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有一个探究实验《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很多实验教师由于受动物保护主义思潮及“无血实验”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只引导学生按教材上的探究实验方法进行模拟实验,而没有进行动物实验。这种做法既违背了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又背离了新课改的美好理念,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实验教师存在以下几个认识误区。首先对新教材的理解存在误区。新教材的显著特点是给教师留下了广阔的创造性教学空间,教师不是要照本宣科,而是要利用个人的优势发挥这个空间,创造性地进行个性化教学。如八…  相似文献   

2.
实验教学一直是生物学教学的软肋,尤其是教材中的探究性实验,名为探究,但因教材中有详细的实验原理、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方法步骤,很难真正体现科学探究的过程。怎样使教材的探究实验对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有所助益?怎样能让学生有机会参与设计实验探究过程?能不能尝试着改变教材中的“按实验步骤操作实验”为“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步骤并自主操作”呢?本文报告了笔者在实验课教学中的一个实例: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测定反应速度"是七年级下册教材中安排的一个关于探究复杂反射建立过程的一个实验.本活动通过引导学生尝试独立设计与完成实验,对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有重要的作用,对理解复杂反射的建立过程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物理课程标准》大力倡导探究性教学,因此新课改教材中安排了许多探究实验。笔者发现在实际的探究过程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只重视实验过程和实验结论的得出,而忽视了"评估"环节。致使实验不够完善且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其实评估就是对探究行为和获取信息的可靠性、科学性从更严密的角度反思的过程,是不可缺少的探究要素。下面以"探究实验"为例谈一下实验教学中"评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初中物理《汽化与液化》之"实验探究:水沸腾的规律"、"实验探究: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是这一节的重点、难点。要让学生掌握好这部分知识,贯彻落实好新课程标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关键之处,就是开展好这两个实验探究活动。但是笔者总览全国各种版本的教材或教案,发现许多实验装置都有缺点。在此我们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6.
改进了现行人教版教材"植物的生殖"一节的课外实践,把扦插材料由月季改为更方便取材和成活的绿萝,实验变量由1个拓展为4个,包括茎段下方平剪和斜剪、气根的有无、正插和反插以及水培绿萝培养液的有无.学生亲自进行嫁接蟹爪兰和马铃薯块茎的无性繁殖实验,持续观察和记录2个半月.通过探究实验,将教材上的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认真、坚持不懈的科研精神.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下,物理课堂教学要创新、高效。本着这一原则,我们对现行的义务教育物理教材中"焦耳定律"一节在教学设计及探究实验方案方面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分析与思考,并在实践中对教材中原有方案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方案,器材的准备更简单、学生实验操作更方便、现象更明显,实验时间非常短、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教材必修二第七章第六节"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这一节的内容属于探究实验,该实验探究是对功、弹力做功所学知识的拓展、延伸和应用,给学生增加探究与体验的机会,以体现新课程改革中"探究发现、合作学习"的理念,同时又是为后面学习第七节"动能和动能定理"作好知识和思维上的铺垫。因此,为了能够处理好该节内容,在进行实验设计时教师应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化学演示实验的优化和创新,可使化学实验现象更加直观地显现,展现化学实验教学的趣味性、探究性、实践性特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对学生价值观念、核心素养的养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改变"燃烧和灭火"教材中浪费试剂、污染环境等教学的弊端,通过优化与改进实验过程,展现"燃烧和灭火"实验探究的趣味化、简约化...  相似文献   

10.
“测量肺的容积”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章第二节中的一个探究实验。其目的是通过练习测量肺的容积,培养学生转移空间的思维能力。然而在教学中,教师运用教材上的提示对学生进行测量引导时,学生对课本的提示提出了质疑,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与学生们共同探讨该探究方法的案例。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