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作为探索两岸交流合作先行先试的示范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平潭的发展需要国家给予特殊的经济政策支持,尤其是综合优惠的税收安排,更是平潭招商引资所必需的政策软环境,对于促进平潭的经贸发展、推动经济先行区地位的确立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两岸一中"与台湾海峡经济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台湾海峡两岸十几年来经贸发展迅速,台湾经济与祖国大陆经济关联密切.正在形成的东亚经济一体化"10 1"和"10 3",将进一步削弱台湾的经济竞争力,台湾经济只有融入祖国大陆经济才有出路,海峡两岸经济一体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反分裂国家法>已经从法理上确认要促进两岸关系发展、推进两岸和平统一,由海峡东岸的台湾、海峡西岸的福建以及浙江南部、广东东部、腹地江西中东部地区构建成的台湾海峡经济区,也就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3.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无论是海峡东岸的台湾还是西岸的福建,都面临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产业人口的变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确立的宏观大背景下,比较海峡东西两岸台湾和福建人口的产业区域分布,福建在进行产业布局时要结合人口的产业区域分布特点,制定人口政策.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提高海峡西岸经济区竞争力,最终实现两岸经济长期合作双赢的新格局。文章结合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区域优势,分析了温州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必要性、目标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五缘"理论学说包括亲缘、地缘、文缘、商缘和神缘,是植根于五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和华商实践,立足现实,面向海外而创立的新理论.本文阐述了"五缘"理论是海西发展的社会资本,是海西发展的人才库和产业链,是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理论基础.有利于闽台交流与合作,促进两岸商贸往来和经济增长,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保持血脉相连,有利于两岸和平统一,促进社会和谐.同时强调建设与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区,须加强和发挥"五缘"优势,以东方管理"三为"(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思想为核心,以"三和"(人和、和合、和谐)为目标,构建科学、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海峡西岸经济区.  相似文献   

6.
《海峡两岸投资保护和促进协议》为促进两岸投资提供了制度化、法律化的保障,其设计的创新性制度是两岸“求大同、存小异”的体现。但鉴于两岸现有的政治关系,协议中的一些规定仍然比较原则。为进一步发挥协议的作用,应制定相应的落实措施。福建省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主体,可以在这一问题上先行先试,通过转变政府职能、以平潭作为试点和完善相关法规等途径落实协议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始终保持紧密的经济合作关系。随着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的确立,海峡两岸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将越来越密切。而作为经济发展推动力的人力资源重要的供应站——高职教育,同样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海峡西岸与台湾高职只有充分进行合作办学,发挥二者的优势互补作用,才能更好地为两岸不断深入的经贸合作服务,同时迎来新的发展高潮。以福建作为海峡西岸的代表地区,对海峡两岸高等职业院校合作办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初步的探析,提出较为合理的建议是本文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龙岩是近年来海峡西岸经济区新兴的投资发展环境最优的区域之一.与此同时,投资环境的显著改善极大地推动龙岩对外招商引资和项目成功对接.在此情形下.龙岩基于"6·18"平台积极开展区际产业对接并取得初步成效.而当前两岸经贸关系新发展为龙岩开展与台湾相关产业对接提供良好机遇,为此,在探讨台湾向龙岩对接的主要产业的发展现况及特征基础上,应积极推动龙岩与台湾开展相关产业对接.  相似文献   

9.
福建教育学院认真学习贯彻《福建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精神,把开展台湾基础教育研究作为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服务、为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服务、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依托继续教育研究室,组织开展台湾基础教育研究工作,努力在海峡两岸教育交流合作先行先试上积极作为。研究课题包括台湾基础教育情况、台湾基础教育政策、台湾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情况、台湾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台湾教师培训机构情况、闽台基础教育关系、台湾中小学各学科的教材教学情况研究等。为扩大台湾基础教育研究成果,学院专门编印《台湾基础教育研究》丛书,供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师进修院校和中小学校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两岸关系的转暖,两岸在经济、教育和文化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和密切,大陆财税政策如何促进两岸教育交流水平和发展,进一步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扩大海峡两岸教育、文化、科技与人员往来,促进建立稳定的两岸教育发展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温州要考虑如何与福建、广州、台湾进行经济分工协作,考虑如何与海峡东岸经济区——台湾、长三角、珠三角区域进行对接,把区域一体化作为经济增长的推动力,主动与福建省联手,加快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争取在国家的区域规划布局中找到温州的位置,进而带动行业规划从而,借台湾之力发展温州经济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抉择。  相似文献   

