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分析下面两组数据,每组得出一个结论,再对此表明自己的态度,然后用一个复句表达这些内容。1.人均耕地:中国1.35亩、美国11.7亩、印度3.30亩、世界平均4.20亩。2.中国人均耕地:1949年3亩、1995年1.3亩左右。该题全方位地考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是一道不可多得的备考用题。首先应  相似文献   

2.
初中语文五册的《多重复句》一文中,在总结“分析多重复句的步骤”时这样写道:“第一步,先从总结体上分析,找出构成整个复句第一个层次的分句,……第二步,再分别对第一个层次的各个分句作分析,看是不是复句。如果是复句,还要找出构成这个复句的分句,……这是第二个层次。照这样依次分析下去,直到分句都是单句,不能再划出层次为止。”根据《多》文的如上这段话,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三点结论如下:  相似文献   

3.
解归一问题,要先求出单位数量,然后再求要求的数。根据解题的不同步骤,归一问题可分为三种类型。先看两道例题:例1一副马犁2天可以耕地16亩,照这样计算,6天可以耕地多少亩?例2一副马犁2天可以耕地16亩,照这样计算,耕64亩地需要多少天?对于例1题,如果先求出1天耕地多少亩,以它为标准,再求出6天耕地多少亩,即16÷2×6=48(亩)。这种先求单一量,再用乘法求若干个单一量的归一问题,叫正归一问题。对于例2题,如果先求出1天耕地多少亩,再求出64亩有多少个1天耕地的亩数,有多少个就是需要多少天,即…  相似文献   

4.
时间复句是上古汉语复句系统中的一个类别,它包括时间分句和正分句两个部分,时间分句主要表达与正分句所述事件有关的时间意义.上古汉语时间复句多为无标记的意合式,其时间分句包括普通句式和特定句式两种;也有不少有标记的形合式,根据标记的特点,可分为单标式和双标式两种.着眼于时间分句对事件时间的表达方式,可把时间复句分为时间背景类时间复句和事件背景类时间复句两大类,前者包含直陈式和含蓄式两个次类,后者包括同时、先时和后时三个次类.  相似文献   

5.
一、定义理解法。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密切联系、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构成的句子。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通读定义,从整体上明白复句是一个“句子”,既区别于单句,又不同于句群或段落。再指导学生抓住其三个要点:“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密切联系”和“结构上互不包含”。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解析例句,加深对复句定义的理解。二、特点领悟法。教师先引导学生归纳复句的主要特点:分句结构相对独立,分句构成多为主谓句,构成方式的词语关联法和语序相接法,语气首尾贯通,然后引例解析。第三步,要求学生将理与例渗透思考,再举例佐证。例…  相似文献   

6.
一、联合复句类 1、并列复句与选择复句①庸俗者注视着自己的名字,高尚者关心人类的事业。②我是反对他错误的批评,不是反对他批评错误。③她是从四叔家出去就成了乞丐的呢?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乞丐的呢? ④你不是土匪,就是金大眼的还乡团。⑤你去办,还不如她去办。上列五个复句中,第一分句和第二分句所表述的意思都是对立的,这是它们相同之处,也是容易被混淆的地方。但它们又有相异之处,这是区别它们的关键:例①和例②均为肯定第二分句而否定第一分句,  相似文献   

7.
划分单句复句是复句学习的重要环节。什么是单句,什么是复句,不在于句子的长短,而在于结构。单句只有一套结构中心,而复句则有两套以上的结构中心,意义上互相联系,结构上互不包含。组成复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分句的主语可以全部出现,也可以顺上下文的意思省略。分句之间的关系有的靠意会,有的靠关联词联结。这些纷繁的现象足以使初学者眼花缭乱。但是单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句末有较大的停顿,书面上用句号、问号或叹号。复句的分句间不能有较大的停顿,书面上逗号或分号,复句全句有统一的语调、统一的语气,每个分句没有独立的语调,复句的句末才可以有较大的停顿,书面上用句号、问号或叹号表示。  相似文献   

8.
正确回答这道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复句中分句之间的关系。表面上看,题目涉及的是八个词的用法;实际上,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分句之间关系的理解能力。解题思路如下: (1)中“是一位很英明的君主”与“非常孝顺”不是对立的,二者并不互相排斥,因此两个分句不能用转折连词“但是/然而”来连接。这就把C、D两个选择项排除了。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从复句关系的角度设题已经成为“热点”之一。从1992年开始考文言复句到现在,几乎年年有,而且形式多样化。为了便于备考复习,本文就近年来高考文言复句试题作一些分析,对应试复习谈一些认识。一、高考文言复句试题分析试题内容具体有以下四方面:1.通过给译文试加关联词语,考查复句关系。如1996年(全国)试卷文言文阅读中的一个题:文中“脱不获命,令有拔劾而归耳”这一复句,如果给它的译文用上关联词,应当是A既然……只有B.倘务,‘…那么C.只要……就……D.宁可……也要处理此类题,首先要把题干文…  相似文献   

