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观察蚯蚓"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一节中重要的学生实验活动,其中包括使用放大镜观察蚯蚓的刚毛。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很少有教师和学生能清晰地观察到蚯蚓的刚毛,笔者也一直在思索如何才能用简单的装置观察到蚯蚓的刚毛。笔者在浏览网页时看到一个"DIY微距手机当单反相机"的图片,笔者于是就思考这个微距手机能不能观察到蚯蚓的刚毛。通过探索,笔者发现该装置能有效观察到蚯蚓的刚毛及其他  相似文献   

2.
陈琳 《中学生物学》2011,27(4):45+54
饲养和观察蚯蚓实验是人教版八年级(上)教材中的一个学生实验,实验要求学生采挖蚯蚓并制作饲养器进行饲养、观察和实验探究,从课本上的描述来看,本实验似乎很容易开展,但实际上由于实验教学已经是9月中旬,气温较低,蚯蚓的活力明显不强,再加上城里学生存在害怕的心理、采挖蚯蚓困难和实验设计中干扰因素太多等问题,本实验教学难以达到教学要求和目标。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所共同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对学生进行生态教育愈来愈显得重要和紧迫.在生物课教学中,笔者着重从五个方面强化学生的生态意识.一、从实验观察入手,引导学生树立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的辩证观点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生物依靠环境供给的物质和能量而生活,受到光、大气、水、温度及其它生物等环境因子和人的限制;同时生物的生命活动又不断地影响、改变环境,也影响人类的生存.为使学生树立这一辩证观点,我引导学生分别做了蚯蚓与阳光、水分、温度关系和菜豆的向光性、向水性实验,再通过蚯蚓生活之地的环境、菜豆生长的条件的观察,使学生弄清蚯蚓、菜豆个体对环境的依赖关系,再组织学生  相似文献   

4.
高二《物理》演示实验“观察布朗运动”是证实分子无规则运动现象的一个重要实验。该实验要用到显微镜,而中学使用显微镜实验时一般只能供一人观察,课堂上除少数几个学生代表能观察实验现象外,其余同学只能听学生代表和老师来“说”实验。“百闻不如一见”,如何增加实验的可见度,让全班同学在短时间内都能观察到布朗运动,笔者经过探究,觉得有两个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5.
生物是一门实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 ,认真上好生物实验课 ,既有利于对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 ,更有利于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 ,有一节学习蚯蚓知识的课(课前教师在每张实验桌上放了一条蚯蚓及各种实验工具)。教材上关于蚯蚓的前端与后端只用“根据环带的位置”一种方法来进行判断 ,但在教学时教师却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请同学利用桌上的各种实验工具 ,想一想 :你能用几种方法来判断蚯蚓的前端和后端?进而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观察 ,操作实验。有的学生用手去摸蚯蚓的皮肤 ,发现蚯蚓皮肤上的刚毛有顺茬和…  相似文献   

6.
蚯蚓的秘密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奇妙的问题,蚯蚓的秘密就是其中之一。哺乳动物大都是用眼来探路、寻找食物的。那么蚯蚓也有眼睛吗?它是靠什么来寻找食物的呢?为了研究蚯蚓的视力,我和几个同学捉了十来条蚯蚓,做了三个实验。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中安排了“饲养和观察蚯蚓”的探究实验,实验中有一项内容是探究蚯蚓在不同平面上运动的实验,其目的是通过实验让学生明确刚毛的作用,教材中的方法是把蚯蚓分别放在粗糙的纸上和光滑的玻璃板上来比较其运动的快慢,按此方法学生往往得出蚯蚓在玻璃板上的运动速度比在粗糙的纸上更快的相反结论。经过分析原因和反复改进实验,有了较好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杨新清 《生物学教学》2001,26(10):20-21
为了提高实验课的质量 ,找到适合初中生的实验课形式 ,我根据初中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 ,从他们实际认知水平出发 ,运用多种媒体 ,采用边讲边实验方式完成初中 ,特别是初一的生物学实验课。比如在观察蚯蚓的实验课前 ,我用PowerPoint做好课件 ,并安排在多媒体教室里上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1 引入新课教师将蚯蚓和蛔虫放在实物投影仪下 ,问 :同学们课前采集的蚯蚓与我们上节课学的蛔虫是不是同一门动物 ?(课件 )对比观察 :蚯蚓的身体组成与蛔虫的相比有什么不同 ?小结学生回答引出课题 :蛔虫的体表被有角质层 ,光滑不分节 ,…  相似文献   

