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7 毫秒
1.
王燕 《编辑学报》2018,30(1):46-50
通过对《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第1批资助的46种SCI来源期刊资助前后的作者国际化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并与41种未受资助的我国SCI来源期刊做比较,探讨该计划对其资助期刊作者国际化水平的作用.结果表明:该计划对提升我国科技期刊作者国际化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期刊的作者国际化水平与期刊影响力具有较高的相关度.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军红  肖宏 《编辑学报》2013,25(5):507-510
依据《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报告》的数据,对反映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的主要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以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为指标遴选的top10%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已经超过很多SCI期刊,某些学科影响因子平均值已接近或超过SCI学科均值。这一结果使我们全面、清晰地了解到我国学术期刊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有利于增强自信心,并有助于期刊制订进一步国际化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莫愚  王旭  谢秋红  贾津津  程林 《编辑学报》2015,27(4):405-408
通过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被引参考文献检索”途径,将中华医学会123种非SCI期刊作为国内大量的非SCI科技期刊的代表,统计其刊载文献被SCI期刊引用的情况;以被引文献数量大于50篇作为高影响力期刊的筛选条件,分析其中高影响力期刊的被引文献数量、单篇被引文献最高引用频次、施引文献数量、施引文献最高被引频次以及施引文献的国家地区分布、出版年份分布,从而了解这些非SCI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基于这一分析,认为SCI期刊并非是获得同行认可的唯一途径,国内大量的非SCI科技期刊应走“立足国内,面向世界”的发展道路,以踏实做专业领域内有影响力的期刊为目标;同时呼吁国家有关部门能对现行科研评价指标进行调整,鼓励质量上乘的稿件能选择具有影响力的国内期刊发表.  相似文献   

4.
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分析当前我国学术交流国际化与中国期刊走出去的差距及成因,提出一个评价我国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的指标——期刊“国际影响力指数CI”.通过分析主要的定量评价指标——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及其他指标的意义和作用,探讨基于他引总被引频次、他引影响因子“线性叠加”的综合排序方法与“双指标归一化向量平权统计模型”的优劣,提出按后一种算法得到的期刊CI是一种更科学、全面反映学术期刊影响力的综合指标.依据《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报告(2014年版)》的数据,讨论我国学术期刊与WOS收录期刊的相对水平与差距.  相似文献   

