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活宝典     
常见水果的正确吃法为什么有人吃梨营养又美味,你吃却肠胃不适?有人吃荔枝比你多一倍感觉良好,你却上火?其实,吃水果也是很讲究的,懂吃水果的学问,能使你吃得更有滋味。荔枝把荔枝连皮浸入淡盐水中,再放入冰柜里冰后食用,不容易上火,还可增加食欲。菠萝先削皮去“钉“,再切片泡入淡盐水中,放冰柜里冰后食用,会更香甜好吃。泡盐是去掉菠萝酶,以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耳鸣 耳鸣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是无任何外界相应的声源或电刺激时,内耳或头部所产生的声音感觉。用老百姓的话来说,耳鸣就是“耳朵叫”,“耳朵响”。有人描述自己的耳鸣像火车轰轰响,有人感觉像知了叫,即蝉鸣,有人描述为坚硬的粉笔划在黑板上的那种尖刺的声音。在人的一生中,大多有耳鸣的经历,许多人为一过性的耳鸣,吃一点中药,调整一下饮食、情绪,耳鸣消逝了,不再看医生。可是,有一部分人则出现了顽固性耳鸣,伴有头晕、耳聋,还误认上火,往往耽误诊治。  相似文献   

3.
菠萝成熟了,浓郁扑鼻的香气,金黄多汁的果肉,让人一看就口水流下“三千尺”!今天,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又大又香的菠萝。我立刻用刀切下一块,刚刚要吃的时候,妈妈立刻阻止了我,说:“先别吃,要把菠萝切成片,蘸一些盐水,最后再吃。”我听了妈妈的话,迷惑不解地问:“挺甜的菠萝要是蘸上盐水,不会变咸吧,这种方法科学吗?”妈妈听了我的问题,不紧不慢地说:“当然科学了。菠萝的果肉里有一种能分解蛋白质的酶,对我们口腔内的细薄的粘膜和娇嫩的唇皮都有刺激,所以吃了没有蘸盐水的菠萝,口腔和嘴唇都有一种又麻木又刺痛的感觉。另外,不太成熟的菠萝里含…  相似文献   

4.
菠萝是一种很受欢迎的水果,闻起来香喷喷,吃起来酸酸甜甜的。但是,很少有人拿起菠萝就吃,再着急也得把它切成块,在盐水里泡一会儿才动口。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5.
菠萝的滋味     
小时候,我爱缠着爸爸去买菠萝,爱静静地看着爸爸削菠萝,然后自己笑吟吟地吃菠萝。看我那一脸馋相,爸爸总是笑着说:“真后悔没把你生在产菠萝的地方!”在父母的呵护中,在菠萝的陪伴下,我踏进了花季。可慢慢地,我对菠萝的情感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有点想它,却又害怕吃到它。进入小学后,爸爸虽然还是像以前一样为我准备着菠萝,但他削菠萝的速度明显变慢了。他一边削,还要一边不停地问:“午间休息干些什么?”“这封信是谁写来的?”“昨天一起玩的还有哪几位同学?”每吃一次菠萝,我就要接受一次盘问。有一段时间,我甚至有点怀疑爸爸削菠萝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来、来,我是一只菠萝……”嘻嘻喜欢吃菠萝。明白为什么菠菠会取这个笔名了吗?就是因为我特点喜欢吃菠萝。酸酸甜甜还有一点点成味自以,但凡跟菠萝有关的菜式.也是我的最爱嚷呢。除了这些传统的以菠萝为素材的菜式外,对研究厨艺偶有独钟的我,也始终在孜孜不倦地研发新的菜式。当然,前提就是——好吃又易学喽。  相似文献   

