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上级宏观领导,校长全面负责,支部保证监督,教工民主管理”这种“四要素”的理解,是对校长负责制的误解。校长负责制的基本含义应该是校长全面负责。  相似文献   

2.
“负责制”不是“代理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实施的校长负责制还是一个半截子工程,尚未建立起完善的运行机制。校长缺少权力和滥用权力的倾向并存,监督不力和监督太滥的现象同在。特别是许多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为了确保自已在实施校长负责制后的地位,将本应下放给校长的权力攥住不放。这可谓“你放风筝他牵线”,校长成为了教委主任在中小学的“代理人”,“校长负责制”变成了“校长代理制”。  相似文献   

3.
“上投宏观领导,校长全面负责,支部保证监督,教工民主管理”这种“四要素”的理解。是对校长负责制的误解。校长负责制的基本含义应该是校长全面负责。  相似文献   

4.
“校长负责制”是现阶段学校管理的一种领导体制,是由校长全面负责,党组织监督保证,教代会民主管理的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学校的决策权、人事权、财经权、奖惩权等都集中在校长手里,这就要求校长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一个好校长,才有可能办出一所好学校。  相似文献   

5.
“校长负责制”是现阶段学校管理的一种领导体制,是由校长全面负责,党组织监督保证,教代会民主管理的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学校的决策权、人事权、财经权、奖惩权等都集中在校长手里,这就要求校长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一个好校长,才有可能办出一所好学校。  相似文献   

6.
从分析校长负责制理论基础以及总结建国后中小学领导体制演变历程,论述为什么要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负责制三要素的内涵是:校长全面负责是核心,党支部保证监督是根本,教职工民主管理是途经。说明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具体内容、形式与要求。  相似文献   

7.
古人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校长流动既是防止校园腐败的滋生,也是对校长的保护。作为学校里最大的“官”,加上校长负责制的“尚方宝剑”.校长的权力在校园内是至高无上的,虽然也有工会、职代会等组织形式的制约,实际上往往名不符实,并不会对校长造成多大的监督效果。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校长负责制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经历了由理论提出—政策层面确定—法定化的兑变。目前,在我国行政体制、财政体制、人事制度教育理念等发生深刻变革的环境下,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存在诸如现行法律和政策缺乏具体实施细则,财政权、人事权上移导致校长的部分权力无法落实,对校长负责制的实施缺乏必要的监督保障机制等问题。在新形势下,应明确中小学校长负责制的内涵,形成相应的制度体系,明晰政府职责,提升现代校长自身的素质。  相似文献   

9.
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依法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明晰党委书记和校长的职权是这一制度得到全面落实的基本保障,在简要分析了现状后,从明确党委领导是集体领导而不是书记一人领导;处理好书记与校长的关系;明确书记、校长的职责;完善党委会议事制度;强化监督检查和制订相应实施细则等方面分析高校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相似文献   

10.
一、校长负责制的概念界定与过去一样,近十年来学术界在校长负责制的单一性概念与结构性概念之争鸣继续上演,包括对校长负责制内涵与外延也没有达成共识。总的来说,分为以下两种观点。1.校长负责制是单一性概念萧宗六、余白等认为校长是学校行政最高负责人,是学校法人代表,对外代表学校,对内全面负责学校工作,有学校管理自主权。余白更指出校长负责制就是“校长全面负责”,“校长全面负责”是校长负责制的唯一内涵,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学校教育体系中,小学校长作为学校教育管理体系的负责人,对一个学校的发展方向有重要的影响。主要从校长的办学理念、教师专业成长、教师参与管理等方面分析现行部分小学校长负责管理体制存在的几个具体问题,进而从改进小学校长办学理念、提升其专业化水平、注重与教师交流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校长培训质量,应通过校长培训机构的资质认定和准入制度,建立不同级别、开放、多元的校长培训专业机构体系。采用市场机制,促进竞争,优化培训资源,建立各具特色、高效的校长培训专业机构体系。加强管理,定期评估,保障合格的校长培训专业机构体系。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给传统的教育模式带来了新的挑战,也给高职院校的班主任辅导员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增加了工作的复杂性。班主任辅导员应当抓住机遇,充分运用新媒体的优势,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水平,做好大学生的日常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校长培训的目的是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在教学管理实践中有效应用教学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因此,评价校长培训的效果,在强调参加培训校长人数、合格率等指标的同时,更应该关注校长参加培训后,在教育教学中应用所学知识的绩效。促进校长教育管理能力培训迁移,应当从完善制度,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加强培训的可持续性,加强培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5.
校长负责制不是一长制,它是由校长的全面负责,党支部的监督保证,教代会的民主管理三方面组成的有机整体。在实现过程中,一要防止片面认识和不良行为,二要正确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高校承办中小学校长培训,目标应该是高级研修的骨干校长,这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内在机制:其一,骨干校长高级研修具有不同于其他校长培训的特点;其二,高校在骨干校长高级研修领域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当前高校承办校长培训涌现的问题主要来源于对象偏差和认知偏差,提高校长培训的实效性也应该从这两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7.
校长培训模式的建构,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复杂过程,涉及到校长培训工作相关的方方面面。校长研修共同体培训模式,是在充分认识现代校长培训性质和特点的基础上,以学校管理实践为依托,以校长个性发展为目标,借助校长集体智慧,提升校长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校长培训模式。它是促进校长个性发展的有效路径,能够破解校长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难题,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18.
副校长是校长的助手,在深化课改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提升副校长的领导力是落实课改的关键。主题培训是提升副校长领导力的主要途径;转变观念、发挥作用是提升副校长领导力的关键;完善管理是提升副校长领导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当今教育界,不乏一些教学能力非常强的校长由于教师的不满而无法开展工作,被主管机关忍痛割爱或免职或调任,从而为教育教学带来影响和损失。究其原因是校长的领导方式和为人处事挫伤了教师的情感,即校长与教师的人际关系不和谐。畅通沟通渠道,提高沟通技巧有利于校长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而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校长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20.
邹丹 《培训与研究》2005,22(5):86-88
中小学校长担负着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引领职责,其自身必须要认识并实践“校长”的角色规范和要求,也即增强“校长”的角色意识。从当前来看,就要加强领导意识、学者意识、资源意识、特色意识和协同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