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课程标准》强调: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课,应该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那么在科学教学中,如何把这一新的理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教学行为呢?通过近两年的上课和听课,我发现在探究活动中,我们大多关注的是“动手”实验和“动眼”观察等重要环节,好像只有“动手”实验了,“动眼”观察了,就是探究,忽  相似文献   

2.
体味观察     
耿红  曹成勇 《物理教师》2004,25(7):12-12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开始,是外界信息输入的窗口.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国伟大的地质学家李四光说:“观察是得到知识的重要步骤.”巴甫洛夫把“观察,观察,再观察”当作座右铭.通过观察,学生可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为下一步科学探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在高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学中,要紧紧围绕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通过阐释社会主义对外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理论观点的形成和发展,引导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4.
面对污染严重的生活环境,区玉刚等同学没有等闲视之,视“脏”思“变”,养成善于观察思考及提出问题的习惯,做个学科学、用科学的有心人。  相似文献   

5.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开始,是外界信息输入的窗口。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说:“观察是得到知识的重要步骤。’’巴甫洛夫把“观察,观察,再观察”当作座右铭。  相似文献   

6.
《西江教育论丛》2005,(3):49-50
探究性实验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独自进行实验并观察现象、分析结果.从中发现科学概念或原理,以获取知识、培养探究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把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提出“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并在“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和“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3个方面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7.
刘默耕老师关于自然教学,有一句通俗易懂的名言,叫做“从科学的本性出发”。所谓“科学的本性”,我想是:无论进行什么样的科学研究,都必须观察事实,掌握事实、数据,研究事实、数据,得出科学结论。自然教学怎样符合科学的本性呢?刘老师说:首先要掌握事  相似文献   

8.
试论化学教学中的实验观察郑长龙,梁佩君俄国著名化学家门捷列夫曾说过:“科学的原理起源于实验的世界和观察的领域,观察是第一步,没有观察就不会有接踵而来的前进”。“观察,观察,再观察”曾作为巴甫洛夫的座右铭被写在实验室的墙壁上。任何实验都离不开实验观察,...  相似文献   

9.
“做中学”科学教育是在借鉴法国“动手做”科学教育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是学前和小学阶段儿童有机会以符合年龄特点、认知需要、科学探究规律的方式,亲历探究自然的过程,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乐趣,建构基础性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科学探究能力,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相似文献   

10.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部分教师和学生对“观察”的理解较肤浅,本文就“观察和实验”做进一步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祎海青 《云南教育》2007,(10Z):25-25
为了增加学生观察实验的机会,使之养成爱动手、爱观察的习惯,初中物理教材编入了一些简单易做、有趣味、或有实际意义的“想想做做”和“科学世界”,在练习中还增加了一些实验题、观察题等。  相似文献   

12.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们观察世界的两种不同方法。在新闻报道中,媒体从业人员应加强新闻职业道德,既要注重科学精神,追求新闻报道的“求真、求实”,也要注重人文精神,追求新闻报道的“求善、求美”,处理好二者的辨证关系。  相似文献   

13.
星石 《云南教育》2007,(11S):35-36
设计意图: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6单元“米饭和淀粉”中的教学内容。由于使用版本不同,且考虑到我们学校的科学教学实际,现将本单元中的“米饭的观察”和“淀粉的踪迹”这两课内容整合成“碘酒和淀粉”放在四年级进行教学。力图通过趣味性的实验悬疑点拨,  相似文献   

14.
观察能力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观察能力的训练。自然也是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过去,我们对观察的研究并不少,但是,往往容易把观察等同于简单的“看”或“感知”,一般都没有把它和观察的目的联系起来考察,因此对它的研究还欠深欠细,这就势必影响训练的成效:有时学生“看”了半天,还是收集不到多少对当时的探究有用的事实,对怎么观察就更是摸不着门道了。  相似文献   

15.
“种植活动”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的一个重要内容,要求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一个有周期性变化的事物进行长期地连续地观察、记录、研究,从而养成学生“坚持观察、坚持记录”这种良好的科学品质。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坚持性有限,所以往往使教学的目标达成度不高。可我认准了一个理。不管种什么,只要让孩子亲自种了,亲自去观察、测量、记  相似文献   

16.
“科学课与自然课差别太大,真不知道怎么教!”“科学课的有些内容,我自己都不会,怎么教学生……”确实,科学课有别于以往的自然课,如果教师完全用老方法来进行教学。这的确上不好科学课。“科学课是由一个个观察、研究、认识周围事物和周围环境的探究活动组成的。”教科学、学科学,其实质是去经历一个个观察、研究、认识的活动。教师在某些方面不知道也不足为怪,只要敢于承认“我也不知道”。用好“我也不知道”。就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相似文献   

17.
1设计思想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实施建议”中指出:“使物理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在高中阶段教师有必要对一些探究的物理问题创设一些情景,让学生在观察和体验后有所发现,有所联想,萌发出科学问题;或者创设一些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运用科学思维,自己提炼出应探究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从《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可看出,新课程十分提倡“利用自制教具进行探究活动”。要求科学教师“不仅要运用已有材料完成观察实验,更为重要的是要善于利用身边的事物和材料,经过自己的精心设计和加工,提出更多的简单明了的效果优异的观察实验。”那么,科学教学中自制教具的现状如何?面对问题又应采取哪些对策?本在此做一些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科学课程标准》给常识课教学带来了新的冲击和要求,如何上“有点科学味的常识课”,在常识课堂中渗透科学探究活动,引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已成为小学常识课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一、提供材料,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充分感知材料是儿童正确认识自然界的基础。“充分感知”也就是通过各种感官和工具进行观察。细致、持久的观察能够引发科学探究的问题,但需要教师提供丰富的材料。材料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其他载体,如挂图、投影、网络、影像等。如教学《植物的根》,可以先通过教师提供的材料,让学生自己观察,比较芫…  相似文献   

20.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从学生的学习活动来看,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收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等活动。其中直接涉及运用仪器(工具)动手操作的是观察、实验与制作。观察、实验与制作与我们过去所说的实验教学有紧密的联系,同时也有区别。最主要的区别是不再关注验证性的实验,而对探究性实验、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提出了新要求。在观察、探究性实验与制作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