12.
论加快"闽南金三角"崛起的战略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包括厦门、泉州和漳州三个地级市的闽南三角洲,是福建省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极和核心区域,并且日益成为福建省新型生产中心与制造业基地、先进制度与技术的创新源以及海峡西岸重要的都市连绵带。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日益加快的背景下,进一步发挥闽南地区的区位、经济和人文优势,跨区域整合互补资源,促进“金三角”崛起,既有现实需求,更具长远的战略意义。其战略意义主要是有利于: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东部发展战略实施;实现城市联盟和形成闽南城市群;打造福建“金南翼”和强化“增长极”;北接“长三角”和南连“珠三角”;促进福建产业集群升级和构筑福建先进制造业基地。  相似文献   

13.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安徽参与长三角分工合作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一个重点,既能加快安徽的发展,又可以为长三角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提供广阔的空间。就皖江示范区与长三角协调发展的客观必然性、皖江城市与长三角区域合作的经验、皖江城市参与长三角区域合作的未来目标和合作机制的创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长三角区域金融业区域合作和分工协作是长三角共荣的关键。江苏金融业参与长三角金融合作,应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区域金融合作,积极利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融资功能,鼓励外资金融机构到省内各大城市开设分支机构,大力推进江苏现代化支付清算系统建设,提高结算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5.
区域文化认同的建构将有利于区域合作的推进,从文化认同视角探讨泛长三角区域合作的基础与阻力是对区域一体化发展进行更深层次把握的需要。安徽与长三角地区亦已具备的"归属性"、"回应性"、"功能性"文化认同是泛长三角区域合作的基础,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行政区利益认同的阻碍,地域文化观念等差异的存在又是区域文化认同构建方面所面临的困境,也是泛长三角区域合作中的阻力所在。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政策协调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进入了国家战略层面的推进阶段。加强政策法治环境建设,优化发展环境是实施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战略的必然要求。通过区域内的政策协调,解决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一些制度障碍和发展难题,是保障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顺利进行的必要手段。为此,建议要尽快建立保障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合作的法律法规;大力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改革现行的区域发展协调机制,提高推进区域合作的效率;制定区域协调发展"公约",推动区域的协调发展;整合区域政策,完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共同市场;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行政干预,加强市场引导、管理和服务。  相似文献   

17.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作为国家层面的一项重大区域发展举措,不仅有利于推动海峡两岸的交流与合作,而且有助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建设服务广大中西部地区的综合开放通道。关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现有研究主要是在区域发展战略、功能定位、区域对比以及具体的提升策略方面,缺少从管治角度进行的分析。基于此,首先对管治理论进行了简要的综述,分析了海峡西岸经济区所面临的区域协作问题,并就其多中心区域格局下的空间协调和管治构建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建设一个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中央关于加强两岸交流合作,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重要战略部署.这种战略部署,赋予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以深刻的政治内涵.本文试图从政治学视角出发,探讨研究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政治学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9.
海峡两岸旅游合作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峡两岸旅游合作是区域旅游合作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发展可分为起步期、磨合期、发展期等3个阶段,海峡两岸旅游合作动力机制包括自动力机制与他动力机制,他们共同推动海峡两岸旅游合作发展,动力机制所激发的旅游合作主体即政府、企业、民间组织的利益关注点的不同,将使不同的旅游合作主体主导旅游合作。目前,两岸旅游合作应逐步从“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政府引导”转变,做到政府归位、企业到位、民间组织补位,从而实现海峡两岸旅游合作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20.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市场主体的角度,分析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市场主体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注重县域发展、加强区域协作、整合区域文化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