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如果将一堂语文课比作一碗方便面,那么幽默的语言就如方便面的“佐料”,给整堂语文课加入了无穷的滋味。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要返璞归真,摒弃虚假、作秀的成份。提倡上朴素自然的课,上原生态的课。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追求“真”课堂的一些做法和体会:问题预测——宜有理有据,忌随心所欲;科学探究——宜由浅入深,忌放任自流;汇报交流——宜有的放矢,忌天马行空;课堂评价——宜恰如其分,忌泛滥成灾。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导师徐梦吟一直积极倡导“自然语文”理念。而作为自然语文课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课堂评价”,必须顺应课改需求,努力让课堂评价更自然,更本真,更高效。一、评价应力求多样性 课改至今,我们的课堂评价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但静心反思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就不难发现我们的评价更多侧重“语言”评价,并且评价还过于单一。这方面许多名优教师做得特别好,如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教学《“番茄太阳”》时,短短几十分钟的课堂,你能看到这位年已古稀的老人那慈祥信任的眼神、轻轻抚摸孩子的双手、高高跷起的大拇指……一切都是那么自然、真切,没有年龄差异,没有辈分高低,于老师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圣者”,更不是一个让孩子“有距离感的教者”,他用“心灵”在课堂上“舞蹈”,因此,孩子们爱上他的课,教师们也更爱听他的课。  相似文献   

4.
身临其境地感受了于老师的魅力,那种挥之不去的教益给我自身的教学以诸多启示。当脑中不断再现于老师讲授《全神贯注》的精彩片断时,我决定就我的视角、我的体会试着走近于老师,走进他那精彩课堂……一、尊重赢得尊重纵观于老师的课,不难发现,他始终将学生摆在课堂的主体位置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对学生的答案,即使是有误的也不是全盘否定,而是用他特有的“于式引导法”进行恰当引导,将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导向正确的一面。从语文教学上看,学生在于老师的帮助下,找到了正确答案;但就一个学生的发展来看,于老师为学生赢得的是…  相似文献   

5.
高波 《考试周刊》2014,(59):164-164
<正>一"老师的裤子拉链开了,哈哈……"这句嘲笑的话来自一位年轻男老师的课上,一个五年级的女生突然站起,在全班学生面前无所顾忌地大声说出来。说完,这个女生自己先幸灾乐祸地哈哈大笑起来,继而全班同学哄笑不停。我班的数学老师是个还未结婚的大小伙子,被孩子们嘲笑得满脸通红地走出教室。正好我回班,路上遇到了义愤填膺的数学老师,他气喘吁吁地对我说:"这群孩子真是太气人了,我裤子拉链不知什么时候开了,我都不知道,他们没有告诉  相似文献   

6.
于永正老师的语文教学是“简单”的,但在“简单”中又蕴涵着独特的审美特征。于老师的语文教学是“充实”与“空灵”的统一,能在看似简单的“读”书活动中不断丰盈学生的语言世界和精神世界,实现语文教学“立人”的教育价值和意义;它是“线”与“面”的交织,能在“以读为主线”中巧妙地抓住“线”中的某些关键点,拓展成“面”,努力拓展“读”的幅度,使“简单”的“读书”成为一唱三叹.令人留连忘返的艺术享受;它是庄重与情趣的共振,学生不仅能在庄重严肃的氛围中受到一种向上的力量的引导,而且能在不时发出的会心一笑中产生智慧之流的涌动和心灵的快意与愉悦。  相似文献   

7.
于永正老师的语文教学是"简单"的,但在"简单"中又蕴涵着独特的审美特征。于老师的语文教学是"充实"与"空灵"的统一,能在看似简单的"读"书活动中不断丰盈学生的语言世界和精神世界,实现语文教学"立人"的教育价值和意义;它是"线"与"面"的交织,能在"以读为主线"中巧妙地抓住"线"中的某些关键点,拓展成"面",努力拓展"读"的幅度,使"简单"的"读书"成为一唱三叹,令人留连忘返的艺术享受;它是庄重与情趣的共振,学生不仅能在庄重严肃的氛围中受到一种向上的力量的引导,而且能在不时发出的会心一笑中产生智慧之流的涌动和心灵的快意与愉悦。  相似文献   

8.
汇报交流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学生进入小学中段,小组学习交流汇报的方式比较单一,探究学生在不同类型课程中采用不同的小组学习交流汇报的方法能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利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合作交流,让他们在交流中互相启发,促进学生形成一种创新的欲望和需求,而这一切都是非常宝贵的课堂生成资源,可以为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9.
课堂以有效为最佳,艺术以经典为最美。语文教学求有效不易,求经典更难。也就是说,有效课堂或者课堂的有效性和经典课堂艺术或者课堂艺术的经典性,是语文教学的向往和期盼。能达其境界者,语文界是不多见的,于永正老师可谓“独领风骚”。  相似文献   

