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本解读是教师基本的专业能力。但在语文教育界,文本解读的内涵并未被清晰界定。文本解读的含义应从对教材选文类文本的解读扩展到对学生作文为主的习作类文本解读和对学生课堂回答的言语类文本解读。尤其后二者的文本解读对于语文教学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价值。国内外文本解读的方法对语文文本解读具有普适作用,但对语文教师而言,文本解读还应该有其独特的切入口。教材类文本解读应该从重视初读、抓关键词、重视疑问和文本比较入手;言语类文本的解读应定位学生理解的程度,提出不确定性问题,引发课堂师生互动;习作类文本解读应通过解读学生作品,将其分类筛选,转化为教学资源。在人才观念已经转变的当下,后两个文本解读能力会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2.
文本解读能力是语文教师教学的关键能力,教师文本解读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语文教师在文本解读过程中要防止两种错误倾向,一是照搬教参、网络资源,缺乏自己对文本独特的理解;二是刻意追求解读的新意,对文本进行过度解读。语文教师既要勇于、乐于、善于追求文本解读的个性化,同时,个性化解读还需有界,教师的文本解读应基于学生经验、立足文本语言,适度追求个性。  相似文献   

3.
杨宁 《西部素质教育》2019,(24):250-250,252
为了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文章从解读文编要钻进去,包括探幽微、抓对比、找秘秒;文本解读要跳出来,包括从局部跳到整体、从文本内跳到文本外;文本解读要有指向性,包括立足学生、指向语文三方面例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  相似文献   

4.
上好语文课,文本解读是第一步。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高低,决定着课堂能达到怎样的一种状态和效果。只有当教师对文本深情投入、真情流露的时候,学生才能受到真正的熏陶和感染。解读文本,就像是打开语文课堂教学资源宝藏的一把钥匙。教师,当你学会解读文本时,你才会产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课堂调控信心;当你学会解读文本时,你才会勇于面对课堂教学是智慧与激情综合生成的挑战;当你学会解读文本时,你才会不负众望地成为平等者中的首席。解读文本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最为基本的基本功;准确地解读文本,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实施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文本、从而提高阅读能力的基本要求。为引导语文教师充分利用文本,真正走进文本,深入解读文本,特开设文本解读栏目。约请名特级教师,就教材中的具体篇目进行解析研读,以期提升每位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和语文的全面素养,从而让我们站得更高一些,看得更远一些。  相似文献   

5.
曹长顺 《教师》2014,(21):28-28
正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文本解读来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过程。这里所说的文本也就是语文教材。语文教师如果善于引导学生解读文本,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我认为,要想语文课堂高效,首先要提高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那如何才能提高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呢?我认为语文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在解读文本时,语文教师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力求创新。所谓继承传统,就是要阅读理解前人对文本解读的结  相似文献   

6.
文本解读是一种通过语言媒介来理解文本、接受信息、体验感悟和获得美感的过程。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决定着语文阅读教学的成败。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解读能力是:既讲求理解,也凸显建构;既着眼整体,也关注局部;既留意确定,也注重模糊;既突出多元,也重视一元。本文以《愚公移山》为例,从五个不同的角度谈谈对同一文本的解读,以见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7.
文本解读能力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好的语文教学依赖于文本解读的深度和广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对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技艺要求。从单元整合角度出发,建构学习任务群促进教材理解;借助具身认知理论支架进行深层解读,创设情境促进学生认知;通过现象学还原,回归文本探求深层意蕴,在这种递进式的文本解读中,师生与文本的距离逐渐缩小,对文本的解读也更加通透,最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把“教学”提升为真正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语文的教学目标是什么?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笔者认为语文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文本解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而文本解读能力乃是语文教学更为基础的东西,写作能力更多的是建立在文本解读能力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9.
文本解读能力是语文教师的基本能力,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当今的语文教学中,文本解读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需要行之有效的文本解读方法。本文试结合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从三个方面来阐述笔者的文本解读策略。  相似文献   

