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要做好科技文稿的退修,应做好以下5方面工作。第一,科技编辑应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素养;第二,编辑认真细致地审稿;第三,写好退修信;第四,加强与作者的交流,督促文稿的退修;第五,认真核查修回稿。科技期刊编辑应重视稿件退修工作,以提高论文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张娅彭 《编辑学报》2016,28(2):137-138
探讨提升科技期刊稿件退修有效性的途径,包括培养责任编辑的退修前瞻性,引导作者重视稿件退修及整合运用退修函件书写技巧,并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为例,阐述引入动态监测模式把握稿件退修进度,以保证退修工作的高效进行.  相似文献   

3.
张静 《编辑学报》2015,27(1):58-59
阐述编辑与研究生作者就稿件问题有效沟通的方式.基于研究生作者所投稿件的特殊性,提出编辑应从增强服务意识出发采用与研究生作者电话沟通的修稿方式.认为这一方法具有提高修稿效率和吸引更多作者投稿的作用,沟通时编辑应做到对稿件内容的真正理解并做好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4.
郭红明 《编辑学报》2015,27(1):21-24
在稿件退修过程中,编辑和作者良性互动关系的建立能促进编著双方信息交换和优化,提升稿件质量,培育优质作者群体.编辑应根据自身在稿件退修中的职责、作用及要实现的预期目标来明确其角色和定位:因“人”制宜的了解者、“辅”而不越的指导者和“严”而有据的评价者.编辑应从多方面促进与作者的互动,其中:以“人”为本、强化服务意识是根本;树立公关思维、讲究沟通艺术是关键;提高职业素养、完善知识结构是基础;达成目标契合、促进共同发展是前提.  相似文献   

5.
丁敏娇  赵翠翠 《编辑学报》2017,29(3):255-256
分析高校学报编辑与研究生作者面对面修稿的优势,探讨其过程控制.认为面对面修稿有利于深入探讨专家审稿意见,有利于图表的一次性彻底修改,并可促进编辑与作者的情感交流.编辑需在修稿前进行综合评估,修稿过程中注意沟通技巧,并重视修稿要求的确认与修回后的审核.  相似文献   

6.
鉴于合著来稿署名作者在实验和论文撰写过程中的贡献及角色比较复杂,为提升稿件退修质量和效率,建议科技期刊编辑依据署名作者的实际贡献,结合论文中问题,与多位作者交流沟通,再进行汇总退修。1)明确交流对象,制作交流方案;2)与相应作者交流沟通,与实验执行人交流论文中有关材料、方法及原始数据的问题,与实验指导人沟通解决数据分析及图表中问题,与实验设计者探讨处理前言与讨论所存在的问题;3)由编辑汇总批注交流探讨信息和文字格式修改意见;4)交由执笔人进行全文修订。  相似文献   

7.
编辑如何通过审稿与退修提高综述文章的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爽 《编辑学报》2016,28(5):450-452
综述是科技期刊一种重要的文体.编辑应在审稿过程中从选题、提纲、文献、分析评价、文本等方面对综述稿件的质量做出整体评价,并从优化选题、深化提纲、筛选文献、有机组织材料、修改文本等方面分别提出修改建议,以提高综述文章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现今轻看电视的人少有,看好新媒体的人多多,而疏于关注广播和研究广播的人却不在少数,即便在传媒研究机构和新闻传播院校,研究广播媒体的人也屈指可数。这—现象发人深思。广播发展到今天,机遇与挑战并存,市场争夺烽烟四起,如何争取更多受众,让人们更加看重历经近百年风雨的广播媒体,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英国作家伍尔芙曾戏言,给人读书唯一的建议就是不要听任何建议。尽管如此,古往今来,读书人总是给人提出各式各样的读书建议。他们总是喋喋不休地向人们兜售自己的看法。读书人各有癖好,喜欢读不同的书且有不同的读法,因而就会有不同的阅读建议。这里刊出的三篇书评,布鲁姆迷恋于文学经典而强调阅读的精神体验,凯里专注于自己阅读个性而开导大众阅读,至于费德勒,以通俗文学的赞美者来和读者分享这一文学作品的文之悦。作为读书人,他们均为英美知名高  相似文献   

