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书屋坐东朝西,内部呈“凹”字形,房门正对着“凹”形墙。绘有古树和鹿的画便挂在墙的正面。画前横一条桌,条桌前,房正中便是先生的座位。学生的桌椅靠墙分列周围。鲁  相似文献   

2.
一、作品与题解《三味书屋》(看图学文)是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它座落在浙江绍兴城都昌坊口,与鲁迅祖居老召门隔河相望,约距半里路。书屋坐东朝西,内部呈“凹”字形,房门正对着“(?)”形墙。绘有古树和鹿的画便挂在墙上。清朝末年,三味书屋在绍兴城内所有私人开设的学校中很有名气。  相似文献   

3.
复杂的缠绕——鲁迅与槐树的渊源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补树书屋”的槐树在鲁迅的生命体验中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无论在现实还是在小说中,槐树的“阴树”特征都与鲁迅身上的“鬼气”相契合;槐树的“茂树”特征又与鲁迅个体生命力的萎顿、人世变幻的无常相背离;槐树作为鲁迅与周作人曾经“兄弟怡怡”的见证,还成为鲁迅隐秘表达情感的机制.探求鲁迅与槐树的渊源关系,为深刻理解鲁迅“蛰伏期”的精神世界提供了一条别样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你捐一元,我献一元,他掏一元……不花公司一分钱,千人出钱建书屋”。这在山东兖矿集团唐村实业公司已渐成时尚。去年以来,该公司先后建起了“新世纪书屋”、“橡胶书屋”、“华佗书屋”、“鲁迅书屋”等 10余个,已接待职工上万人次。同时,也是该公司千余名团员青年渴求知识、自我“充电”、积蓄能量、提高素质的明智之举,以掌握更多、更新的知识迎接公司第三次创业的挑战。千人掏钱建书屋@詹广云  相似文献   

5.
鲁迅曾经说过,“要极节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若画了全幅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鲁迅在这里所说的“画眼睛”,实际上是我国传  相似文献   

6.
三味书屋匾下面挂的那幅巨画叫“松鹿图”,原画保存在绍兴鲁迅纪念馆,所挂的那幅是临摹的副本.其画面上正如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所述:“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那是一棵高壮的古松,挺拔苍劲,很显出旺盛的生命力来;梅花鹿侧着耳朵象在倾听什么.这幅画的意义如何?至目前尚有争议,我们认为它具有象征的寓意.  相似文献   

7.
《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由鲁迅编选,于1936年5月以“三闲书屋”名义在上海出版.其版权页上,印有“有人翻印,功德无量”。 为此转载:《珂勒惠支的人格力量》。关于凯绥·珂勒惠支,读者可参阅《鲁迅全集》第六卷。  相似文献   

8.
“画眼睛”是鲁迅先生刻画人物的突出特点,他说“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对鲁迅先生“画眼睛”的艺术手法,笔者有以下几方面的理解:画人物要善于画眼睛;“画眼睛”不局限于画眼睛;画好眼睛,先要观察眼睛。要学会画“眼睛”先要学会观察,教师应不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9.
过去研究者非常关注鲁迅与北新书局的关系,却忽视了对鲁迅与北新书屋二者关系的考察。从预先筹备到最终关闭,北新书屋几乎贯穿了鲁迅的整个广州时期。鲁迅与北新书屋之间相互勾连的重要史实,一方面还原出北新书屋的基本历史轮廓,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广州时期鲁迅的革命思想。北新书屋承载了鲁迅对青年、读书、革命等诸多方面的理想和规划,它的倒闭象征着鲁迅理想的破灭和规划的落空。  相似文献   

10.
“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幼年读书的地方。书屋里挂有一块横匾,上面写着“三味书屋”四个大字,据说是清朝嘉庆年间书法家梁山舟所书。所谓  相似文献   

11.
分析鲁迅小说中的国民性特征,强调鲁迅力图以文字“画出国民的灵魂”来达到救治国民心灵,改造国民性,由“立人”到“立国”,改良社会,寻找希望和拯救国度.这对今天的时代仍具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2.
鲁迅儿时曾受教于寿镜吾老先生,就读于三味书屋。书屋为何以“三味”名之?我们曾见到三种说法,兹略述简评于下。第一种是寿镜吾的儿子寿洙邻介绍的。“三味”指读书有味,书屋后园的腊梅有味和桂花有味。其说将读书之“味”与梅、桂之香味搅合在一处,失之于牵强,故不大为  相似文献   

13.
鲁迅常常通过对人物眼睛的描写,来刻画作品人物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的内在关系。鲁迅高超的文学手法之一“画眼法”,深刻地惟妙惟肖地活画出人物的心理活动与性格特征。对鲁迅的“画眼法”的探究与评述,可以看到鲁迅作品人物描写的功力。  相似文献   

14.
“画疤痕”是鲁迅小说重要的艺术细节。鲁迅小说中的疤痕描写,可以透视封建制度对不幸人们生命的蔑视,透视封建思想对下层人民心灵的戕害,透视悲剧主人公灵魂的挣扎,疤痕透视病态社会“巨大疤痕”。鲁迅在多篇小说运用了“画疤痕”的艺术细节,体现了他一贯的“写灵魂”、“写病态”、“写不幸”艺术主张。  相似文献   

15.
“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昧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这古怪的书屋,给人一个疑问:为什么向扁和鹿行礼就算拜孔子和先生呢? 有人曾解释为:“鹿”和“禄”谐音,是教育学生为升官发财而读书.此说我不能赞同:1、儒家的道德规范是君子的“重义而轻利”,岂能以取俸禄为教学目的,且拜倒在“利”的下面?2、书?先生寿镜吾是一个甘于过淡泊生活,不愿做官的人,当然不会拿读书做官的信条去教育学生.  相似文献   

16.
在《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中,作以儿童天真烂漫的视角,体昧百草园自然诱人的风景、奇幻迷离的故事,而三昧书屋却成了束缚儿童天性、教条、死板的象征,这样的对照给学生留下了鲜明的印象。“三昧书屋”是鲁迅先生幼年读书的地方,在浙江绍兴,今保存完好。  相似文献   

17.
鲁迅先生幼年读书的书塾叫三味书屋,这个小院落在浙江省绍兴市内鲁迅故居的对面,是现鲁迅纪念馆的一个部分,原貌仍然完好的保持着。书屋为何取名“三味”,这里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据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老师寿镜吾的次子说,前人有“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  相似文献   

18.
文学就是人学。人物塑造在小说中具有特殊的意义。鲁迅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的典型人物形象。鲁迅描写人物,善于抓住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中最有特征的东西,他刻画人物力求写“形”传“神”,“神情毕肖”。古人有“作画形易而神难”之说,“神似”是比“形似”更高的艺术追求。鲁迅曾深有体会地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  相似文献   

19.
在教学《三味书屋》一文时,曾遇到了点小麻烦——鲁迅先生当年在三味书屋读书时座位到底在什么位置。 课文中讲得很明白:“东北角上的那张是鲁迅用过的”。但从课题下的插图来看,却难于说  相似文献   

20.
在古代绘画技法中,画眼睛是至关重要的。《世说新语·巧艺》载“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睛。人问其故,顾日:四体妍蚩,本无关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阿堵,六朝人口语,犹言这,这个。即指眼睛也。中国文学崇尚“逼真”、“传神”,也十分重视眼睛神奇的传神作用。鲁迅继承了中国文学传统的审美观念:“画人”注重“点睛”。鲁迅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中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古人云:“眼为心苗,目传心声。”鲁迅不愧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