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德格尔对自然科学的诠释学理解——立足于“此在”即人的存在及其活动理解和认识自然科学,有助于沟通与弥合现代西方哲学的两大思潮——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在事实与价值、客观与主观、科学与人文等重大问题上的分歧和冲突,与此同时也提供了迥然不同于长期流行的实证主义科学观的对自然科学的一种新的诠释,开启了“另一种科学哲学”——科学诠释学的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是解决中药现代这种理论进行了一定的诠释.  相似文献   

3.
概念是科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基于科学教育的研究视角,通过梳理概念和科学概念经典定义,对两者进行了进一步诠释;介绍构成概念的五个要素及其在科学教育中的作用,希望能为自然科学概念教学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李明玉 《科教文汇》2011,(22):53-54
概念是科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基于科学教育的研究视角,通过梳理概念和科学概念经典定义,对两者进行了进一步诠释;介绍构成概念的五个要素及其在科学教育中的作用,希望能为自然科学概念教学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科学作为探索世界的本质、联系及其运动规律的真理性活动,基于其研究对象的差异等因素,基本划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然而,由于科学研究对象的有机整体性、研究目标的一致性、科学实践的整合性等特征,表明了这种划分的相对性。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类认识能力进一步增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正趋向高度的融合与统一。  相似文献   

6.
著名启蒙思想家产复是我国近代倡导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汇流的前驱。他好以“物理”诠释“政理”,好以天演之学研究中国社会,其目的在于论证变法维新,自强保种,救亡图存,充分表现了他的强烈爱国主义热忱,也显现他在世界科学大潮中的重要地位。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共性和个性,指明二者在新世纪将出现“双向互奔”的强大潮流。  相似文献   

7.
赵静  陈文勇 《情报科学》2007,25(11):1613-1616
情报学知识与自然科学知识都具有反身性。但两者的反身性有很大差别,前者不仅影响知识研究的方向和效应,还可能改变理论命题本身;而后者更多的是对知识运用效应的反思,研究内容相对独立于社会的主观渗透。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社会变量的渗入程度和研究对象的各自特性。  相似文献   

8.
“理解”与“解释”一直是作为相对独立的术语出现的,理解与解释也成为精神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对立的因素之一,精神科学与自然科学方法论之争也多源于对理解与解释的辩驳。有着科学与诠释学双重理论基础的科学诠释学的提出与建立,基于理解的三个模式与解释的三个阶段及应用的诠释学分析,表明了整个科学无一不是处于诠释学的反思范围之中,科学诠释学关于理解、解释与应用三者的辩证统一,更大程度地弥合了传统精神科学与自然科学截然二分的裂隙。  相似文献   

9.
海伦.朗基诺从重新诠释传统科学客观性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新的科学客观性思想,认为科学探究中有主观、非经验主义的因素存在,科学的客观性依赖于科学共同体对研究成果评判质疑的程度和范围。尽管她的科学客观性思想存在一定的内部矛盾,但是这种强调社会化、情景性的新的知识范式对于改变未来科学的知识图景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科学发展的历史事实,首先从科学认识主体、科学认识本质以及科学认识结果三个方面阐述了自然科学的与境性。在此基础上,从认识的对象、认识的主体际性等方面分析了科学认识的客观性,从而指出自然科学是与境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一、二十世纪自然科学的四大发现在谈生物学的未来之前,应该先谈谈生物学已经达到的成就。让我们放宽视野,在广阔的自然科学和哲学背景上来看看生物学取得的主要成就的意义。生物学在十九世纪就对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恩格斯概括了作为辩证唯物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的三大发现: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的发现和达尔文进化论的确立。在这三大发现之中,生物学的成就就占了两项。到了二十世纪,自然科学取得了更加伟大的进步,这种进步大大  相似文献   

12.
基于问卷调查,结合指标的描述性统计与结构方程模型,对自然科学、人文社科两类学术虚拟社区的知识共享行为影响因素进行对照分析.发现,各影响因素在两类学术社区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自然科学社区的成员信息性动机较强,而人文社科社区成员的参与则更多出于心理性动机;成员间的信任对两类社区的知识共享行为均有显著的正的影响,同时,自然科学社区成员更重视社区管理的有效性;两类社区中,成员的身份特征对浏览行为有积极影响,而自我效能对发帖行为有积极的正的影响;对于积分、等级、荣誉称号三种常用的激励形式,自然科学社区成员更认同前两者,人文社科社区的成员则更认同后两者.基于此,对不同学科领域学术社区的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梅 《知识窗》2007,(11):44-45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科学拥有诠释世界万物的能力。人类实现了空中飞行.研究出治愈百病的方法。等等这些事实都使人们为自然科学的伟大力量而感到惊讶.尽管世界许多现象都得到了解释,然而我们不得不叹息在现今有限的科学知识范围内,科学家们并不能解释所有的自然现象。至今,  相似文献   