9.
<正>1教学背景和教材分析"蚯蚓"为苏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的一节内容,要求学生合作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从蚯蚓的体色、体形、运动和对湿度的反应入手,让学生合力探究蚯蚓对土壤生活的适应性,仔细观察实验探究过程,描述实验探究现象,得出实验结论。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自主观察蚯蚓的体色、体形和环带,辨析蚯蚓的前、后端、体毛和刚毛,了解蚯蚓的运动和对  相似文献   

10.
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是上好自然课的关键,教师必须精心准备好观察、实验材料。这些材料一部分是实验室提供的,还有一部分要靠教师从大自然中获取和自制。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像这样的观察、实验材料应尽量组织学生自己参与课前准备,因为自然课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儿童认识一些具体的自然事物,让学生参与课前准备可以使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为学习研究新知识获取更多的感性材料。 在教《动物和环境》一课时,课文中有两个引导学生认识蚯蚓适宜生活在什么环境里的实验,实验材料主要是蚯蚓。乡村小学的学生找蚯蚓是比较容易的事,课前我布置每个实验小组自备5条蚯蚓,学生在挖蚯蚓时就在无意中获得了在什么地方能找到蚯蚓的感性  相似文献   

11.
观察草履虫是中学动物学的第一个实验。学生通过实验,不但能掌握本章的基础知识,而且还能启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他们的能力。但要做好这个实验,必须解决实验材料问题。为此,我组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对草履虫采集、培养和观察进行了长时期的探索。一、采集我组分别在市郊的鱼塘、污水沟采集得多种草履虫,如短小的草履虫、运动是跳跃式的粗毛的草履虫和尾草履虫。经过多年的采集,我组发现以浸有较多的烂草或浸着  相似文献   

12.
采用蚯蚓作为实验材料,利用蚯蚓体腔内的吞噬细胞吞噬墨汁中的炭粒,以观察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该实验简单易行,安全经济,实验结果呈现快,且更符合动物伦理,是一种适合用于中学教学中观察吞噬细胞吞噬异物现象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又是一次学习校本课程"蚯蚓的再生"一节课的时候。在上课前一天,我带领初一(2)班生物实践小组的4名学生来到学校附近的明御河边的树林里,这是我提前找好的采集蚯蚓的地点,我告诉学生挖掘时要仔细,尽量不要伤到蚯蚓和破坏草坪,挖掘后要复原等事宜后,我们就分头行动起来。由于天比较干旱,不好挖掘。蚯蚓也不太好找,加之学生又比较急躁,很长时间才挖到几条小蚯蚓。  相似文献   

14.
朱兰梅 《物理教师》2014,(4):29-29,33
"浮力"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难点、重点.通常的做法是借助于几个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归纳、推理出规律.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有2个实验存在着疑惑,不能对规律进行很好的解释,通过思考,对原有的实验作较小改动后,就可以提高实验的"可视性".  相似文献   

15.
张沛燕 《成才之路》2011,(17):59-59
生物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本研究方法的实验科学,在生物学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实验能力的培养。所谓实验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操作能力:熟练使用显微镜、解剖器,安装实验装置,自行设计各种实验步骤、采集制作植物、动物标本;(2)获得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动物和环境》一课中认识蚯蚓生活需要的环境条件。学生做这两个实验,观察到了蚯蚓活动的结果,为使全班学生观察到蚯蚓的活动情况,我做了如下改进: 1.把8条蚯蚓放在一块玻璃板的正中间,用纸盒罩住。 2.把干土和湿土分别放在蚯蚓的两侧,并用黑色水笔在玻璃板上注明“干土”、“湿土”的字样。  相似文献   

17.
现行新教材是一部紧贴学生生活、注重人本思想、提倡自主创新的好教材,尤其是在实验选择和设计方面充分体现了科学性、直观性、安全性的原则,但也有少数实验存在不易操作的不足。笔者现结合学校条件和本地学生实际,对初中科学中的几个实  相似文献   

18.
蜗牛吃纸吗     
在一节科学课上,同学们带来了许多材料,有蚯蚓、湿土、干土,纸盒等,其中李朋威同学带来了很多只蜗牛。本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实验验证蚯蚓适宜生活的环境,实验时许多同学用蚯蚓做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李朋威用蜗牛代替蚯蚓实验,同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盛诗斌 《物理教师》2006,27(10):17-18
传感器在今天的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教材虽然介绍了这方面的实验;但是教材上的讲解很简单,不便于学生理解与实验操作.笔者通过几届学生的尝试,发现对本实验按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学生对该实验理解更深刻.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进一步了解传感器的广泛应用.1研究热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笔者在进行实验教学的实践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就实验的预习和准备,教师的示范和指导观察,学生实验操作、实验小结和实验报告等几方面对学生的实验能力进行培养的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