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老年人精神赡养因为其法律规定的操作性弱,没有健全的法律体系予以保障,使得其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应有的法律保护.新老年法修正草案将“精神慰藉”专章列出,法律该如何具体规定老年人精神赡养、如何完善精神赡养的法律保护成为一重要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2.
人口老龄化进程中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背景下精神赡养缺失的现状及原因分析,探讨精神赡养的心理学内涵,认为艾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及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是精神赡养理论的依据,精神赡养应有孝文化基础。精神自养、充分发挥家庭与社区的功能、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强化政府在政策、资金及引导上的作用,是解决我国现阶段老年人精神赡养缺失问题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3.
谢艳群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6):143-144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加剧,当前我国老年人的精神赡养问题正日益凸显,欲解决老年人的精神赡养问题,必须通过个人、家庭、社区以及国家多方面的共同协力配合;家庭应加强对老年人的亲情关怀、老年人则应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社区要充分发挥其慰藉老年人的功能、相关法律保障体系要进一步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4.
浅谈当代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与精神赡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老年人精神需求得不到足够的慰藉和满足,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改善老年人精神赡养状况,促进健康老龄化社会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李智姝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49-53
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比"旧法"有了比较大的调整,明确了精神赡养的内容,将赡养由子女的义务拓展为父母的权利,是立法上的重大突破,但是仍然有一些问题需要明确和完善。物质上的赡养、生活上的扶助以及精神上的慰藉是家庭赡养制度的核心内容。通过比较国外成熟养老制度和模式,并结合我国赡养制度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社会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由于我国社会家庭结构、社会伦理道德发生变化,我国的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逐渐突出,并呈现出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特点和趋势。试图对我国精神赡养的概念加以确定,并提出了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7.
重视精神赡养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精神赡养的界定应当合乎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和趋势,不应局限于婚姻家庭关系领域,这是完善精神赡养立法的逻辑起点.精神赡养制度应当考虑精神赡养作为权利和义务两重意义的操作要求,并注意与现行法律规定相衔接,以有利于在实践中提高精神赡养法律适用的实效,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是指全体人民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有序和谐的状态.和谐社会的目标体系庞大.代际和谐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不同利益群体的正当需要能否得到满足是评价社会是否和谐的一个标准.提供老人精神赡养不仅可以满足老人的精神需要,实现代际和谐,而且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王芳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25-26,30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我国空巢老人的数量呈日益增长的趋势,人们普遍重视物质要求的满足,却忽视了精神赡养,给老人的身心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应加强对空巢老人精神赡养的法律保护,让空巢老人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农村留守老人的精神赡养是我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农村留守老人精神赡养需求强烈,但现实中存在着经济、观念、法制和社会因素等方面困难,因此需从农村经济发展、转变养老观念、精神赡养立法完善和社会支持角度提升农村留守老人精神赡养水平。 相似文献
11.
钱雪飞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2009,(1):113-117
社区是老年人除家庭以外的最主要生活环境,是老年人走出家庭、融入社会、参与社会的重要场所,社区积极的养老环境是居家养老的重要支撑载体。以社区为载体,开展老年团体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推进社区开展老年团体活动,应科学规划社区老年人的室外活动空间,加强老年人对社区的认知,推进老年团体活动的专业化进程,将老年团体纳入民间组织范畴,引入社会捐赠机制,并转变老人及其家人的观念。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浙江省临海市城区老年人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临海市老年人以参与强度较小的散步、快走、慢跑等体育活动为主,民间特色活动、健美操、交谊舞、形体练习和棋类活动,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体育锻炼的地点多选择在公园、广场或空地等免费场所,体育消费结构以物质产品消费为主,而在收费的体育场所和培训方面的体育消费较少,体育消费观念有待提高。制约老年人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缺少组织和技术指导、无活动场地、家务重、事务多以及没有兴趣等。 相似文献
13.
城镇社区老年群体精神需求与精神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以苏州龙华苑社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和老龄人口绝对数量的增多,在老年群体的物质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其精神需求问题日益凸显出来。这些需求表现在情感交流、人际交往、文化娱乐、知识教育、自我实现等方面。老年群体的精神需求作为社会需求必须靠社区精神养老服务加以满足。调查发现,大多数老年人对目前社区精神服务的满意度比较低,社区精神养老服务体系存在着设施和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无法通过社区服务加以解决,并且整个社会对精神养老问题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因此,加强和完善城镇社区精神养老服务体系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与多元文化相互激荡的复杂背景下,弘扬和培育全体人民的民族精神,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革命老区的历史与现实的特点,以党的历代领导集体关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论述为指导,以对革命老区各阶层公民的民族精神状况的分类调查事实为切入点,以民族自信心、民族凝聚力、国家意识与民族利益等问题为研究重点,以探索民族精神教育的基本内容、基本规律和基本策略为研究主线,对革命老区公民的民族精神状况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农村老年人非正式照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怀娟 《合肥教育学院学报》2009,(4):11-14
基于对425位农村老年人的调查,分析了老年人非正式照顾资源的作用及差异。调查显示,在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方面,安徽农村老年人主要依靠家庭予以照顾,配偶、子女是其最主要的照顾者;同时,亲属、邻居、朋友等关系资源也有所介入。 相似文献
16.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如今农村老年教育的发展不仅能保障和谐社会的建设,同时还可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但目前农村老年教育存在着缺少法律的支撑,投入严重不足以及意识淡薄等问题,为此我们既应该在宏观方面,也应从一些具体微观层面采取措施来保障农村老年教育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7.
蔡志霞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7(2):68-72
基于陕西省人口老龄化的现状,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对陕西省城镇老年人体育锻炼的现状和体育消费的态度、动机、消费水平、消费结构以及制约消费的因素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受收入水平、消费观念、消费环境的制约,陕西省城镇老年人虽对体育消费持肯定态度,但总体消费水平较低,且以实物型消费为主。据此相关部门应积极开发体育消费环境、促进老年体育健身社区服务化、规范消费市场和优化消费结构,并加大老年体育社会指导员队伍建设,以引导老年人形成健康多元的体育消费模式,促进陕西省老年人体育消费市场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
论和谐社会视阈中的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红光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30(1):50-53
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有序化程度不高,这直接影响着和谐社会的构建。在新时期,我们应按照和谐社会构建的要求,从经济、文化、政治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各个层次扩大有序的公民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20.
袁梅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27(11):96-99
文化产业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物质载体之一,文化产业化是更为有效的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途径,不仅为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提供了先进的体制环境,而且有助于实现传统民族精神的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