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2 毫秒
1.
《九歌》中的“山鬼”究竟是什么样的神祗,说法不一。旧注认为是鬼怪。洪新祖在《楚辞补注》中说:“《庄子》曰山有夔,《准南子》曰山出 阳,楚人所祀岂此类乎?”夔是古代传说的怪物,“木石之怪曰夔、魍魉”。(《国语·鲁语下》) 阳(亦作枭阳)即狒狒,“狒狒如人,被发迅走食人。”(《尔雅·释兽》)朱熹在《楚辞集注》中也引用《国语》的话认为是木石之怪。林云铭《楚辞灯》曰:“按山鬼即《庄子》所云山有夔之类,如俗所谓山魈是也。”山魈或以为鬼怪,或以为猴。王夫之《楚辞通释》也将其视为猿类,曰:“旧说多以为夔、枭之类…  相似文献   

2.
《楚辞·天问》“雄虺九首,倏忽焉在”,今传《楚辞章句》、《楚辞补注》各本王逸注作:“倏忽,电光也。言有雄虺,一身九头,速及电光,皆何所在乎?”今案:“倏忽”一词,古书多用,状急疾迅速之貌。而王逸注文“倏忽,电光”乃“倏忽,如电光”之脱文;脱而于义龃龉。但这一脱误的时间很早。唐柳宗元尝作《天对》有“倏忽之居,帝南北海”二句,自注云:“倏忽,在《庄子》甚明。王逸以为电,非也。”是柳氏所见《楚辞》王逸注已脱误。然而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八引王逸注《楚辞》云:“倏忽,如电”;同卷又引作“倏忽,如电光也”(同条又引王逸注文“倏忽,急貌也”,系引王逸《招魂》“往来倏  相似文献   

3.
一、盖(盍)为余而造怒。(《九章·抽思》)《抽思》这句中的“造”,注家们历来都认为是动词,并用“作”、“生”之类的词儿来训释。如,朱熹《楚辞集注》:“本无可怒,但以恶我之故为我作怒也。”王夫之《楚辞通释》:“造,作也。”马茂元《楚辞选》、聂石樵《楚辞新注》:“造怒、有意找岔子来生怒。”我认为,这样解释也是行得通的;但联系届原的生平事迹及其其它作品看,如把《抽思》中的这个“造”作形容词“疾”、“急”讲,则显得更妥当些。“造”是可作“疾”、  相似文献   

4.
李颖 《语文知识》2009,(4):87-88
韦昭注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国语》注本,虽然保存了很多古义,训诂成就不容忽视,但也存在一些可商榷之处。本文讨论了《国语》韦昭注中一些词语训释问题,即“贪冒”之“冒”为“贪”义;“班贡”为偏指“贡”的偏义复词;“奖”为“助”义;“资”为“蓄积”义等共四条,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5.
《楚辞新探》是萧兵《玄鸟之羽》——民俗神话与楚辞研究系列的奠基之作。书里的《天问新解》则是他最得意的精华部分。而《天问》“《启棘宾商》,《九辩》、《九歌》;何勤子屠母,而死分竟地”的解读又是本书最见功力、最具创见的章节(它同样是萧兵另一本巨著《楚辞的文化破译》有关原始《九歌》性质的核心性论述)。可是,意犹未足,尚有可商,讨论如下。学者们一般以为,其中的“商”为“帝”之讹或“当作天,以篆文相似而误也”(朱熹)。“棘”字,王闿运《楚锌释》为“戟也”,而“宾”  相似文献   

6.
屈原:《楚辞》一书的惟一主题--兼论汉代的楚辞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楚辞》一书编纂问题扑朔迷离,纷纭复杂,但只要抓住“屈原是《楚辞》一书的惟一主题”这一核心,其他问题都可迎刃而解。另《楚辞》的编纂也反映了汉人的楚辞观,但也正是由于这样的楚辞观,才将楚辞创作引向了衰微之路。  相似文献   