14.
现今企业间竞争日益呈现出动态性的特征,市场需求变化和竞争互动不断改变着竞争优势的内容,以谋取新的优势为目的的战略创新自然就成为引人瞩目的课题.价值创新理论向我们诠释一种破坏性战略创新逻辑,将战略创新研究推向高潮,但这种理论还有一些不完备之处,很可能误导企业的战略决策.通过对比超越竞争和超强竞争两种战略逻辑来多角度地审视战略创新,探讨战略创新的潜在障碍和风险,分析战略创新的模仿障碍及其可克服性,在此基础上讨论战略创新所创造的竞争优势的时效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省级自然科学基金管理体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省级自然科学基金管理体制经过二十多年的运行和不断改进,为自然科学基金健康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省级自然科学基金在现行的管理体制下,对地方科技资源进行了有效的配置,在提升本地区原始创新能力和高素质人才队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对我国28个省、市自然科学基金的管理机构、现行的项目资助体系及运行机制进行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省级自然科学基金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普罗科菲耶夫(CEPгEйCEPгEEBичпP0KOφbEB)(1891~1953)是前苏联具有世界代表性的现代作曲家,钢琴家.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钢琴音乐作品,其钢琴音乐作品既有时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继承的一面.也有大胆创新及确立其特有风格的一面.其钢琴音乐具备五种特性:1,古典性;2,现代性;3,触技性:4,抒情性;5,怪异性.普罗科菲耶夫擅长以钢琴来表现音乐意象,并将其特有的野性特征以打击乐般的强烈节奏表现出来,这种打击乐式的诠释,充分展现出钢琴的另一番风貌,并为后世的作曲家提供新的节奏语法及观念,因此在钢琴教学,演奏中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一 科学发展过程中,由于科学内部的原因,科学家经常会犯错误、会遇到失败,这种失误会导致科学发现、科学承认和对科学发现应用价值认识的延误,造成科学遗憾.在各门自然科学的发展历史上,科学遗憾的事例是很多的.  相似文献   

18.
<正>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日前揭晓,中国科学家今年依然缺席科学类奖项。早在2001年,杨振宇曾预言,20年内,中国在自然科学领域肯定能有人获奖。而今,如何看待这一预言?我国自然科学领域何时能实现零的突破?去年莫言斩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公众对于中国人冲击诺贝尔科学奖的信心有所提振。对于国人之于诺贝尔奖的这种急切的渴望,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光灿教授认为,这种关注可以理解,但不必太过。  相似文献   

19.
陕西省自然科学学会研究会是全省自然科学学会工作者自愿组织的学术性群众团体,是公益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是陕西省科协的组成部分."研究会"的宗旨:团结组织广大自然科学学会工作者,开展对自然科学学会工作的研究,探讨自然科学学会工作的特点、发展规律、运行机制及基本理论,并不断总结交流学会工作的经验,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为建设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有中国特色的学会,为加速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其业务范围:一、开展学术交流和自然科学学会基本理论研究,活跃学术思想,增强学会活力,促进学会改革;二、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继续教育,努力提高学会工作者的业务管理水平;三、编辑出版学术刊物,举办为学会和科技工作者服务的非企业性服务机构;四、向党和政府反映专兼职学会干部的意见和要求,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举荐人才、表彰奖励在学会工作中取得优秀成绩的学会工作者;五、促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学会之间的联系,促进交叉学科的发展;六、加强省际间以及港、澳、台学术团体和科技工作者的友好联系与交往.  相似文献   

20.
当前的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呈现一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携手共进的局面.本文从社会科学中社会建构论视角,考察气候自然科学知识、IPCC报告以及各种社会行动者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回应行动这三者所包含的社会建构特征,得出结论:这种社会建构论视角下的气候变化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从社会科学研究气候变化问题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但它仍不足以完全解释气候变化研究的复杂性与异质性,因为它至少忽视了气候变化问题中同样起着重要作用且有其自身生命力量的非人类物质行动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