5.
内容质量决定论文的被引频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书军  朱全娥 《编辑学报》2010,22(2):141-142
通过对2篇发表在国内期刊的高被引论文的分析,认为论文的被引频次决定于其内容质量,即发表在影响因子不高期刊上的论文同样可以获得很高的关注度和被引频次。进而认为争取优秀稿件、扩大显示度并力求尽快发表,是提升刊物影响力和被引频次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中国高等医药院校科技论文产出力及影响力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根据《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和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数据库统计的高等医药院校在SCI和CDCS来源期刊上发表科技论文的数量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发表论文数量、机构间合作发表论文数等项指标进行排队分析,揭示我国医药卫生科技论文产出的核心区域.根据SCI、CSCD统计科技论文论文引文率、专著译著被引频次、以及高等医药院校学报的被引频次等指标,列出高等医药院校在我国科技论文影响力核心区域排位情况,分析评价了高等医药院校在生物医学科学领域中科技论文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获得国家6部委"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B类项目资助.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编辑部积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紧跟科学前沿并组约高水平论文,向同行期刊取经,创新出版形式和文献类型,利用新媒体手段扩大宣传,等等,旨在切实提升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国际影响力.诸多举措使得该刊2014年影响因子比2013年有了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8.
王琳 《编辑学报》2013,25(2):200-204
通过特征因子与影响因子及总被引频次的指标比较分析和实例佐证,发现特征因子在跨学科评价方面的优势较突出。对我国的优秀期刊进行特征因子指标分析,得到了与常规影响因子不同的结论:1)我国一流期刊实际的学术影响力远低于国际一流期刊的影响力;2)相对于其他学科,我国物理和化学学科期刊在国际上的学术影响力较大,在影响因子排名处于劣势的我国数学类期刊,在国际上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基于论文发表的普赖斯定律,以5本高被引核心期刊《科学学研究》《科研管理》《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中国科技论坛》《研究与发展管理》刊载的1141篇文献为样本,实证检验论文被引频次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论文被引频次整体程度不高,论文被引频次对刊载时间有较强依赖性的同时,二者之间也存在非线性关系;(2)作者是否合作、论文是否定量研究、论文下载次数、期刊影响因子与论文被引频次之间显著正相关,而期刊年发文量与论文被引频次之间显著负相关,且第一作者所在机构、性别以及论文受到基金资助的数量、期刊主办方等与论文被引频次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本研究的主要发现是论文特征决定论文被引频次,并得出相关启示,提出研究不足及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SCIE收录的国际眼科学期刊开放获取(OA)情况和程度的研究发现:完全OA期刊随时间延长被引频次逐渐增长。完全OA、部分OA、非OA期刊文献计量学指标差异不大。与非OA论文相比,OA论文数量、百分比、总被引频次、年均被引频次稍高。OA期刊优势主要体现在被引频次的增长上,OA程度和资源利用度尚低。建议有关部门加大经费支持力度,期刊加强网站建设,提升自身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This research explores the performance of Asian S&T journals based on the outcomes of various citation indicators. Indexed by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JCR‐SCIE), journals published in China, Japan, India, Singapore, South Korea, and Taiwan between the years 2008 and 2012 are collected and analysed using bibliometrics and statistics method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ean impact factor (IF) value of the journals from all countries was less than 1.3 throughout the period. Only journals from China and Japan had a mean IF or 5‐year IF (5Y‐IF) value exceeding 1. The self‐cited rate of the journals from South Korea remained the highest among selected countries but showed a declining trend every year. The self‐cited rates among journals from all the six Asian countries did not considerably affect the journals’ IF values.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IF‐based ranking factor (IF‐RF) of Chinese and Japanese journals in various subject fields constantly improved from 2008 to 2012, but this improvement trend was not observed in journals from the other four countries. Overall, the journals from Japan and China demonstrated stronger impacts than those from the other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2.
以2015年自然科学版JCR(S04CR)收录的8 778种期刊为研究对象,计算各期刊总被引频次构成中的自引率(self-citation rate for total citations,RSC,TC)和影响因子构成中的自引率(self-citation rate for impact factor,RSC,IF),全方位比较二者差异程度,揭示不同国家和地区人为操纵期刊影响因子的倾向.结果显示:8 778种期刊集合RSC,TC为0.072,集合RSC,IF为0.112,RSC,TC平均值为0.093,RSC,IF平均值为0.132.排除17种无RSC,IF者,8 761种期刊中,RSC,IF>RSC,TC者6 954种(79.2%),RSC,TC> RSC,IF者1 599种(18.2%),RSC,IF=RSC,TC者208种.Wilcoxon秩检验结果是,Z=59.836,P<0.00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CI来源期刊中RSC,IF显著高于RSC,TC,捷克、印度、日本、匈牙利和加拿大等国家期刊尤为突出.RSC,IF过度高于RSC,TC,怀疑有人为操纵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利用Google的PageRank原理进行期刊引文分析,提出期刊在引文网络中的影响力测度指标--引文网络影响力序位(Journal Impact Rank in Citation Net,Impact Rank或IR).通过对118种生物学领域的期刊进行期刊引文网络影响力测度,并将IR结果与JCR提供的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 IF)值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考察二者的相关性和差异性.结果表明,IR值与IF值的相关性较弱,其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其原因,IR考虑了引证期刊的权重和期刊间的相互影响,更适于反映期刊在其相关学科或领域的引文网络中的相对影响力;IF值因其实质上是期刊论文篇均被引频次,其计算不考虑期刊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引证期刊的权威性,因而更适用于期刊自身的纵向评价;IR与IF从两种不同角度评价期刊影响力,可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14.
伍军红  孙秀坤  孙隽  肖宏 《编辑学报》2017,29(5):500-504
为了验证《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提出的新型期刊评价指标——期刊影响力指数(Journal Clout Index,CI)的科学性,首先采用JCR数据分析影响因子(IF)与5年影响因子(IF5)、IF与即年指标(IM)、IF与总被引频次(TC)之间的相关性,得出结论:IF、IF5、IM是相关性显著的同类指标,IF与TC的相关性较弱;因而认为,TC和IF是可用来评价期刊影响力的主要指标,基于这2个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期刊影响力指数(CI)具有合理性.进一步实证分析了CI这一综合指标对国际期刊的排序结果比采用单一指标——影响因子(IF)排序更符合实际经验认识.  相似文献   

15.
JCR 5年期影响因子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期刊引证报告(JCR)中高分子科学学科1999-2009 年间的49种期刊数据,从多种角度对5年期刊影响因子(IF5)的性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IF5不仅能反映多数期刊的被引高峰期,而且能较好地反映出期刊的平均被引水平,体现期刊影响因子概念的本质。最后,将期刊的5年期影响因子与基于被引半衰期的响因子作对比分析,发现IF5本身隐含着期刊论文的被引规律。  相似文献   