7.
屈赋拾诂     
论道《离骚》:“汤禹俨而抵敬兮,周论道而莫差。”古今楚辞在家训释其中“论道”一语,凡有三说。王逸《楚辞章句》云:“周,周家也。差,过也。言殷汤夏禹、周之文王,受命之君,皆畏天敬贤,论议道德,无有过差。”由是观之,王氏是以“论议”训“论”,以“道德”训“道”的。后世朱熹,刘良等均从王说。另一说以洪兴祖为代表。洪氏《楚辞补注》云:“道,治道也”。汪瑗、聂石樵等均从洪说。还有一说,如马茂元《楚辞选》云:“论道,议论政治上的道理。”陆侃如(其著有《楚辞选择》)等人亦有此说。  相似文献   

8.
《怀沙》是屈原诗歌的标题.对它的注释理解,历来诸家各异,为了辨义方便,略举如下:一种说法认为《怀沙》即怀沙石自沉。有几位楚辞研究者持这种观点:朱熹《楚辞集注·怀沙》题解:“言抱沙石以自沉也.”王夫之《楚辞通释·怀沙》:“怀沙者,自述其沉湘而陈尸于沙碛之怀.”  相似文献   

9.
楚辞的来源     
“楚辞”之名最早出现在《史记》中。《史记·酷吏列传》云:始长史朱买臣,会稽人也。读《春秋》。庄助使人言买臣,买臣以“楚辞”与助俱幸。朱买臣是汉武帝时人,可见,武帝时“楚辞”已成为一种可与《春秋》相提并论的学问了。到汉成帝时,刘向整理古籍,把屈原、宋玉以及汉人贾谊、淮南小山、东方朔、严忌、王褒等人有关“楚辞体”的作品,再加上他自己的《九叹》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至此,“楚辞”便不仅是一种文体的名称,也是一部诗歌集的名字了。后来,东汉  相似文献   

10.
汤炳正先生在《屈赋新探》一书中,探讨了关于屈原及其作品的一系列问题.书中第五篇——《〈楚辞>成书之探索》,陈述了他对《楚辞》成书的研究,为后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的论据.汤先生以《楚辞释文》的篇次为依据,将其分为五组,并详细分析每组的成书年代、纂辑者等问题,虽然这一见解颇有新意,但仔细分析,尚有不足之处.本文从篇次、篇目、五组分法、“楚辞”一名、作品增补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证分析,以期为后人研究《楚辞》和汤先生的《屈赋新探》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1.
关于《楚辞》十六卷的结集,当代楚辞学者在旧有的“刘向结集《楚辞》说”之外提出了“王逸结集《楚辞》说”。在此之前,清季民初的楚辞学者郭焯莹提出了“班固结集《楚辞》”的全新看法,鲜为人知。郭氏认为:以刘向对东方朔人品与作品的了解,他不会将《七谏》编入《楚辞》;王逸《九怀序》所说的“史官录第”是指班固(而非刘向)编录了楚辞作品,但因为王逸不满于班固对屈原的指责,不想彰扬班固,所以将班固的名字隐匿;班固所结集的《楚辞》篇第是《楚辞释文》的篇第。郭氏提出的“班固结集《楚辞》说”可以补证,但也有可议之处。《九思序》所说的“谱录”指的是《楚辞目录》,是班固参与撰写的《书部》中的一种,这就是“史官录第”的含义;王逸对班固结集《楚辞》一事并非刻意隐匿;班固结集的《楚辞》篇第应是今本篇第而非《楚辞释文》篇第。郭氏提出的“班固结集《楚辞》说”虽有疑点,但仍有其合理性,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12.
一、关于《楚辞》西汉人刘向在天禄阁(汉朝国立图书馆)校书时,把屈原、宋玉、唐勒、景差、东方朔、荘忌、淮南小山、王褒的作品以及他自己写的《九叹》编辑成一部书,定名为《楚辞》。东汉人王逸为楚辞作注释,又加进他自己写的《九思》,成《楚辞章句》。宋人朱熹,作《楚辞集注》。“楚辞”这个名词,在刘向以前就有。汉武帝时人朱买臣,能“说春秋,言楚辞”。不过“楚辞”这一名称在当时并不成为这种文体的通称。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乃作怀沙之赋”。班固《汉书·艺文志》记载:“屈原赋二十之篇”。可见西汉早期称  相似文献   

13.
《国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杰出的历史著作,同时也是历史散文的汇编,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它在写作上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这就是略于记事,长于记言。既然《国语》长于记言,那么,探讨一下《国语》记言的特点是有必要的。本文仅就管见之所及,发表一点粗浅的看法。《国语》记言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国语》所记载的劝谏、辩诘、应对之辞,逻辑性强,具有较强的说服力.试读卷二《周语》(中)“王孙满观秦师”一段:  相似文献   