10.
解读文本的能力是语文教师的看家本领。因为只有透彻地解读文本,教师才能知道教师该教什么,学生该学什么;只有透彻地解读文本,教师才能决定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教师能否准确、深入的解读文本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该如何解读文本?一.把握原则,即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原则说工具性就是指要培养学生理解汉语,运用汉语能力,让学生会听会读,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好坏,特别是小学语文阅读课质量的好坏,除了与教师的教学艺术、学生的认知程度有关外,还要看教师解读文本能力的好坏。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高,教学效果自然就会好,反之,教学效果就较差。鉴于此,新课程改革下加强语文教师自身素质和能力,提升其对文本的解读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且必要。本文就对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材文本的选择都具有一定的核心价值取向。语文教师解读语文教材文本的第一要务就是解读文本的核心价值。解读语文教材文本的核心价值要"求真",即解读要关照本原性;解读语文教材文本的核心价值要"求针",即解读要具有针对性;解读语文教材文本的核心价值要"求深",即解读要追求深刻性。  相似文献   

13.
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应当指向语文的实践性、情境性与审美性。研究发现,当前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还存在交际目的解读缺位、情境语境分析缺失、评价审美释解不足等问题。语篇学视域下初中语文文本解读以至于阅读教学的深度变革,应当锚定文本交际性,提升解读能力;审思文本语境,指向深度学习;强化文本评鉴,提高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4.
文本解读就是读者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走进文本,与作者在文字间进行沟通、交流,形成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相对于一般读者而言,语文教学对学生文本解读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语文教材中选入了不同文体的课文,这都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文本解读能力。因此,语文教师要基于学习者、文本与作者三个维度对文本进行解读,让学生能够快速地掌握文本解读方法,提升文本解读水平,让语文课堂变得趣味十足,学生的参与性更高。以《梅花魂》为例,分别从学习者、文本与作者三个维度开进行文本解读。  相似文献   

15.
文本解读能力是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方面之一,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语文教学的效益。只有在文本解读中努力读出自己的真实情感以及文本言语表达的奇妙独特之处,才会有厚重丰盈、扎实有效、精彩纷呈的语文课堂出现。文本解读要努力读出自我的感受,可以从裸读文本、走近作者、通读全篇、转换视角、联系现实等五个方面建构文本解读策略。  相似文献   

16.
王卫芹 《新疆教育》2013,(3):169-169
由于我国的语文教材沿袭的是古代读经式的文选阅读课程形态,注重读者的涵泳和感悟,所以教师对于文本的解读能力就显得极为重要。教师对文本解读的角度和深度,直接决定着一节语文课的质量,小学语文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能力直接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水平。而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并非天然生就,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和途径进行提升的。大体上,笔者认为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可以沿着解读前的背景知识准备、解读时的方法技巧、解读后(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反馈三个环节来进行。  相似文献   

17.
<正>文本解读能力是语文教师专业能力的核心要素,也是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在某种意义上说,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用自己的阅读经验引领学生阅读实践的过程。因此,语文教师文本解读的水平直接决定着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影响着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文本解读历来被视为语文教师的"看家本  相似文献   

18.
高校学生在大学语文文本解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对文本及其解读的盲目崇拜和文本解读时的无动于衷.要解决此类问题,根本的做法是了解文本的动态含义和必要的文本解读的基本理论,克服盲目崇拜心理;掌握文本解读的一系列方法,克服文本解读时的无动于衷状态,在大量的文本解读实践中逐步形成语文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9.
牛树超 《江苏教育》2022,(91):63-64
<正>文本解读能力是语文教师最为关键的能力之一,它决定了语文教师课堂的高度,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位。”这对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当前初中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教学还存在交际目的解读缺位、语境情境分析缺失、评价审美剖析缺乏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教学设计能力决定着语文阅读教学的成败.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解读能力是:既讲求理解,也凸显建构;既着眼整体,也关注局部;既留意确定,也注重模糊;既突出多元,也重视一元.语文教师的教学设计策略主要是:体现审美性;突出生成性;讲求个性化;追求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