨佤族社会的女性观念,进而反观社会性别研究中对女性身体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来看,古希腊神话和传说是站在男性中心的立场上书写出来的。因此,女性作家往往故意偏离宏大叙事主题,大胆地对神话加以重构,重新赋予古老的神话鲜明的现实意义。加拿大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近作《珀涅罗珀记》通过对叙事方式和叙事视角进行颠覆和置换,体现了在当代社会语境下,女性作家是如何策略性地解构男权社会的神话传统,颠覆男权思想,重构女性神话的。  相似文献   

17.
神话是先民对自然、社会生活的理解和认识在他们头脑中的艺术再现。文章试从女性占主要地位时期、女性占次要地位时期、向往平等地位时期三个方面加以探讨,通过分析女神神话所产生的时代以及古代人们对女性的要求来探讨中国神话的两性关系,从而折射了中国古代社会人们生活中两性关系的演变过程,为我们今天建立和谐的两性格局具有一定的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18.
吴平春 《文教资料》2008,(35):21-23
女性最早是以神的形象走进文学殿堂的.在人类文学的童年期--东方上古神话、欧洲神话的历史中,作为原始社会母权制征服自然力的象征的女神,在那个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中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她们的社会地位也随着父权制的确立和向奴隶制社会的过渡而每况愈下,直至一夫多妻制的社会家庭方式的产生,女性的地位由女神一落千丈为女奴.中国当代农村妇女由于历史和现实、时代和社会的原因,她们身上女性意识的觉醒较其他女性更为迟缓,她们追求自我解放的道路更为艰辛.古华是一个关注女性特别是中国当代农村女性的作家,他以作家特有的敏锐和饱满的激情,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鲜明生动的当代中国农村妇女形象,从而折射出当代中国农村妇女自我意识觉醒的艰难历程和漫长道路.从另一侧面表现了中国农村的建设改革和文明进程.  相似文献   

19.
声音,作为文化诗学和叙事学的概念,早已超出这一语词的物理学意义.文章以拜厄特《隐之书》为例,拟把叙述技巧和女性声音主题相结合,从叙事学角度对《隐之书》中“隐”之主题,从历史叙事与现实叙事两个角度探究隐藏在这些叙述技巧背后的女性自我之声.  相似文献   

20.
论梅娘的知识女性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娘的知识女性小说中凸显出鲜明而自觉的女性意识。对于女性的悲剧性寓言,梅娘从社会时代、女性心理构成以及历史积淀等方面追根溯源,并试图探究女人解脱苦海的具体出路,同时以一种幽默嘲讽的叙事风格解构了所谓的男权神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