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乔治.莱考夫引导的认知语义学极富成效的热烈讨论下,人们已经普遍意识到隐喻是一种独具魅力的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机制。尽管如此,隐喻的理解始终困扰众多语言流派的学者,即使认知语义学也不能解释隐喻命题中由一些客观条件制约的元素。本文尝试性地将真实条件理论与认知语义学的成果融合起来,以期对隐喻语言的理解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由于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作为修辞格之一隐喻的认知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众多语言学者致力于借助认知科学,竭力推导和阐释隐喻的真实内涵。作为认知现象一种的隐喻,对其意义特征的分析,将对揭示语言运转在本质与语义特征方面、语言教学等其他语言研究方面,将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本文从模糊语言学和语义学的角度出发,对隐喻中的意义理解作了探究;发现在隐喻意义的理解中,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角度将对同一隐喻产生不同的理解。这表明,具有认知功能的隐喻具有意义模糊现象。  相似文献   

3.
李侃 《中学生英语》2015,(5):115-116
习语的构成和含义一直是语言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将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阐述习语的理据性,分析了理解习语意义的认知机制,并强调了隐喻概念在习语理解中的重要作用,旨在帮助语言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记忆并使用习语,从而有助于语言教学。  相似文献   

4.
《认知语义学》(束定芳,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结合当代认知语言学研究的最新成果,通过英汉例证对比与分析的方式讨论了词汇化、范畴化、概念化、隐喻和转喻以及语用推理等认知语义学中的中心话题.该书概述了认知语言学的主要理论,并结合实例探索认知语言学理论在语言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为语言研究者、语言教师、语言学方向的研究生等了解当代认知语义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其中,隐喻作为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在该书中得以详细讲述与呈现.  相似文献   

5.
现代隐喻学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们的一种认知工具和认知结果。人们从修辞学、语义学及语用学等不同角度对隐喻进行研究,而各派对隐喻现象的实质解释均带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sperber&winson在合著的《关联性:交际与认知》(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一书中运用关联理论,从认知语用的角度对隐喻的产生和理解进行全新的解说,把"隐喻理解"看成是追求最佳关联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现代隐喻学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们的一种认知工具和认知结果.人们从修辞学、语义学及语用学等不同角度对隐喻进行研究,而各派对隐喻现象的实质解释均带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sperber & winsowi每合著的<关联性:交际与认知>(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一书中运用关联理论,从认知语用的角度对隐喻的产生和理解进行全新的解说,把"隐喻理解"看成是追求最佳关联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意义是一个古老而复杂的问题,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核心,更是认知语义学研究的焦点。认知语义学认为,意义即概念化,即意义建构的心理过程,而不是可能世界里的真值条件。要理解意义,必须了解大脑中激活的概念以及意象、认知域、隐喻等认知结构。因此,一个语言表达式的意义必须依赖百科知识。本文阐释意义的百科知识观,并在此基础上论述认知语义学的原则和基本主张。  相似文献   

8.
网络流行语是当前网络时代的反映,是与现代人的生存方式和思维状态密切相关的,而认知语义学的研究对象是概念内容和基于概念内容的语言结构.本文从范畴化、象似性、隐喻、转喻等认知语义学的角度对网络流行语进行阐释,认为语义认知对网络流行语的理解有很好的解读作用.  相似文献   

9.
不同于传统的语言观,认知语义学认为,汉英短语的表达同英语习语一样,是在人类的概念体系中产生的,其本质是概念性的和系统性的,而非任意性的。而作为三种认知机制之一的隐喻为人们理解汉英短语语义提供了概念理据。文章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分析汉英短语的语义,旨在服务于汉英短语的翻译。  相似文献   

10.
《认知视角下的汉语“心”:文化、身体和语言》这本著作是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分析和研究汉语“心”的隐喻概念化。该书用认知语义学的分析方法研究在历史和文化背景下的汉语“心”的概念化,理解其文化背景下的人类认知的体验性质,以及语言、文化和认知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G.Lakoff的"概念隐喻理论"是20年来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隐喻研究也从传统的修辞学和语义学方向开始向认知语言学方向转变。人们对隐喻的认识不再只停留在修辞学层面,而是将隐喻现象提升到思维方式的高度。这些认识促进了认知语言学的整体发展,也促进了隐喻的跨学科研究。文章以认知语言学隐喻理论为基础,结合教学实践,探讨隐喻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作用,并提出基于隐喻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隐喻从旧时被作为修辞学的研究焦点,到现在成为一种基本的人类认知方式被大众所接受。准确的隐喻翻译可以向目的语读者准确地传递原语中隐喻要表达的语义特征和认知方式。通过研究隐喻翻译的现状,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出发,分析语境对隐喻理解的影响,试图阐述语境知识下的英汉隐喻翻译。  相似文献   

13.
认知语义学理论应用于英语词汇教学的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认知语义学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影响,主要论述了如何将认知语义学的隐喻映射理论、意象图示理论和概念隐喻理论应用于英语词汇教学;并指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积极运用这些理论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认知语义学的意义观来自于对传统意义观的反思,在此框架下的隐喻研究,对隐喻的认知机制、意义和本质的认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根据认知语义学的理论,隐喻是词义扩展的重要途径。隐喻在词汇习得过程中的必要性及其可行性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6.
Sperber & Wilson的关联理论以动态的语境观来解读隐喻的理解,认为隐喻理解是在适当的认知语境下寻求最佳关联、获取语境效果的一个动态过程。这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传统语义学和语用学的不足,为隐喻的理解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外来词的翻译应该顺应一定的认知规律。感官感知是认知的起点和基础,它在认知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样体现在外来词的翻译过程中。根植于人类认知体系的隐喻是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机制,它对外来词的汉译可起到很强的理据性作用。感官感知和隐喻是认知语义学的重要内容,对外来词的翻译有很强的解释力,以此二者为认知理据翻译外来词,译者可选择更易于理解和传播的译法。  相似文献   

18.
赵霞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25(6):166-166,168
隐喻的本质是用一种事物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是两个认知领域的语义互动。本文通过认知视角下的隐喻与翻译研究,进一步明确了隐喻、认知与翻译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探讨了一些具体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9.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理论和隐喻理论,本文探讨致使移动结构的认知基础,即致使移动图式,并分析其隐喻表达。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致使移动结构在认知基础、语义、句法等方面的对比分析,寻求两者的异同点,并进一步分析导致其差异的认知根源。  相似文献   

20.
曹莉 《双语学习》2007,(12M):31-32,35
本文着重分析了认知语义学上的关于隐喻和图式的理论。隐喻对多义词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而图式理论与联想记忆紧密相关。教师将隐喻和图式的理论适当地应用于英语词汇教学,希望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和提高英语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