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0年上海世博会核心建筑之一——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中国馆以其独特而又大气的造型,将中国传统建筑符号运用到展馆建筑中,让全世界通过这次世博会更好地了解中国。从这次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中可以看出,建筑师们越来越注重传统建筑符号的运用,许多新建筑已不仅仅一味的采取国际主义风格,而是与地域和文化更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找到现代与传统的结合点。该文通过一些实例的分析与总结,希望从中能得到一些指导建筑设计实践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2.
继2008奥运会中国向世界塑造了一改"积贫积弱"、"东亚病夫"的强健形象以后,2010年世博会,作为东道主的中国希望再度通过软实力打造向世界展示自己悠久而崭新的文化魅力,从而改变世界对中国文化"因循守旧"、"创造匮乏"的误解.  相似文献   

3.
新闻榜     
《中国新闻周刊》2005,(18):12-12
吴仪:副总理访日谋求破冰国务院副总理吴仪5月17日起赴日本出席爱知世博会中国馆日活动,并对日本展开为期7天的访问。吴仪是近一年多以来访问日本的最高级别的中国领导人。中日关系近日因日本历史教科书等问题陷入谷底,中国政府此时派副总理出访,  相似文献   

4.
27.1984年美国路易斯安那世界博览会 1984年,美国路易斯安那世界博览会在新奥尔良举办,主题为"河流的世界--水乃生命之源",会址占地84英亩,有26个国家参展,是新中国第二次参加的世博会,专建中国馆.该届世博会纪念章,铜质,圆形,直径27mm,外缘环书"路易斯安那世博会·1984.5.12-11.11"字样,中央为象征清澈水流的世博会徽.  相似文献   

5.
《新上海档案》2006,(3):F0002-F0002
上海市档案馆通过与世博局、世博集团等单位的沟通协调,于近日将一批反映上海世博会筹备过程的档案资料,共计89件,提前接收进馆。其中,有《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详细规划方案汇报》和《〈世界博览会标志保护条例〉释义和实用指南》等文献材料,有反映国展局158次大会审议通过上海世博会注册报告、世博会会旗搭载神舟六号邀游太空胜利凯旋、爱知世博会中国馆“上海周”开周仪式、世博园区规划情况、浦江和三林世博家园概况、世博园区动迁原址等珍贵照片,有世博会规划示意三维效果视频资料片和宣传片,有记录世博会规划方案、大事记的专刊资料,以及世博会会徽、会旗等实物。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进入了"文化中国形象"的时代,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成为中国政府的重要议题.对此,中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行动——从2008年的奥运会,到2009年展出国家形象广告宣传片,到2010年的世博会.然而,根据NBI (National Brands Index)每年给50个国家进行的国家形象排名来看,中国的国家形象排名基本保持在中游位置——2008年28名、2009年22名、2010年23名.[1]如此看来,中国的国家形象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而且是还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7.
<正>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参展的24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都设计出具有低碳环保、造型独特、文化多样、雄伟壮丽的各种场馆,使上海世博园内充满着丰富多彩的世界风情。而作为本届世博会东道主的中国,是怎样设计出"东方之冠"这一堪称经典之作的中国馆的呢?"东方之冠"总设计师何镜堂院士向笔者讲述了其中的奥秘和他的设计人生。  相似文献   

8.
赵婷婷 《今传媒》2012,(3):34-35
举办重大国际盛会是一国展示其文化与实力的重要机遇。我国成功举办了奥运会、世博会之后,2011年在西安举办世园会。这一系列的国际盛会是中国走向世界,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契机。西安世园会是展示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社会生态环境美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个平台。西安世园会建构对外传播的环境议题,引领国际传播话语权,对于塑造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具有积极的意义,也是我国对外传播思想的一次提高和创新。  相似文献   

9.
6.1878年法国巴黎世界博览会 1878年,法国政府为重振因普法战争挫败的国威,举办巴黎世界博览会,占地面积185英亩,有36个国家参展,参观人数高达1603万。建有中国馆,最受欢迎的是绣屏和象牙折扇。陔届世博会荣誉奖章,铜质,圆形,直径51mm,章正面为宏伟的艺术宫特罗卡德罗宫,宫旁有对称的罗马塔(高83米),登上塔顶可鸟瞰世博会全景,背面是世博主展馆及“1878(年)巴黎世博会”字样。  相似文献   

