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采用“SCL-90”症状评定量表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对540句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测试。以“SCL-90”症状因子分≥2.5作为心理障碍的评定起点,把心理障碍大学生与正常大学生的人格因素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除躯体化症状患者人格因素不存在显著差异外,心理障碍大学生在其他14个因素(除B和Q1)上与正常大学生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与症状因子呈显著性相关的人格因素为C(稳定性)、H(敢为性)、O(忧虑性)、Q4(紧迫性)。运用因素分析方法得出的结果表明,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人格综合因素有四方面:1.情绪自控;2.情绪外射;3.人际技巧;4.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影响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因素,利用UPI(大学生人格健康问卷)对高职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水平测试和分析,便于及早发觉高职新生心理健康问题,为尽快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与综合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人格特点与运动锻炼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1)人格特征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运动锻炼可以改变学生的个性特征;(2)运动兴趣、运动成绩以及运动知觉能力等与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o)对239名高职大一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高职大学新生SCL-90除了“恐惧”因子外,其它因子分均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生的强迫因子分高于女生,有显著差异。高职大学新生人格特征良好.积极。针对高职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提出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为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健全高职大学生的人格.提高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艺馨 《培训与研究》2005,22(6):110-113
本调查与分析是在对湖北教育学院2004级新生进行16PF(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和SDS(自评抑郁量表)心理普查后完成的,文中着重分析了本院大学生的人格特点和心理健康状况,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学校2010级专科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采用大学生人格调查问卷(UP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按整群抽样,抽取长江大学2010级专科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评,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专科生心理健康问题比往年有一定的增加,出现的一些新问题不容忽视,如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是密切相关的;神经质倾向人格是多种心理障碍发生的素质因素;女性的各项因子分都显著高于男性等。因而加强专科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是一项非常重要而又迫在眉睫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理工科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使用国际通用的心理卫生评定量表、人格征量表、社会支持量表、生活事件调查表,对理工科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理工科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的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6个方面问题较为突出,且男性较女性突出,一、二、三年级较明显;(2)生活事件、人格特征、社会支持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不同的年级、性别影响因素的内容不同,大学生在这三个方面的现状也存在着年级和性别差异:(3)应从开设讲座、课程、心理咨询等多方面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初中生人格与心理健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艾森克(EPQ)人格问卷(青少年版)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问卷(MSSMHS)对1255名初中生人格与心理健康关系进行测试,探讨其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1)初中生中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较高,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的年级与性别差异,随着年级增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逐渐下降;除抑郁因子外,男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女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2)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学生在人格各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心理健康水平随着E得分的增高有增高的趋势。而在P、N上的得分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3)人格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并对心理健康有较强的预测作用,其中神经质、精神质对心理健康有正向预测作用,内外倾对心理健康有较强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有关心理健康的人格因素方面的调查研究,了解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有关心理健康的人格因素方面的特征,探讨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功效。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有关心理健康的人格因素方面的调查研究,了解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有关心理健康的人格因素方面的特征,探讨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功效。  相似文献   

11.
本调查旨在深入了解独立学院女大学生心理状况,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以及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EPQ人格因素量表作为测量工具,对899名大一年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和个性特征调查。结果表明,我校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高于男大学生;女大学生在个性特征方面与男大学生存在差异。同时表明,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全国大学生,有8.9%的学生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心理缺陷及其影响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因素,进而提出了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人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山东教育学院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分布特点,探讨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的因素,本研究采用心理测验法(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自编的大学生心理调查问卷)和调查法对在校学生进行了普查和抽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探究了矫正与治疗有心理问题学生的措施和途径,对了解学院大学生心理素质水平,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90后"普师院校大学生为研究被试,采用卡特尔16PF测验为研究工具.研究结论为:"90后"普师院校大学生16PF各种一级人格因素得分均居中值;"90后"普师院校大学生16PF一级人格因素女生总体上优于男生;"90后"普师院校大学生16PF次元人格因素有50%左右低于理论均值;"90后"普师院校大学生16PF次元人格因素结果表明女生大多数心理素质优于男生;"90后"普师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社会支持低相关,而与人际关系好坏高相关.相应的教育对策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健康相关课程;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进行系统的专业教育与学习指导;注重良好同伴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5.
以渭南师范学院385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利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和身体自我描述问卷(PSDQ)来研究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存在普遍相关,身体自尊、整体身体和肥胖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人格测验     
人格测验(personality test)也称个性测验,它是根据人格理论,从特定的几个方面对被试的人格特征进行考察的标准化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2010级医学新生的人格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量表(16PF)对2010级3197名医学新生进行测评。调查发现大学生的16项个性因素与心理问题有不同程度的相关,其中正相关系数较高的因子依次是忧虑性、紧张性、怀疑性,负相关系数较高的依次是稳定性、自律性,也就是情绪和意志特征的影响作用较大。因此,高校可以从培养大学生优良的个性特征着手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大五人格问卷(NEO—FFI)、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对湖南4所高职院校679名学生进行调查,以探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其与人格特征和社会支持的关系,结果表明:(1)高职学生中症状明显的人不到10%,但有60%以上的学生处于亚健康状态;(2)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大学生常模之间差异显著;(3)心理健康各因子与情绪稳定性、开明性呈正相关,与外向性、随和性、责任心以及社会支持总分和各维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性别角色与心理健康水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玲  王雄雄 《高等理科教育》2005,29(5):23-27,64
为深入了解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本研究采用钱铭怡等人编制的中国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与SCL-90量表,对随机分层抽取的四所不同类型的22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测查.结果表明:大学生中,双性化者心理健康最佳,其次为男性化、女性化以及未分化.结论:两维性别图式有其合理性,但传统的性别图式观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双性化人格以其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及心理健康水平而成为当代大学生人格发展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20.
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德强 《文教资料》2010,(10):220-222
目的:研究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就业工作提供相关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取样法,选取某高校96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利用肖水源设计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汪向东修订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陈仲庚等翻译修订的艾森克人格问卷(EPQ—R5C)进行问卷;结论:社会支持程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大学生社会支持网络,有利于维护和促进高校毕业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