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喜弟 《辅导员》2012,(27):28-29
所谓读后感,就是阅读作品之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启示写出来的一种文章形式。读过一篇好的作品,写出自己的读后感,这对积累知识,练习写作,提升人格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另外,作为升学考试,读后感也是常见的题型。所以,不管从哪方面看,我们都应该练习并写好读后感。读后感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除具有议论文的共性外,还有它的个性。这种个性,就是读了别人文  相似文献   

2.
魏优霞 《福建教育》2010,(7):126-126
一次单元测试,习作要求学生写《分一点阳光给最需要的人》的读后感。尽管学生练习过写读后感,但他们对这种文体总是掌握不好。此次测试有接近一半的学生只是对原文内容进行转述。自己的所思、所悟写得极少,无法达到“写读后感,重在写感”的要求。于是。我进行了一次读后感习作指导。  相似文献   

3.
读后感是初中生常见的、必须掌握的一种文体。写好读后感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材料,提高其阅读水平,而且能够促进学生思考,提升其整体写作水平。教师要指导学生结合材料,有感而发,联系现实,深入思考,在读后感中写出自己的思想和见解。  相似文献   

4.
花儿成长记     
习作内容:这次习作不限内容范围。既可以写你感受最深的人或事,也可以写你特别熟悉的景或物;既可以写记叙文或读后感,也可以写日记或诗歌。注意:无论选什么内容、用什么文体,都要把自己想表达的意思写清楚,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并拟定一个恰当的题目。写完后读一读,有不满意的地方认真地改一改。习作指导:1.本次习作内容不限,文体不限,非常自由,所以要选择自己最拿手的文体,抒写最想表达的内容,力求出新。  相似文献   

5.
作文教学是令人头痛的一门学科,因为对学生来说,作文是一个难点,许多学生都很怕写作文,尤其是对“读后感”这类的文章更是“望而生畏,敬而远之”,写出来的文章中心不明确,体会不深刻,没有联系生活实际,空话连篇。究其原因,乃是“读不深,悟不透。”因此,写好读后感,有必要在“善  相似文献   

6.
读一本书或看一部电影 ,往往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感受和体会 ,把它写成文章就叫读后感。就体裁而言 ,读后感属于议论文范畴 ,因为文章所议论的问题是由“读”的内容所引发的。指导学生写好读后感 ,可以促进学生总结读书成果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怎样指导学生写好读后感呢 ?笔者认为有下面四法可供参考。扣“读”写“感” ,“感”要集中。 读后感的“感”是从“读”引发出来的 ,所以写“感”时 ,必须紧扣“读” ,要在读上下功夫 ,力求把握文章的中心和要领。不同的文体在“读”时 ,把握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如读记叙文 ,是必须…  相似文献   

7.
“读后感”是属于义论文范畴的一种重要文体,写作难度大于一般性议论文,也是初中学生较难把握和写好的。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总结出写作“读后感”的三字思维途径,即“读”,“思”和“联”,它对于中学生写好“读后感”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语文园地七习作要求:读了文章、书籍,把自己的体会、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写读后感",读"是基础,要读懂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感"是重点,要着重写出自己的感受,不宜过多地重复作品的内容。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也可以适当引用相关的资料。读读下面这篇读后感(文略),看看对我们有哪些启发。读了这组课文和搜集到的资料,你一定有很多感想吧!让我们就课文或读过的其他文章写一篇读后感,写好后和同学交换看一看,交流一下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学生跟着书法家练字,用废报纸练一直没什么进步,他去请教书法家,书法家叫他改…  相似文献   

9.
习作内容:读了文章、书籍,把自己的体会、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写读后感,"读"是基础,要读懂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感"是重点,要着重写出自己的感受,不宜过多地重复作品的内容。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也可以适当引用相关的资料。习作指导:1.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同一个人也可能有多角度的思考。写读后感时,最好抓住自己感受最深、最拿手的一点进行阐述,否则容易散乱,造成重点不突出、中心不  相似文献   

10.
百字左右议论性片断主要要求学生学会写两种体例,一是“读后感”,二是“小评论”。“读后感”片断在中考中是指在读了指定文章后要求写的体会、感想、感受类语段。由于它只要求写八十字左右,显然要对原来完整的“读后感”作些删节,但又要保持“读后感”的特点,所以我认为,在语段框架上必须依照保持“读后感”的三个方面,即感点+析理证明感点+以文中人与事作事实论据。  相似文献   

