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教学目标】1.通过关注目录,用已学的方法学习寓言,发现中国古代寓言的特点,了解寓言故事的道理,激发学生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2.通过对含有“狐狸”形象的寓言故事进行比较,发现寓言的特点:同样的人物形象在不同的寓言故事中有着不一样的特点,不同的寓言蕴含的道理也是不同的。3.通过小组合作,初步学习绘制思维导图。通过交流展示,  相似文献   

2.
小学阶段语文教材中,寓言故事占有着不可忽略的篇幅,寓言教学对于整个语文教学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引导学生去学习寓言故事,是在让学生体会寓言文章中文字的意义的基础上,把握其中蕴含的道理,从而激发学生自我感悟和体会,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教师应该重视小学语文中对寓言故事的教学。  相似文献   

3.
寓言,往往是通过简单短小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在小学课文里,寓言很多,如《揠苗助长》、《守株待兔》、《会摇尾巴的狼》等。学习寓言的方法可采用“三步曲”:首先可以从故事的情节入手,然后再仔细想一想这个故事要说明一个什么道理,最后再思考一下从中受到什么教育或启发,这样就读懂了寓言故事了。  相似文献   

4.
统编教材选编了不少的寓言故事。读寓言故事能使学生受到教育,获得思维的发展,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寓言故事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寓言教学价值的挖掘,依托教材文本,引领学生感悟寓言的语言特色,并能把寓言故事讲得生动具体,理解寓言所包含的深刻道理。这样教学,不仅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而且让学生受到教育,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5.
寓言是用生动有趣的比喻性的小故事来说明道理的。寓言故事所说明的道理,就是它的寓意。寓言故事的情节虽然很简单,但它说明的道理却往往比较深刻。初中语文第二册的《伊索寓言二则》就是这样。在寓言教学中,怎样通过生动有趣的形象,让学生理解寓意,从而受到思想教育呢?《赫耳墨斯的雕像》通过赫耳墨斯在雕画家的工场里受到奚落,讽刺了他的妄自尊大。当赫耳墨斯听到雕刻家说宙斯的像值一个德拉克墨时,“他笑了。”这一“笑”,是很传神的,很能表现赫耳墨斯那种狂妄自大的心理。但是学生读到这里,往往一掠而过。  相似文献   

6.
<正>寓言故事,顾名思义,小故事中有大道理。阅读寓言,就要剥开层层包裹着"理"的外衣,将深藏其中的"理"凸显出来,从而明白其精神内核。而寓言故事教学最难的环节,莫过于引导学生掘"理"了。很多老师习惯用成人理解寓言的方式要求学生,经常用"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这样的问题来揭示寓意,往往让学生一头雾水,无从说起,教师只能在一片沉默中选择简单告诉答案,草草收场了事。其实,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儿童的思维方式,形象直观地走进寓言,走进生活,就能避免生搬硬套、照本宣科,收到不着痕迹明寓意的效果。下面例举笔者在寓言教学中的尝试与思考,和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7.
寓言是通过一个简短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道理的文学体裁,它内容短小精炼、寓意有趣深刻。在小学课本中有很多饱含深刻寓意的寓言故事,它和童话、记叙文等有教学方法的共性,但是由于它有寓意揭示过程,所以它又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下面,笔者会从"什么是寓言""为什么学习寓言"两个方面解释寓言以及学生学习寓言的原因,并尝试提出低年级的寓言教学策略,期待对一线教师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世界名著《伊索寓言》。寓言这类题材作品,常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化手法,来说明一个道理,常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寓言故事短小精悍,在结构上往往分为两部分,先叙写生动有趣的故事,然后点名寓意。  相似文献   

9.
<正>【教学目标】1.阅读《陶罐和铁罐》,明白故事的道理: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学会正确看待人和事。2.根据寓言故事,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开展读书交流会。【教学过程】学习活动一:阅读寓言故事《陶罐和铁罐》师: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寓言是通过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今天,  相似文献   

10.
[教材分析]《鹬蚌相争》是苏教版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六册24课《寓言二则》中的其中一则寓言,重点是通过对寓言故事的解读,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因为完成本则寓言教学任务只用一课时,所以,指导书  相似文献   