10.
考点解说句子的衔接,实际上是语言表达上连贯的要求,它要求一个语段的各个句子之间,或是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之间,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能接得上、扣得紧,使全文脉络清晰,文气顺畅,准确而又完整。句子的衔接,能综合检测出学生语言运用中的各项能力。因此,它在各种考试特别在高考中颇受命题者青睐。方法指导句子衔接题由两部分组成,即题干项和衔接项。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2000年初中《语文》第一册颇有新意,值得肯定。也许由于时间匆促的缘故,有较多句法方面的错误,值得提出来讨论。下面按课本顺序罗列并指正:A.第5课《羚羊木雕》的“自读提示”说:本文通过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反映家庭成员间的思想矛盾,向我们提出一个问题:怎样既敬重父母,又尊重孩子的感情?“怎样既敬重父母,又尊重孩子的感情”,这是一个并列复句,这样的复句的两个分句一般共有一个主语。而这个句子呢?主语不明确,逻辑不清楚。从表达的句意看应该有两个主语,即前一分句“敬重父母”的主语应该是“子女”,后一…  相似文献   

12.
试题讲评不能只讲答案,不分析原因:只讲成绩,不给解题方法.通过试题讲评进行解题指导,是强化审题意识的重要途径.它不仅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能知其所以然.试题讲评可以用两种方式:第一种是试题讲评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分析试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从题干中的哪里可以看出来,题干中的显性信息有哪些,从题干的哪些词语中可以提取出什么隐性信息等,然后再公布答案,看答案是如何扣住题干要求的;第二种是试题讲评时,教师先公布答案,让学生自己思考、讨论答案与题干的对应点,然后选择三四份学生的答案,让大家一起对照答案作出评判,分别给出分数,并阐明理由.  相似文献   

13.
治穷先治愚脱贫先脱盲河南省内乡县人民政府内乡县位于豫西南的南阳盆地西沿,是一个山区农业县,属河南省25个贫困县之一。全县61.2万人,人均耕地1.05亩。过去,我县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农民的温饱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深深认识到:...  相似文献   

14.
有些应用题,题里给出了两个未知数量的关系,要求这两个未知数量。思考的时候,可以根据所给的条件,用一个未知数量代替另一个未知数量,从而找到解答的方法。 例1.某村有耕地845亩,其中水田的亩数比旱田亩数的3倍还多25亩。这个村有水田、旱田各多少亩? 思路:如果用旱田代替水田,那么水田就相当于3份旱田再加25亩。因此,从总亩数中减去25亩,就相当于(8 1)份旱田,从而可求出旱田亩数。然后再根据已知条件求出水田亩数。  相似文献   

15.
“重”即层次的意思,二重复句是指有两个层次的复句。书面表示,第一个层次用“|”表示,第二个层次用“‖”表示。划分二重复句的层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 看标点 复句中分句间停顿的书面表示,最小的用逗号分开,最大的用分号分开。如果一个句子中有分号,那么,第一层理所当然地应断在分号处,且分号两边往往是并列关系。例如: (1)a作文,要写真情实感;|b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c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2)a蜜蜂是在酿蜜,b又是在酿造生活;|c不是为  相似文献   

16.
极端假设法是从某种极端状态出发,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的一种思维方法.一般思路是先根据极值确定答案的可能取值范围,然后再结合题给条件,得出答案.极端法是化学计算中的一种常见的技巧性解法,它适用于混合物的计算.这种方法的解题思路是假设只有混合物中的某一成分,或某些成分,通过计算得出两个极端值,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得出正确答案.笔者发现,现在的学生仍很难掌握这一技巧,现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一下,拿出来与学生共享,以期学生能熟练掌握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规律与猜想     
探索规律题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竞赛题中.此类题一般是先根据给出的一组运算式子,观察后找出其规律,再用代数式表示出来,为了防止规律的局限性,我们再用运算式子检验代数式,看代数式是否成立.  相似文献   

18.
1、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解析)假设复句。第一分句主语泛指省。“据而有之”,先“据”后“有”,连动式。两个动词的宾语相同时,往往省去前一个动词的宾语。两动之间用“而”连接,这是文言中常见格式。“此帝王之资也”,这是开创帝王大业  相似文献   

19.
高中语文第三册《祝福》课后有一道分析多重复句的练习题。现把人教社《教学参考书》对其中的第3句的分析抄录于后:她久已不和人们交口,因为阿毛的故事是早被大家厌弃了的;但自从和柳妈谈了天,似乎又即传扬开去,许多人都发生了新趣味,又来逗她说话了。《教学参考书》的分析有两个错误:一个是把分句的数目搞错了;另一个是把分号后面的第二层次的关系搞错了。先说第一个错误,《教参》把第3句看成是由六个分句组成的。其  相似文献   

20.
薛蓬博 《辅导员》2009,(6):42-42
研究过英语作文的同学会发现,几乎所有作文都可以被分为两类:一是先叙述两种讨论的结果,然后发表自己的意见;另一个是先看图讲一个故事或看材料叙述一种现象,然后再表达自己观点。既然作文都大同小异,那么我们在平时就可以做一些工作省去考试时急忙思索的过程。平时要注意积累叙述性语句的过渡词,与讨论结果正反两方有关的词与句议论性句子的开头,一些经典句式。这一些准备工作做好后,考试就可以“拼凑”出一篇作文来。通常,由于运用了大量的高级词汇与词组,再加上有力的议论,这篇“拼凑”出的作文就可以得到高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