14.
《楚辞》中提到的动植物有222种(类),楚国特有的地理环境、巫祝盛行的文化背景,以及屈原两次放逐的特殊遭遇等,是构成《楚辞》动植物景观的主要因素。与之相联系者,《楚辞》自然生态意识之表现特征与审美价值约有四端:一、图腾崇拜之原始遗韵;二、民神糅合之自然神世界;三、草木之巫术与药用价值;四、“心物”关系之有机统一。《楚辞》与《诗经》相比,其自然生态的“博物学”、“社会学”、“文艺学”与“教育学”四大层面之意义更为丰富多彩。自然生态之于屈原和《楚辞》作品,意义重大,启迪良多。  相似文献   

15.
左丘明姓名来源失载,单姓、复姓说均有疑。左丘明当以义命名,即“佐孔丘明史”义。“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或可释为“佐孔丘明史而有失明细,于是有《国语》之继”。左丘明并非盲史官。《左传》可称《左氏春秋》、《春秋左传》、《春秋左氏传》甚至《春秋传》、《春秋古文》乃至与《国语》合称《春秋》.《国语》,但却不可称《国语》或单称《春秋国语》。  相似文献   

16.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中的这两句话历来歧解纷呈。王逸《楚辞章句》释之曰:“艰,难也。言已自伤所行不合于世,将效彭咸沈身于渊,乃太息长悲,哀念万民受命而生,遭遇多难,以陨其身。申生雉经,子胥沈江,是谓多难也。”很显然,这里王逸也是在因不甚了了而含混其辞,好像屈原这两句诗,既是在自哀,又是在哀民。王逸已为此模棱两可之辞,无怪乎后学们聚讼纷纭、莫衷一是了:或谓“民”泛指“孤臣孽子”,如陈本礼《屈辞精义》;或谓“民”指“人”,也即屈原自谓,如蒋骥《山带阁注楚辞》;或谓“民”指“同列之小人”,如王夫之《楚辞通释》;或谓“民”指“百姓”,如林云铭《楚辞灯》。今按:王夫之的说法,乖实且悖理,不攻而自破;陈本礼和蒋骥的说法,实质上是一而二也,二而一也。所以,有关此处“民”的不同训解,主要的便不是四种而是两种了。解放以来,学者们大多倾向于把此处的“民”理解为“人民”(更不必说普通人了)。虽然间或也有个别学者独持异议,但由于头上顶着个“哗众取宠”的帽子以及其他一  相似文献   

17.
关于《九歌》之名,来源甚古,传世的就有“中原九歌”、“神话《九歌》”、“民间《九歌》”和“楚辞《九歌》”。本通过对有关献资料的分析,试图探寻出楚辞《九歌》名称的来源,理清它对前代的继承关系。  相似文献   

18.
《九歌》是屈原在民间祭歌基础上创作的一组抒情诗,《湘君》、《湘夫人》更是脍炙人口的爱情诗篇。虽然,二《湘》诗义晓然,但治骚者对个别词句颇多异义。陶令有诗云,“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故而不避曝背献芹之嫌,将教学之际的偶有所得,献之同道,以祈指正。“美要眇兮宜修”王逸作:“要眇,好貌。修,饰也。言二女之貌,要脚而好,又直修饰也。”蒋骥《山带阁注楚辞》说:“要眇,静好貌。宜,犹善也。言容质既美,又善修饰也。”可以这样说,王、蒋之说,是历史上的主流派,现在多数学者主此说。如老一辈的楚辞学者中,郭沫若…  相似文献   

19.
王逸的《楚辞章句》不仅是研究楚辞的重要文献,也是训诂学史上的一部颇具特色的训诂著作。它在继承《毛传》以来训诂传经,吸收“传注”体训诂的长处之基础上,又多有创获,形成其独具的品貌。  相似文献   

20.
屈原《涉江》:“乘船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这句中的“吴”字,有三种不同的解释:一、南宋人朱熹在《楚辞集注》中说:“吴谓吴国;榜,棹也,盖效吴人所为之棹如云越龄、蜀艇也。”二、东汉人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说:“吴,大也。言已始去乘窗舲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