16.
肖宏  伍军红  孙隽 《编辑学报》2017,29(4):340-344
在学术期刊的计量评价指标体系中,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是2项最为重要的指标,占据了较高的权重;但是,期刊办刊历史长短、发表论文多少、出版周期长短、学科人群多少等都会影响总被引频次的大小.尤其是一些发表大量低水平论文的期刊,依靠论文数量众多,依然可以获得较高的总被引频次;但其影响因子却很低,论文质量很差.如何客观甄别这类论文数量巨大而质量效益不高的期刊?本文提出一个全新的衡量期刊量效关系的指标——期刊量效指数(journal mass index,JMI).“量”指期刊的发文量,“效”则引入期刊影响因子.JMI定义为某刊影响因子与该刊影响因子对应的发文量的比值,意义是平均每篇文献对该刊影响因子的贡献值.JMI能客观反映同一个学科中量大质低的期刊的“臃肿程度”.在《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6版)》中,JMI被应用于修正期刊影响力指数(CI)排序,使CI排序更准确地反映学术期刊的学科影响力排名.实践证明,JMI是一个对学术期刊量效关系进行客观评判的有用的计量指标.  相似文献   

17.
JCR五年期影响因子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使用期刊引证报告(JCR)6015种期刊数据,以统计学方法探索性地分析5年期影响因子IF5的特点.结果显示,IF5作为具有代表性的平均性期刊评价指标,能更好地反映多数期刊被引高峰,总体符合布拉德福分布.IF5与2年期影响因子IF存在排序相关,也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两者测评结果在较好和较差期刊上相对一致,但在多数水平居中的期刊上存在区别.最后,给出Ifa指数测度两种影响因子的差别和Ifb指数综合两种影响因子的评价信息.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优秀论文外流严重,但学术影响力并没有随着SCI论文数量的增长而明显提高,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科技期刊甚至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提高科技期刊整体实力的同时,急需建立华语科技论文检索数据库和期刊索引数据库,一方面为科研工作者服务,另一方面争取在学术评价方面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生物医学期刊稿件中医学伦理学意识比较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为了了解近年来我国与西方国家生物医学期刊在医学伦理学方面的意识是否有改善,选取2004和2005年出版的12种国外影响因子大于3的SCI收录期刊与11种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收录期刊中刊登的论著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国外医学期刊无论在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还是受试者知情同意方面均好于国内医学期刊,而国内一些医学期刊几乎无医学伦理学意识.认为我国医学期刊应从提高编辑人员素质,重视医学伦理学的宣传教育,不同的稿件应区别对待,完善稿件中的知情同意以及其他医学伦理学问题等几个方面入手,积极改善缺乏医学伦理学意识的现状.  相似文献   

20.
Citation averages, and Impact Factors (IFs) in particular, are sensitive to sample size. Here, we apply the Central Limit Theorem to IFs to understand their scale-dependent behavior. For a journal of n randomly selected papers from a population of all papers, we expect from the Theorem that its IF fluctuates around the population average μ, and spans a range of values proportional to σ/n, where σ2 is the variance of the population's citation distribution. The 1/n dependence has profound implications for IF rankings: The larger a journal, the narrower the range around μ where its IF lies. IF rankings therefore allocate an unfair advantage to smaller journals in the high IF ranks, and to larger journals in the low IF ranks. As a result, we expect a scale-dependent stratification of journals in IF rankings, whereby small journals occupy the top, middle, and bottom ranks; mid-sized journals occupy the middle ranks; and very large journals have IFs that asymptotically approach μ. We obtain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confirmation of these predictions by analyzing (i) the complete set of 166,498 IF & journal-size data pairs in the 1997–2016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of Clarivate Analytics, (ii) the top-cited portion of 276,000 physics papers published in 2014–2015, and (iii) the citation distributions of an arbitrarily sampled list of physics journals. We conclude that the Central Limit Theorem is a good predictor of the IF range of actual journals, while sustained deviations from its predictions are a mark of true, non-random, citation impact. IF rankings are thus misleading unless one compares like-sized journals or adjusts for these effects. We propose the Φ index, a rescaled IF that accounts for size effects, and which can be readily generalized to account also for different citation practices across research fields. Our methodology applies to other citation averages that are used to compare research fields, university departments or countries in various types of ranking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