7.
杨建军 《湖南教育》2003,(24):26-26
一位母亲从市场上买回一个菠萝,好奇的孩子被这个从未见过的东西吸引住了。这位母亲可能会有两种方式对待孩子的好奇:一种是告诉孩子“这是菠萝,它的外面很硬,有很尖的刺,你不要去摸它!它很重、可以滚动、可以吃、很香。”另一种方式是母亲告诉孩子“这是菠萝”,然后,就把菠萝放在孩子面前的地板上,自己先去把买回来的东西处理好。好奇的孩子一定会对这个菠萝“采取行动”,比如,他可能伸手摸了一下,又赶紧把手缩回来,并且对着妈妈喊:“妈妈,这个菠萝很刺手,我被它刺了一下。”妈妈回应:“是的,孩子,菠萝会刺手,不要紧的。”于是,孩子又尝试…  相似文献   

8.
营养速递     
《父母必读》2013,(11):58-58
菠萝中合有一种能够致敏的物质——菠萝朊酶。而盐水能够破坏“菠萝朊酶”的致敏结构。吃菠萝时,把菠萝切开放在盐水中浸泡一下,这样就可以减少菠萝朊酶过敏的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9.
小时候,那是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我总是沉浸在对“吃”的渴望中。父亲见我嘴馋,常常对我说“少吃滋味多、多吃滋味少”的道理,懵懂的我隐约感到这仅是父亲对生活无奈的自我慰藉罢了。长大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当“吃”消耗了一定的时间、精力和体力之后,使人渐渐觉得“吃”是压力,“吃”是负担,往往是吃得无奈,吃得无聊。有人戏言,原来是“饱人肚里不知饿人饥”,谁料想如今是“饿人肚里不知饱人难”。不是吗?吃的次数多了,却没有了儿时对过春节般的盼望;吃的形式新了,却没有了中秋节晚上全家一边赏月一边分月饼时的情趣;吃的档次高了,却没有了…  相似文献   

10.
星期天,妈妈买来一个大菠萝。只见妈妈把菠萝那疙疙瘩瘩的外皮削干净后,又把菠萝切成小块。这时,我随手拿起一块就吃。哇!我不由自主地伸长了舌头,吐了出来。妈妈笑着说:“看你急的,切好的菠萝要放在盐水中浸一会儿再吃。”只见妈妈把菠萝放事先准备好的盐水中,用筷子搅动了几下。过了大约10分钟左右,妈妈说可以吃了。呵,菠萝变得又香又甜。事后我就想:为什么菠萝放在盐水中浸一会儿就变香甜了呢?还是上网查一下吧。经过查询,我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菠萝肉里有一种特别的酶,它会刺激嘴唇和口腔的皮肤,使人有一种又麻又酸的感觉,而盐水正好…  相似文献   

11.
幸福鱼面颊     
张小娴 《良师》2010,(1):9-9
吃蒸鱼的时候,你会首先吃哪一部分?有人从鱼尾开始,有人从鱼背开始,有人先吃胸鳍,因为这一部分是最肥美的。 据说,首先吃哪一部分,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性格。 我首先吃的是鱼面颊。 每次吃鱼,我喜欢的人会把鱼面颊留给我。说:“这一小块脸肉是最好吃的,多吃会漂亮。”  相似文献   

12.
一个菠萝     
星期天,妈妈去买蜂窝煤,开好票后就直接交给煤厂送煤的叔叔。在回家的路上,还买了时鲜水果———一个大菠萝。妈妈回到家里让我和姐姐吃菠萝。可我俩觉得爸爸星期天还加班,太辛苦了,决定把菠萝留给爸爸吃。下午,爸爸回来了,看到我们给他留的菠萝,很高兴,但他也没有吃,而是把菠萝送给爷爷。爷爷见我们一家人这样礼让,高兴得合不拢嘴,他笑着说:“我老了,不喜欢吃水果,留给孩子们吧!”爷爷又把菠萝给了我和姐姐。菠萝给谁吃呢?这时,送蜂窝煤的叔叔来了,他帮我们把煤一筐一筐地搬到楼上,汗水湿透了他的衣服。看叔叔累成这个样子,我说:“菠萝应该…  相似文献   

13.
菠萝的滋味     
小时候,我爱缠着爸爸去买菠萝,爱静静地看着爸爸削菠萝,然后自己笑盈盈地吃菠萝。看我那一脸馋相,爸爸总是笑着说:“真后悔没把你生在产菠萝的地方!”在父母的呵护中,  相似文献   

