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世仪 《集邮博览》2010,(10):56-57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1959年10月1日我国发行纪7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第五组)》"开国大典"邮票,一套一枚。邮票图案采用中国画家董希文创作的革命历史油画《开国大典》。单色、雕刻版印刷,原画神韵不减,备受集邮者青睐。  相似文献   

2.
邮票原图     
《集邮博览》2013,(9):28
  相似文献   

3.
1995年8月1日,原邮电部在沈阳军区试点发行了票名为《神圣的使命》义务兵专用邮票。图案为八一军旗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礼兵和我军现代化兵器等内容。此票由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创作室杨谷昌先生设  相似文献   

4.
5.
谢骏 《上海集邮》2001,(5):13-13
J170-1“张闻天同志肖像”图为一位面目清秀,充满慈祥和容智的老人。笔者最近参观无锡市张闻天旧居时,无意中发现了一幅张闻天在1976年春天摄  相似文献   

6.
1976年4月9日,我国发行的T12-1邮票,图案描绘的是医务人员使用针刺麻醉进行手术的情景。1958年由我国医务人员在前人的经验基础上首创。1971年,我国向世界公布了这一医疗卫生科学新成就。  相似文献   

7.
克东 《中国集邮》2001,20(7):22-22
1968年底,毛泽东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最新指示,12月22日的(人民日报)刊登了《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报道。自此,一场轰轰烈烈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在全国蓬勃展开。知识青年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以及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这一中心思想,成为“革”期间美术创作的主题之一。当时署名为“上海市逸中”的《毛主席的红卫兵——向革命青年的榜样金训华同志学习》水粉画(见下图)就是代表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8.
J182-2“秋瑾”的主图是她身穿和服的半身像。据邮票的设计介绍,主要是依据照片资料,以主要照片为准,适当参考其他照片适度加工而成。但是“主要照片”究竟是哪张,并未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9.
克东 《中国集邮》2001,(6):10-10
打开“革”美术史,回顾那些久违的作品,过来人会联想到那段扭曲的历史。但以今天的眼光看,它蕴藏的史学价值是不容忽视的。后人可以否定历史的某段,但却不能割断历史。“革”美术作为那个时代特有的艺术,自然在“国家的名片”——邮票上得到反映。考证那一时期邮票的原图,是新中国邮票、特别是“革”邮票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克东 《中国集邮》2001,(8):14-15
1967年10月1日,北京中国革命博物馆举办“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亮了安源工人运动”展览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幅油画就是《毛主席去安源》。随后,各地报刊均刊载此画,还印制成各式各样的印刷品发行,印量高达9亿多张:1968年8月1日,发行了文12(毛主席去安源》邮票,由孙传哲、万维生、李大玮设计,票幅40&;#215;60mm,影写版印刷,印量5000万枚。此票发行后,为了不因油墨过重而玷污画像,保持画面完美,邮电部曾发出“在贴用邮件时不予盖销”的紧急通知。后来在周总理的干预下才予以改正,可谓中外邮政史上的奇闻。  相似文献   

11.
邮票设计者殷会利在《张闻天纪念邮票设计谈》《集邮》1990年第8期)中,只是笼统地叙述了J170—1“张闻天肖像”所用的原图:面带微笑,戴着眼镜,衣着简朴,具有革命家大无畏的气魄,学者的儒雅和渊博。  相似文献   

12.
3432页《J67-2邮票的原图》一文,着重介绍了鲁迅与青年木刻家交谈这帧照片的由来,但没有说到J67-1的原图。恰巧笔者手上有一篇剪报文章,标题为《鲁迅的断发照》,并配有照片(图1)。将这幅“断发”照与J67-1(图2)相比较,人物形态和所着服装基本相同,邮票设计者是否根据此照片重新绘制?  相似文献   

13.
为纪念我国于1997年7月1日起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邮电部计划从1995年起发行“香港回归”系列邮票。该系列的第一组《香港风光名胜》已于1995年11月28日发行,4种邮票分别描绘了维多利亚海港、中环广场、文化中心和浅水湾的风光。  相似文献   

14.
《集邮博览》2008,(8):124-124
在奥运会即将召开之时,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特展厅以全新的面貌向社会开放。特展厅展品虽然仍然以邮票设计原图为主,但与以往有所不同。本次遴选的展品全部是我国老一代专业邮票设计家设计的体育题材邮票图稿,其中包括  相似文献   

15.
1849年7月1日,比利时发行首套无国家铭记邮票,共2种,无齿,图案都是利奥波德一世国王肖像(参见010820),刷色与面值分别是棕10分(图1)、蓝20分(图2)。因为这套邮票图案左下角的大肩章特别显眼,所以被集邮者习称为"肩章邮票"。在由比利时邮商协会编辑出版的荷兰文和法文双  相似文献   

16.
现在,在新邮票发行时,往往邮票的原地以及相关地要举行邮票首发仪式,但在一些邮票首发式上,揭幕后见到的是“邮票”,还是“邮票图稿”?还要打个问号。下面把从网络上获得的一些…邮票图稿’首发式”图片,在此“晒一晒”,希望能引起邮票首发式主办方及集邮爱好者的关注,以避免再出现名不副实的邮票首发式。  相似文献   

17.
J67纪念邮票是为“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周年”而发行的。这套邮票共2种,其中20分一种采用摄影作品经邮票设计家再创作而成。以往在各类权威性的邮票目录中,此套邮票的原作摄影者是谁均未作注明。不久前,上海《文汇报》“笔会”副刊刊载一篇署名沙飞的短文《我最后见到鲁迅先生的一天》,“J67”20分邮票的摄影情况得以披露。这篇文章的有关章节,在1998年第4期《喜剧世界》上也有刊出。  相似文献   

18.
由我国著名邮学家吴凤岗主编,北京市集邮协会编的《实用集邮辞典》第134页上有“邮资图”条目,内容如下: “印在邮制信封、明信片和邮简上的邮资图案称邮资图,按我国邮电部规定:此种邮资图只能作为该图的信封、明信片、邮简纳付邮资的凭证,剪下后另贴在其它邮件上无效。”在第135页上有“邮政明信片”条目,内容为: “即有邮政部门发行的明信  相似文献   

19.
20.
由于两岸在音译上的差别,海峡彼岸的集邮爱好者把大陆的"极限片"称之为"原图卡"。虽然彼此称呼不同,但从国际邮展对极限片的规则要求来讲,叙述内容和制作方法却是如出一辙。 台湾原图集邮开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年"台湾省邮政部门"以"台湾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古物、字画为题材,有选择地发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