10.
朱芳 《高中生》2015,(10):44
亨利·沃德·比彻还是小男孩时,一天,老师把他叫到讲台前,要他将新学的课文背诵一遍。比彻是个勤奋的学生,背诵一篇课文并不是什么难事。他满怀信心地清清嗓子,张口就开始背诵。才背了个开头,比彻就听到身旁的老师重重地对他说了一个"不"字。比彻停顿了几秒,心想,是不是自己背错了?看到老师和同学并无反应,他犹豫着继续往下背。几分钟后,比彻的背诵又被老师一连几声"不"打断。他慌了,感觉一定是自己背错了,变得支支吾吾、结结巴巴起  相似文献   

11.
赵静 《辅导员》2014,(3):47
正回首来人大附小的两年工作生涯,心底涌动着的是感动与幸福。是这样一位学生一直陪伴着我、教育着我、鞭策着我、成长着我!语文课上,教室里总有一名特殊的学生,她时而抬头凝视;时而眉头紧锁在思索着什么;时而笔尖在记录本上迅速滑动,记录着课堂的点点滴滴,生怕漏掉半点内容……还记得那天,下班后忙完琐碎的班主任工作  相似文献   

12.
“灵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解释为:灵活机敏。灵动课堂从表层看即灵活机敏的课堂。它还有着更为深刻的阐释.余文森教授认为灵动课堂是有思想、有智慧、有文化.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堂。于永正老师认为灵动课堂是有情趣、有灵气、有效.让每个孩子都充满希望和梦想的课堂。这样的灵动课堂是我们所追求的.笔者认为这样的灵动课堂有着更广阔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经常听到一些老师感叹一节课的时间不够用,更有一些公开课、研究课常常出现拖堂、教学任务完不成的现象,课后,执教教师还非常惋惜地认为自己有好几个得意的教学环节还没展示。在对学生的调查中,上课拖堂总是排在最不喜欢的事情之中。  相似文献   

14.
学生的课堂情绪是指学生对课堂教学所产生的一种态度体验。如果在课堂上让学生始终处于兴奋、愉悦、满足的状态,那就能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可如何调控学生的情绪呢?笔者通过实践有以下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曾扬明 《青年教师》2006,(11):29-32
苏教版全国第八次教材培训会在古城西安人民大厦的大礼堂隆重举行。我有幸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第一次抱母亲》这一课,于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高超的教学技巧、挥洒自如的教学风格,深深折服了全体老师和同学.特别是于老师给学生的读书方法——“煮书”,让我耳目一新。饭可以煮.肉可以煮,书怎么煮呢?他说,“煮书”就是把书读熟,读出味道来,把文章读懂,把文章的思想感情读出来。  相似文献   

16.
王其华 《四川教育》2006,(10):38-39
什么是朗读的“火”?俄国作家果戈里曾说:“像样的朗读一篇抒情作品……需要同诗人分享那充满他心灵的崇高的感受;需要用整个心灵去感受它的每一个词。这时在朗读者的声音里听得出一种真实的内心激动。”这种“整个心灵的感受”,这种“真实的内心激动”,就是朗读的“火”。朗读  相似文献   

17.
杨录 《中小学电教》2010,(5):152-152
<正>班主任工作是一项以"心"换"心"的工作,当你用你的真心换来学生的信任之心的时候,你才会体会到这项工作的甜蜜,你才会感到学生的可爱。只要对学生大胆付出你的爱心,  相似文献   

18.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词语教学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本文试图从于老师的一些经典课例中窥探其高超的解词艺术。  相似文献   

19.
温翠英 《江西教育》2009,(11):15-16
从内心来说,每位教师都希望学生循规蹈矩,上课时秩序井然、一帆风顺,以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因此,上课爱插嘴的学生一般被视为扰乱纪律的顽童,插嘴行为往往被教师排斥、喝斥。然而,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教学是处理教材的艺术,更是善待学生的艺术。”对学生过多地约束和控制,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使课堂变得僵化,少有生气;但若视而不见.又不可避免地会对其他学生和教学造成负面影响。面对课堂插嘴的学生和插嘴现象,您是怎么想的,又是怎样做的呢?  相似文献   

20.
<正>课文《丑小鸭》中有这样的语句:"哥哥姐姐咬他,公鸡啄他,连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丑小鸭感到非常孤单,就钻出篱笆,离开了家。"在试教这一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抓住三个动词"咬、啄、讨厌"来体会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