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兆璟 《编辑学报》2007,19(1):13-14
存在于自然科学不同学科领域的"共效应"对于编辑共同体的优化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共轭效应"对于编辑社会性角色的培育意义明显,"共振效应"对于编辑文化心境的营造,对于编辑与社会的内在协调有着重要的启示,从"共生效应"中我们则可以合理解释编辑活动的互动性.  相似文献   

2.
编辑概念的新界说:传播学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怎样的编辑概念,就有怎样的研究对象、范围和研究方法.科学、贴切、完整的编辑概念可以使编辑研究少走许多弯路.[1]笔者尝试从传播的视角出发,找寻编辑活动的基本规律、本质属性和共同特点,在合理借鉴和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编辑概念进行重新界定,以期能够得出一个相对清晰、完整、科学和贴切的编辑概念,以就教于方家同人.  相似文献   

3.
"作嫁"与"作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者,"作嫁"也,就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的人.人们以此称誉编辑,不少编辑也以此自况."为人作嫁何时休,见伊风光酸溜溜."内心如此感喟的编辑倘若有,想必也极少.多数编辑还是以"为人作嫁"为职志,奉之为荣业的.  相似文献   

4.
孙激 《科技与出版》2007,(12):68-69
2007年第7期,我刊发表了王德有先生的《沿用的"审稿"界定应该修订》一文,引起了业界的高度关注和热烈讨论。概念是在实践中产生的,理应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既然编辑实践向前发展了,那么审稿的概念也须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审稿"是编辑理论的一项重要内容,重新审视它,毫无疑问,是有实践意义的。仔细品味便会发现,"审稿"概念的内涵外延其实已然今非昔比,相信随着出版业的发展,审读流程会进一步向前发展,及时把过时的理论进行更新,对编辑实践的指导定会产生积极意义。基于此,欢迎感兴趣的朋友来稿,建言献策,为审稿概念的界定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解读"读图时代"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8年,花城出版社编辑钟洁玲为推广其策划出版的<红风车经典漫画丛书>,第一个提出了"读图时代"的概念.令策划人自己都未想到的是,这一次并不成功的商业运作却促成了一次成功的"概念推广".直至今天,"读图时代"一词还是广为流传与使用的"强势语词".如果你用GOOGLE引擎上网搜索,将会有300余条有关"读图时代"的网页.流行的缘由,值得深究.  相似文献   

6.
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奔涌以及出版体制改革的加快,作为出版主体的编辑,与传统意义上的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出版要求编辑除了扎实的文字功底、全神贯注地"静态"审稿的修养以外,还必须努力变得越来越"动"感十足.具体而言,就是要静中求动,必须在如下的几个方面,"动"足脑筋,下够功夫.  相似文献   

7.
在编辑学基础理论的创立和相关研究中,明确阐明编辑学理论所要研究的"编辑"概念究竟是什么,直接关系到编辑学的学科范畴和研究领域;"编辑"概念的阐明,是为编辑学学科理论大厦建设打下的第一根桩基,它的重要作用不仅仅在于"编辑"概念是基础理论的基础,更在于这一概念的阐明将直接影响甚至是规定了编辑学理论的研究方向,因而,"编辑"概念的研究和阐明,是学科建设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出版"被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是相当晚近的事情.因此对作为出版之重要环节的"编辑",至今也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通常人们是这样来解释编辑概念的,即"按照一定的方针,设计、组织、选择和加工稿件,为复制、发行做准备的工作".这个释义的关键在于"选择"二字.它意味着在图书出版中从事图书编辑工作的编辑工作者,被赋予了"选择权".  相似文献   

9.
杜鹃 《出版参考》2021,(8):58-61
"四力"——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可以说是编辑的"内功",是提高编辑综合能力的基础.笔者以为,图书编辑的眼力尤为重要.那么什么是编辑的眼力?怎样提高编辑的眼力呢?文章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即政治判断力、文化前瞻力、学术洞察力、需求感受力.每一个编辑都应在提高这四种能力的基础上,逐步培养眼力,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做出优秀的书籍.  相似文献   

10.
陈英 《编辑学刊》2002,(1):45-47
编辑工作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职能化确定了新闻编辑的特有角色.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编辑担负着信息的决策、选择、优化和表现等工作,这一系列使命使得新闻编辑在媒介活动中处于"轴心"的地位,扮演着"中介"的角色.随着人类传播活动的发展,新媒介的出现,编辑活动作为一种和媒介特征密切相关的特殊劳动,新闻编辑角色的内涵和外延也相应地有了一些新的转移和拓展.  相似文献   