14.
菠萝的滋味     
小时候,我爱缠着爸爸去买菠萝,爱静静地看着他削菠萝,然后自己笑盈盈地吃。看我那一脸馋相,爸爸总是笑着说:“真后悔没把你生在产菠萝的地方!”在父母的呵护中,菠萝的陪伴下,我踏进了花季,可慢慢地我对菠萝的情感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想它,却又害怕吃到它。  相似文献   

15.
近期气温升高,冰淇淋等冷饮销量大增,但有部分中老年人吃冷饮后出现头痛症状,脑中线双侧突然剧烈疼痛,被医学界称为“冰淇淋头痛症”。医学专家认为,吃冷饮对口腔粘膜有较强的刺激,可能会使头部和面部的肌肉、血管收缩,神经产生放射性疼痛。一般来说,患有偏头痛等头痛的人更容易出现这种头痛急性发作,所以有头痛史的人要少吃冷饮。为有效预防“冰淇淋头痛症”,吃冷饮时要注意让腭部尽量避免接触冷食,减少对口腔的冷刺激。此外,不要空腹吃冷饮,防止因胃黏膜受冷使血管收缩导致胃炎。一旦出现“冰淇淋头痛症”,可用手反复进行局部按摩,缓解突…  相似文献   

16.
小时候,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我总是沉浸在“吃”的渴望中。父亲见我嘴馋,常常对我说“少吃多滋味、多吃少滋味”的道理,懵懂的我隐约感到这仅是父亲对生活无奈的自我慰藉罢了。长大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吃”的丰富了,肠胃负担加重,消耗的时间和精力增多,使人有时感到“吃”是一种压力、一种负担。有人戏言,过去是“饱汉不知饿汉饥”,如今是“饿汉不知饱汉难”。时隔多年,总能勾起我对往事的深刻记忆,“少吃”与“多吃”的话语仿佛言犹在耳。“少吃”与“多吃”看似一般的生活的感受,其实也蕴涵着一定的哲理,一“少”一“多”,其中蕴藏着无…  相似文献   

17.
菠萝的滋味     
小时候,我总爱缠着爸爸买菠萝,喜欢静静地看着爸爸削菠萝,然后自己笑盈盈地吃菠萝。看着我那一脸馋相,爸爸总是笑着说:“真后悔没把你生在产菠萝的地方!”就这样,在父母的呵护下,在菠萝的陪伴下,我长大了。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对菠萝的感情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我仍然喜欢它的味道,却害怕吃到它。  相似文献   

18.
吃河豚     
李莉 《班主任之友》2004,(11):58-58
河豚味道鲜美,有人非常喜欢吃,但如果处理不好,会使人中毒。一位著名作家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日,数人相聚,其中一人说:“有人送来了河豚,谁先尝一下?”俗语说“想吃河豚又怕死”,无人自告奋勇,于是有人建议:“桥头上有个乞丐,我们不妨让他先尝尝。”于是,烧了一锅河豚汤,送给乞丐,说:“这是河豚鱼汤,送你一碗。”乞丐道谢,伸手接了过去。大家耐住性子等了一会儿,再悄悄回到桥头一看,发现乞丐安然无恙,便回来大胆饱餐一顿。吃完后,这几人得意地走上桥头,问乞丐:“刚才河豚鱼味道不错吧?”乞丐反问道:“你们已经吃过了?”众人说:“吃了,味道…  相似文献   

19.
“一道美味的食物,有人只尝过一小口就给另一个人吃,是谁和谁?有人吃到只剩下一小口才给另一个人吃,又是谁和谁?”“前者是母亲与孩子,后者是孩子与母亲。”以上两段文字是从《读者》杂志中摘录的。人们不难从这两段文字中看出一道不等式———母爱是无私的、博大的...  相似文献   

20.
有人把重返老单位叫“吃回头草”。本来,吃回头草就需要足够的勇气,那么,两吃回头草的人自然更是勇气非凡了!新华信管理顾问公司的杨岚就是吃了两次“回头草”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