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海燕 《现代教育》2011,(Z2):95-95
新课堂呼唤的是动态的课堂,是预设与生成的水乳交融、和谐共生。生成,离不开科学的预设;预设,是为了更好的生成。记得叶澜老师说过:"一个真正把人的发展放在关注中心的教学设计,会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的发挥提供时间余地。"因此一个精美的预设应更多地关注学生,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相似文献   

2.
韦斌 《教师》2013,(9):34-34
“预设”与“生成”是一对辩证的对立统一体,它们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两者既具有互补性又具有对立性。预设是基础,生成是在预设的基础上,对预设的丰富、拓展、重建,但两者体现的教学理念和价值追求不一样。预没过度必然导致对生成的忽视,生成过度必然影响预设目标的实现以及教学计划的落实。如何准确理解两者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科学地把握、艺术地处理这种关系,是教师迫切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顾红洁 《考试周刊》2014,(50):134-135
要改变毕业班后阶段复习课题海战的单一格局,把有效课堂落到实处,让师生都能从中收获成功的喜悦,复习课的教学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徐维  朱太平 《教育文汇》2012,(12):37-37
教师备课时预设无论怎样周到、完美,课堂上总会有学生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甚至与自己看法相左的问题,让人无法应答。在这种情况下,有的教师或敷衍过去,或认为在添乱,甚至觉得在有意刁难老师而不予理睬;而高明的教师却将其视为难得的课堂生成资源,以灵活机智的处理获得意外的精彩。  相似文献   

5.
吕叔湘先生说得好: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把课教活了。活的根源就在于教师运用了教学机智,捕捉到教学中的动态生成性资源,有效地激发和诱导了每一个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学生作为一个现实的、主动的、活泼的、具有创造性的生命体,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教学,他们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更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者和生成者。在新课程教学中,我深深体验到生成是一种无法预约的美丽,生成使课堂更精彩。  相似文献   

6.
深秋时节,在重庆举行的“全国第八届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会”上,昆明市盘龙区盘龙小学田杰老师执教的“确定位置(二)”一课让我们带着喜悦、带着思考,共同感受了课堂带给我们的极大魅力——在矛盾冲突中建构新知。  相似文献   

7.
教学素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所必需的,也是学生有效参与教学活动、掌握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媒介。不同的素材,或是相同素材呈现方式不同,都会得出不同的教学效果。重新解读教材和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素材选择和处理过于简单、素材利用率低等问题,结合对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的"轴对称图形"一课教学素材的分析,探索有效选择和应用教学素材的方法和对策,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鲍一玫 《教师》2014,(3):116-117
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完成知识传授者向学习的引导者角色的转变。教学中教师应在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等方面有所作为。教师的角色变化无疑与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有效性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引导者角色有着各种不同理解,从而导致各种教学行为的演绎。如何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正确理解引导者角色并演绎和生成正确教学行为,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结合相关课堂教学案例,从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教学情境创设及提供学生步入社会必备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三个层面进行探讨。这三个方面涉及学生学习前提准备,教学过程及最终归宿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9.
生动的语文课堂犹如魔术一般,既给了学生丰富的感官刺激(教材所提供的文化思想情趣、师生交流中的个性色彩、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情境等等),义有热情的观众(学生)的互动参与,就像刘谦的近景魔术,不必壮观,但可以营造得生机勃勃,令人兴味盎然。只要我们语文老师也能像魔术师一样,做到心中有数,有教材、有学生、有技巧、有方法,定能在课堂里带领孩子们发现一个个惊喜,创造出一个个奇迹,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将会变得有序、有理、有奇、有趣、有昧。  相似文献   

10.
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有赖于课前的精心预设,精心预设是有效生成的条件. 一、静态预设的几个关键 1.揭示数学本质是预设的第一要点 教师要了解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对数学知识本身有一个准确的理解,把握数学的本质,这是进行教学预设的前提.“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结构体系及其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课题组的研究成果为一线教师准确理解概念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王秀彩老师在文[1]中从令人叫绝的“100%正确”和让人痛心的“100%错误”两个案例人手,提出了一个极有思考价值的观点:数学课堂要由“训化”走向“教化”.文章立意新颖,内涵深刻,语句优美,文笔流畅,读后受益颇丰.在认真品味作者精辟论述的同时,也引发了笔者的一些思考.现整理如下,既与王老师商榷,也敬请同行们斟酌.  相似文献   

12.
韩鸿 《江苏教育》2008,(14):99-101
A老师的教学片断: 教师出示长方形纸片。 师:看,是什么形状? 生齐答:长方形。  相似文献   

13.
实践操作,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频频出现的实践操作型中考题,对数学教学起了良好的导向作用.简单地告诉学生操作方法和操作过程让学生进行操作,虽有助于对学生实践操作意识、动手实践能力的考查,但并不能完全有效地发挥实践操作的数学教育价值.如果进行试题创新,引导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进行推理、计算等数学思维活动,把计算、推理和实践操作有机结合,将更好地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行为的认知层次.我们以河北省2005、2007年的两道实践操作型压轴题为例,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