11.
寓言是通过简短的故事内容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形象鲜明,手法夸张,把对孩子的教育与批评蕴含于有趣的故事中,是深受儿童喜爱的一种文体。每个寓言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领悟寓意是整个课堂教学的高潮。只有让学生领悟寓言的寓意,才能发挥语言的真正教育作用,才能让学生在寓言故事中明辨是非,受到德育熏陶并健康成长。但是,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较差,缺乏感情经验,要领悟深刻的寓意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可以根据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模仿性强等特点,采取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和情感经验谈话交流、讲故事、演课本剧、续编故事"等教学策略来引导学生领悟寓言的寓意。  相似文献   

12.
寓言,顾名思义,就是含有寓意的言语,是一种借助形象来说明道理的文学体裁.寓言具有双重结构:表面看是一个故事,即"寓体";而故事里隐含着作者的见解和思想,即"寓意".寓体往往结构简单,语言精练,形象鲜明,寓言故事的寓意却隐藏着生活经验,充满哲理情趣.在寓言故事里,青蛙和小鸟不再是动物,它们是人格化了的"人",就是人的言行...  相似文献   

13.
寓言故事短小精悍,寄寓深刻道理,它在语文教材中占有重要位置,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内容。寓言的教学可以从初读课文,把握内容开始,再指导学生朗读,深入体会寓言的寓意,通过角色扮演,激发学生学习寓言的兴趣,并引导学生进行寓言的续写。  相似文献   

14.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寓言故事能告诉我们道理,故事内容有趣精彩。)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则寓言《亡羊补牢》。(板书。)(齐读题目两遍。)  相似文献   

15.
寓言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它以一个短小精悍的故事向学生讲述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学生在学习寓言时,不仅学习到了语文知识,还能够学习到做人的道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小学语文教师在寓言的教学设计中,要由浅入深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对寓言故事进行理解与思考,提升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6.
运用泛化和事理结合的论证方法进行明道说理,《察今》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篇文章对“察今”而法的中心论点的论证,作者精心选用了三个寓言故事,把道理寓于故事之中,最后以点睛之笔把作者的思想观点深刻地揭示出来。第一个寓言故事,荆人袭宋,循表而夜渡,结果荆人失败。于是作者指出“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说明了不可拘泥成法的道理.第二个寓言故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导读寓言是一种用比喻故事说明道理的文学作品,大都是以简短的结构、鲜明的形象、夸张与想像的艺术手法,阐明某种道理,或讽刺某种社会现象。寓言的最基本的特征是主题有寄寓性。它总是以此寓彼,以浅寓深,以近寓远,以小寓大,以古寓今。总之,寓深刻复杂的道理于浅显简单的故事之中。  相似文献   

18.
<正>寓言主要是以比喻性的故事来说明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常带有讽刺或者劝诫的作用。2022年版课标在第一学段的“阅读与鉴赏”中指出:“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并乐于与他人交流。”那么,在寓言故事教学中,怎样才能凸显出寓言故事的教学价值呢?  相似文献   

19.
<正>寓言,顾名思义,即有所寄托的故事。据此,寓言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故事和所蕴涵的道理。寓言的这个特征决定了寓言有着其他文本体裁无可替代的教学价值,寓言教学就是要行走在故事简约而韵理深刻的语文教学"风景线"上。一、通过鉴赏与积累,触摸语言,品悟寓言的语言特质寓言大多故事简短,语言简洁,这就注定了寓言不可能如小说一样,有着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形象丰满的人物个性及点缀铺陈的环境描写,寓言结构紧凑,人物关系相对集中而简单。它的优势在于以简驭多,以精取胜。与寓言故事的精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寓言故事意蕴的丰厚。正是因为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文体,现行小学语文中寓言故事的安排不仅让学生体验与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更担当了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语文本体作用。现行教材中,共收录寓言15篇,其中作为课文的8篇寓言分布在第一学段3篇,第二学段5篇,加之语文园地中收录的7篇寓言故事,编排上更侧重于第二学段,主要是因为寓言故事往往篇幅不长,且故事性、趣味性、言语性更适合于这一学段的学生学习。寓言教学,需要立足语用,关注核心目标,凭借"学寓言的言"这一核心学习活动,在习言中得意。笔者通过校本教研的几堂课来谈谈语用视野下的寓言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