10.
彭兰 《编辑之友》2023,(11):21-28
在技术推动下,智能机器参与甚至主导的内容生产扩展到多个内容领域,这些内容以及内容生成的机制与模式,将影响人们对公共信息环境的认知、人的思维方式与认知行为。定制化内容生产目标聚焦个人需要,可能会带来公共议程的弱化风险。智能机器虚构的内容,既可能是机器能力有限所致,也可能是由人指示机器生成,两者都可能对人们的认知产生误导。智能机器完成的整合式内容加工,既可以集成群体智慧,扩展人们的认知空间,也可能带来混乱,干扰认知,削弱内容生产的丰富性,或催化人们的速食化内容消费,将人们的认知限制在平庸水平。即使智能生成内容会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人的被动性,但机器生产的内容本身仍有一定的创造性,人如果能利用好机器,也会形成内容生产中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11.
“福建南平校园血案”报道之后,广东、江苏等地也接连发生了同类事件,同样“富士康连环跳事件”在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下,愈演愈烈。不可否认,新闻媒体在报道这类涉及“绝望族”的报道时在新闻内容的采写、版面的编排以及深度挖掘的过程中出现了偏差。而致使这类事件产生了“维特效应”,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新闻媒体应该从职业道德、舆论导向上审视自己,给予“绝望族”更多的人文关怀,避免“维特效应”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庄艺真 《出版科学》2011,19(6):100-104
在期刊编辑实践中,邹韬奋以强烈的责任感和大公无私的精神,坚持为读者负责,坚持以质取稿。这是他所办刊物质量得以保证,并获得读者认可的关键之一。学习邹韬奋的办刊实践及观念,高校学报编辑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做到以质取稿:不徇私情、不畏威权,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篇稿件;严格执行"双盲"审稿、"三审"等审稿制度,用制度婉拒劣质人情稿;充分发挥编委会的监督作用,杜绝为劣质人情稿开绿灯。  相似文献   

13.
张莉 《声屏世界》2007,(10):58-58
抓住《新闻联播》开专栏的契机。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每年都会根据不同时期的宣传重点,开辟一些专栏节目,如2006年《新闻联播》先后开办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新农村》《知荣明耻》《时代先锋》《劳动者之歌》等主题宣传报道专栏,这些专栏需要报道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深入挖掘这些方面的典型,上稿概率较大。在此期问我们紧扣专栏主题,广泛搜集素材和线索供中央台选择。  相似文献   

14.
侯蕾 《声屏世界》2007,(5):31-32
在纪录片领域里,张以庆是一个“异类”。从1987年起开始拍摄纪录片,他并不是每一部作品都很出名,但是他的作品却总能给人们带来完全不同的震撼和思考。无论是被欧洲人视为人道主义的范本而享誉全球的《舟舟的世界》,还是引来巨大争议的讲述一只被驯化的大熊猫和它的饲养员的故事的《英与白》,甚至,当人们回过头去寻找他初期的作品时,  相似文献   

15.
近两个月来,有十几位国内媒体人因为各种原因离世。斯人已去,忧伤犹在!大众是如何面对媒体人的猝然离世的?我们还能做些什么?这也是逝者所能遗留下来的对生者的启示。笔者借助传播学理论,通过内容分析、数据挖掘等方法,从网友们纷繁多样的网络情绪表达、话语表达和仪式行为中,寻找和发现能够引领我们的精神价值认同和生命健康启迪。  相似文献   

16.
移动互联网语境下的人-物联结形塑了一种跨介质的数字交往。文章认为,人类与媒介物、数码物在感知和实践上的边界耦合,既不同于控制论传统中将信息视为一种实体来消解人类身体(碳基)与智能机器(硅基)之间的介质区别,也不同于哈拉维意义上的赛博格将人与智能机器视为一种共生合成体。跨介质数字交往在构成论意义上,以诠释、伴随以及自反性等多元维度,重构着人类与数字人工物之间的关系生态,由此延展着人类关于日常生活的认知、时空体验以及价值系统,并有助于进一步反思技术操纵/主体意志的二律背反问题。  相似文献   

17.
实现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之一。本文认为,优秀的电视作品具有很强的舆论引导功能和示范作用。就纪录片而言,在创作拍摄时要多关注现实题材,像三集纪录片《山路弯弯》就把脱贫攻坚的故事讲得非常生动和感人,无论是内容选择、角度把握,还是人物刻画,作品都体现出了很强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  相似文献   

18.
新闻学生是传媒业未来的生力军。这些即将进入媒体工作的传媒新兵,应该如何迈好步入职场的第一步?又该如何在新闻理想与现实的落差间把握好职业方向?传媒专家、资深媒体人范以锦先生十分关注对传媒新生代人才的培养,他在新浪和腾讯微博(@范以锦)同步开辟“新闻学生茶座”,以新闻学生的就业问题为切口,与自己指导的硕士研究生世笑瑾(@世笑瑾)展开对话,并延伸探讨了如何看待传媒业及相关机构对人才的需求,修炼媒介素养对坚守自己的志向有何作用等问题。他们的观点和看法,对新闻学生和青年新闻工作者或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