11.
学写读后感     
读后感是一种常见常用的应用文体。写好读后感,能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内涵,能提高阅读感悟能力;写读后感还能帮助我们把自己的真实感受传递给他人,激发他人的阅读兴趣。很多同学写读后感不知从何下手,别着急,听我细细道来。  相似文献   

12.
读后感属于议论文范畴,是议论文中的一种特殊文体.这是由它的写作对象决定的.写读后感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和语文水平,那么怎样指导学生写出有新意、有感情、有见解、有体验的读后感呢?读后感,是读后产生的感想.重点是感,而不是读,也不是引感物.  相似文献   

13.
语文园地七习作要求:读了文章、书籍,把自己的体会、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写读后感",读"是基础,要读懂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感"是重点,要着重写出自己的感受,不宜过多地重复作品的内容。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也可以适当引用相关的资料。读读下面这篇读后感(文略),看看对我们有哪些启发。读了这组课文和搜集到的资料,你一定很有感想吧!让我们就课文或读过的其他文章写一篇读后感,写好后和同学交换看一看,交流一下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  相似文献   

14.
当同学们阅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之后,心中总会有自己的认识、收获、体会,把这些心得体会写下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写“读后感”。“读后感”,顾名思义,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记录具体感受和心得体会的一种文体。它是议论文中最常见的文体之一,也是初中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文体。写读后感看似简单,其实也是需要一定的章法和技巧的。那如何才能写好读后感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15.
一、抓住文章的重点句子写读后感 一篇文章的中心常常是通过一些重点句子,一层一层地体现出来的。教师在指导学生写读后感时,可抓住这些句子,引导他们针对自己学习、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这样,既可以避免学生盲目地照抄文章段落,又能把文章内容和学生实际有机地联系起来。例如:“读《养花》有感”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可抓住文中这样两句话去写感受。  相似文献   

16.
在学校开展的创建“书香校园”“书香班级”活动中,文文读了许许多多的好书。特别是读了《100个母爱故事》之后,他心潮澎湃,觉得心中有千言万语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他很想把感想写下来,却不知从何写起,真是“老虎吃天——无处下爪”。万般无奈之下,只好打电话向表姐请教。表姐明白他的意图后说:“你的想法就是写读后感呗!读了文章、书籍,把自己的体会、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这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  相似文献   

17.
为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读后感的文体特点,我在教学中着重突出以下三点:(一)读后感的内涵与性质:读后感是写读了一部或一篇作品后的感想,它以阐述清楚自己的感想与看法为主,因此,从文体划分的角度来看,它是议论文的一种,它和一般的议  相似文献   

18.
读了文章、书籍,把自己的体会、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写读后感,“读”是基础,要读懂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感”是重点,要着重写出自己的感受,不宜过多地重复作品的内容。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也可以适当引用相关的资料。读读下面这篇读《后感(文略),看看对我们有哪些启发。读了这组课文和搜集到的、资料,你一定很有感想吧!让我们就课文或读过的其他文章写一、篇读后感,写好后和同学交换看一看,交流一下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读后感与文学评论这两种文体较为相似,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又常常使用,写作中又需要有一定的技巧,因此掌握这两种文体的写作就显得尤其重要。读后感是人们阅读作品后有感而写成的文章。写读后感主要是要“述读”和“发感”。“述读”就是对作品内容的叙述。可概括叙述原材料内容,也可引述原材料的主要部分,还可引局部。读后感还应联系社会实际或思想实际。读后感写的是自己读了原文以后的感受,这种感受常常是由原文内容所触发,引起对现实的某些看法。读后感既要联系原文,又不是原文内容的简单照搬,读后感是一种“借题发挥”,它的议论由作品引出…  相似文献   

20.
设计理念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开发习作资源,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亲身体验,真切感悟,为学生在表达中张扬个性、表现“真我”积淀厚实的生活基础。教学目的1.激发学生写读后感的兴趣。2.帮助学生初步掌握读后感的写法。3.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好书”“好读书”的习惯。4.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在习作中体现个性,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导写重点1.写读后感时如何选择感受点。2.如何在读后感中体现出自己独特的个性。导写过程一、交流激趣,初识读后感1.同学们,你们平时都特别喜欢读课外书,哪些文章给你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有些什么感受?小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