11.
"编辑"这个词作动词时,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对资料和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这说明,作为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其劳动对象是别人创作的作品;编辑所做的工作是为别人的作品"补漏拾遗、锦上添花",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为人作嫁".尽管,近年来"策划"概念的提出,使得许多编辑的工作重心从"事后把关"转到前期介入,成为选题策划的主动参与者,但这并不意味着编辑"为人作嫁"的角色定位有根本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2.
出版活动与编辑活动的思考——兼与蔡克难先生商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蔡克难先生在<编辑之友>2010年第2期发表了<试论出版活动与编辑活动的关系>(以下简称<试论>)的文章,现将<试论>中主要的3个观点概括如下-- 1.给出"出版""编辑"新定义; 2."出版"概念大过"编辑"概念; 3.出版活动不必需编辑活动参与.  相似文献   

13.
编辑活动的整个流程就是编辑、作品(即文本)与读者三者之间的关系.其中文本是编辑活动的对象,编辑活动动在本质上就是对文本的加工.而在这种加工的过程中,编辑对文本不是纯客观的反映,而是具有一定的主观性.编辑对文本的理解无不打上自我的"烙印",对文本的理解也会有一些偏差.  相似文献   

14.
成语的书证分"典出"和"语见"两类,二者在形式、内容上很相似,但在功能和作用上有明显差异.在成语词典的编纂中,"典出"和"语见"容易混淆,是编辑工作的难点.本文从两个方面谈成语词典编纂中的"典出"和"语见"问题:一是如何选定成语的"典出"和"语见",二是从实际操作角度总结成语词典的"典出"和"语见"的编辑原则.  相似文献   

15.
谷景生(1913—2004)山西省临绮县人,"一二·九"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1929年参加革命活动,曾任太原一中校刊"文艺版"编辑、共青团河北省委机关报《反帝青年》  相似文献   

16.
"编辑""出版"最早出现时间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一词最早出现于北齐·刭罔而非唐初 "编辑"是一个由联合词组凝固形成的动词.其中,古代汉语中的"辑"和"缉"在"连缀""整合""聚集""纂集"等意义上是通用的.现代权威的说法认为,"编辑"一词最早出现于唐初李延寿所著<南史·刘葆传>中,其文日:"家有旧书,例皆残蠹,手自编缉,筐箧盈满."  相似文献   

17.
庄婷婷 《今传媒》2016,(1):138-139
在"互联网+"时代,媒体面临重大变革,对媒体从业者来说,也是机遇和风险并存.特别是对编辑而言,怎样转型,从传统的纸媒编辑转向新媒体编辑,并不断适应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技术发展,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笔者从自身从业经历和工作时间入手,指出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新媒体编辑,必须不断学习,成为一名多面手,具备正确研判信息引导正确舆论导向、主动策划以"全媒体"思维做新闻和掌握多种新媒体技术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分辨率"与"分辨力"用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艳芳  杨蕾 《编辑学报》2005,17(6):412-412
在编辑工作中,经常遇到"分辨率"与"分辨力"的混淆使用.笔者试举例说明这2个概念的正确用法.  相似文献   

19.
新技术下的编辑"六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学把编辑的基本工作概括为六个步骤,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编辑"六艺":选题;组稿;审稿;编辑加工;编排;校对.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编辑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计算机的使用改变了原有的六个基本环节的具体操作,环节之间的界线也呈现淡化的趋势.另一方面,由于网络出版的兴起,网络编辑是用新的方式在新的载体上工作,其工作流程与传统的编辑"六艺"相去甚远.那么,新技术条件下的编辑流程有些怎样的特点?与传统的编辑"六艺"相比有哪些异同?回答这些问题将有助于我们掌握新技术条件下编辑工作的基本规律,使编辑学这样一门实用型学科跟上时代的步伐.故此,本文以"六艺"为线索,讨论新技术条件下编辑工作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政府上网和"电子政府".从狭义和广义上阐述了"电子政府"的概念,"电子政府"的作用及影响、概念,"电子政府"是一个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有效地实现行政,服务及内部管理等功能,在政府、社会和公众之间建立有机服务系统的集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