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中图法》类目复分加“0”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中图法》类目复分加“0”的复杂性,加“0”的作用、基本原则、一般规则和特殊规则等进行了研究,并指出了不属于加“0”而误加“0、的错误。  相似文献   

4.
《编辑学报》2011,23(4):376
1首字是zao的动宾词组,全用“做”做准备/做广告/做生意/做贡献/做事情/做手术/做检查/做父母/做文章/做实验/做朋友/做斗争/做游戏/做动作/做试验/做报告/做研究/做调查/做处理/做运动/做努力/做调整/做后盾/做表率/做模  相似文献   

5.
重复反映文献主题内容、混淆类目之间的区别、对多个并列主题内容的文献不能正确归类、不按规定的仿分次序分,都会导致误加“0”的错误。应避免这些并非属于加“0”技术三身的加“0”错误。  相似文献   

6.
7.
从加“0”问题的历史回顾、加“0”的基本问题和难点、以“#”代“0”方案、加“#”三字规则、加“#”过程对比分析、其他加“#”类型例释、与加“#”规则有关的不加“#”例释和对《中图法》的修订建议8方面,论述了《中图法》分类标引加“0”问题的彻底解决方案——以“#”代“0”方案履其加“#”三字规则。  相似文献   

8.
结合《中图法》类目复分、仿加加数字“0”的有关规则及分类标引实践遇到的问题,从理论层面上对数字“0”作为转换分类标准的标识作用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9.
对《中图法》类目复分加“0”唯一规则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一、加"0"问题研究概况 1.时间跨度长 <中图法>类目复分组号时的加"0"问题已存在很长时间.根据文献检索调查,早在20多年前的1981年就已被提出,但时至今日仍未获得彻底解决,成为图书馆文献分类领域一个旷日持久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于新国提出的“对加‘0’唯一规则”进行剖析,商榷其中若干观点,尤其是对“跨越”的概念、唯一性以及“跨越”与“转换”的区分等进行辨析与商榷,再次推出修订的《中图法》加“0”主流规则。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21,(9):14-25
"民族"与"传播",是两个具有很多内在关联的概念,本文对"民族"与"传播"的各自含义、两个概念以及相应的观念产生的历史背景、具体的关联理论,以及"民族"与"传播"关联性的又一种理论表达("共同体想象")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这样的梳理,对于更好地促进"民族"与"传播"研究的学科交叉,进而推动理论上的进步,均有较为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重复反映文献主题内容、昆淆类目之间的区别、对多个并列主题内容的文献不能正确归类、不按规定的仿分次序仿分,都会导致误加“0”的错误。应避免这些并非属于加“0”技术本身的加“0”错误。  相似文献   

13.
以简化的加“0”规则为依据,对《中图法》第四版“T工业技术”基本大类中按复分类型标准、加“0”数量标准和特例标准划分的各种加“0”类型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14.
从加“0”主流规则问题、单位数制和双位数制类号问题、对加“0”例证的辨析3方面,对文榕生先生文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15.
《中图法》第三版在使用过程中为了将一些具南共性的问题集中排列,因而组成了几种不同形式和适用范围的复分表,在使用上太致有“通用复分表”、“专类复分表”、“一般性问题”仿分、临近类同仿分等。在复分和仿分过程中有的加“0”有的不加“0”,如掌握不好往往会给分类工作造成一定的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中图法》类目复分组配加“0”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讨论《中图法》(第四版 )类目复分组配加“0”的规律以及可能的加“0 0”问题 ,文中结合国家图书馆书目数据给出了大量实例 ,也是对近两年《国家图书馆学刊》上发表的讨论国图数据分类标引文章的答复该文是在“《中图法》第四版及电子版‘中国地区表’的修改与说明”发布之前 ,针对《中图法》类目复分组配加“0”问题所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实例阐述了"0"在<中图法>中的作用和组号加"0"的几个具体问题,供从事文献分类人员的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王秋萍  温学兵 《编辑学报》2018,30(5):480-482
科技文献中使用“形”和“型”时,出现“×型”和“×形”2种用例,使用中存在不规范的情况。本文对当下科技文献含有“形”和“型”科技名词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比较辨析了“×型”和“×形”2种用例的科技名词,并对二者的规范使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至”是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是到、直到的意思,如:青年人、老年人以至儿童都参加了抗旱斗争。又如: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前句是表示范围上的延伸,后句是表示程度上的延伸,两句中的“以至”都是直到的意思。  相似文献   

20.
从加“0”规则研究概况、加“0”的基本问题、加“0”唯一规则及其说明与例释和加“0”规则特例及其说明与例释四方面,论述了《中图法》类目复分简化加“0”规则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