10.
一、构想风俗画是以习俗生活为题材的绘画.从历史上流存的以风俗为题材的作品来看,最有名的当然要数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传统是吸引世界目光的法宝,近年来很多文化工作者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新技术化与时尚化,比如口奥运开幕式上的日晷、击缶、活字印刷术等中国元素,尤其是一纸、一轴、一屏,以其神奇的高科技手段,串起开幕式整场演出.再如世博会中国馆的《清明上河图》,经过高科技处理后,人和动物都像被吹了仙气般"复活",成为中国馆最大的看点之一.能否借鉴这样的思路帮助我们在网络上传播和助推传统文化呢?  相似文献   

11.
<正>东方和西方一个世博园区,黄浦江两岸,上百个展馆。展馆又荟萃了各国各洲的精华,展现了各种各样的风土人情。可以说,每参观一个展馆,便领略了一种独特的风韵。中国人总爱把自己称作"东方",把外国叫为"西方",至于什么南方北方啊,一般不这么说。于是这世博会,便是一种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你可以见识祖国悠久的历史,亦可以感受异域不同的文化。鼎盛中华的中国馆,美轮美奂的省市馆,各具特色的外国馆。中国馆中融合外国科技,外国馆中也糅合了中国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2.
龚平 《出版与印刷》2003,(Z1):115-117
上海即将举办2010年世博会将对上海乃至中国的经济、文化、社会的新一轮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和新的平台.世博会将是国人进一步了解世界的窗口,也是进一步展示中国的舞台.到目前为止,我们这个东方大国还没有举办过任何一届世博会,也没有举办世界杯足球赛、国际奥运会等大型国际活动的经验;同时,我们提出的目标是把2010年世博会办成"有史以来最成功、最精彩、最难忘的一届世博会",这也是对自己提出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中国电视媒体第一次在本土对世博会进行直观的报道。电视媒体秉着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和“传承世界文明、弘扬民族文化”的责任意识,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报道主题.从“中国元素”和“国际视野”的报道视角出发,充分展示了世博会“和而不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从未想过,我会有机会以一个世博人的身份如此近距离地触摸中国人的世博梦,并与大家一起为这个共同梦想而努力。有时候不禁会想,这就是所谓的缘分吧,可遇而不可求。来世博会中国馆工作已有8个多  相似文献   

15.
在参加1915年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世博会之前,中国已多次参与国外的世博会,如1876年美国费城世博会、1893年美国芝加哥世博会、1900年法国巴黎世博会、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1905年比利时列日世博会、1906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等,中国"均运物往赛",并且参加这些赛会也颇获奖项,但是实际效果却非常有限,所谓:"然于实业前途,终不闻有何等之效果.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和世博会关系渊远流长。从1851年伦敦第一届世博会起,接连参加了早期20余届世博会,几乎每届都有中国人参展和获奖的记录。从1982年起,中国重返世博会,参加了在国际展览局注册的各届世博会。  相似文献   

17.
祁晓娣  李挺 《新闻世界》2011,(6):274-275
2010年5月,中国继奥运会之后又迎来了一个国际交流盛会——上海世博会,上海世博会不仅展示各个国家的城市文化及未来的城市发展理念,也是一次集中展示多领域文化的交流盛会。纵观历届世博会,它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欣赏到多个领域、不同背景的文化精粹。因此,世博会不仅是各国经济、科技成就集中展示的橱窗,也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跨文化传播平台。  相似文献   

18.
世博会是人类具有较大影响的国际盛会。"一切始于世博会",已经成为关于世博会经久不衰的名言,道出了世博会对人类的巨大影响力。翻开世博会近160年的历史,许多新技术、新产品、新知识、新文化,都是在世博会上首次"亮相",随后得以推广、普及,广泛应用于社会,造福于人类,引领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甚至思维方式的重大变革,进而推动世界范围的科技进步和文化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一尊从末在国际场 合展出的“中医教学模型——针灸穴位单跪铜人”格外引人注目,并被人们称之为“稀世珍宝”.它能不能“针入汞出”?它是不是宋金战事中互不相让的珍宝?它是不是历朝历代人们一直在寻找的“正统针灸铜人”?本文将与你一起探寻.  相似文献   

20.
2010年上海世博会已经开幕,伴随着对这一盛典的万众期盼,人们对于世博会历史以及世博会与中国渊源的关注也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大量有关世博会的资料被公之于众,包括油画、照片、奖章、证书、门票、参赛物品以及清人笔记等。其中,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整理出版的《清宫万国博览会档案》,更是为中国与世博会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