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大学生就业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基础性工程.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存在覆盖范围狭窄、制度不完善、保障体系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当务之急是要通过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就业保障制度、调整毕业生就业政策、完善大学生就业信息网络等途径,逐步建立较为完善的大学生就业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的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都发生转变,大学生面临就业紧张的严峻问题:高校教学内容及体系难以跟上市场需求变化,缺乏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培训;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缺乏政策支持;部分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偏差,没有得到正确引导。而大学生就业路径创新促进社会稳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举措,想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必须从创新大学生就业路径着手:经济新常态下的首要任务是加速经济转型升级与结构调整;在完善教育体系的同时开拓就业市场;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就业促进机制;大学生积极转变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3.
我国已形成了一套大学生就业促进法律体系,这对促进大学生就业有一定保障作用,但也存在政策文件多、法律规定少、主体职责不清、规定过于原则等问题。目前,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已不适应形势需要,应该考虑由国务院制定《大学生就业促进条例》。立法中要注意处理好政府责任、高校职责、就业工作转型及大学生就业群体的政策支持等问题,同时在实践中完善配套政策,加强执法检查和政策落实的监督检查。  相似文献   

4.
农村大学生因社会资本弱势而面临的就业风险,已对其个人、家庭、社会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政府应从营造公平竞争的大学生就业环境,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农村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加快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对高校毕业生的社会保障等途径入手,消除社会资本消极作用,为农村大学生创造一个公平的发展环境,促进其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5.
宏观经济政策与大学生就业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一些政策制度的不完善、不科学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就业难。垄断性行业收入畸高,刺激了大学生的攀比心态;收入的地区差异偏大,加速了大学生向主要劳动力市场集聚就业;中小企业在经济刺激政策中受益不多,导致"无就业增长";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结构性失业等。促进大学生就业,就要厘清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确立"就业优先"的战略目标;调整收入分配差距,消除劳动力市场分割;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加快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积极调控房价,完善住房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6.
扩招以来的大学生就业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理性选择制度主义通过引入行动舞台、行动者等概念来分析特定制度安排下的行为,有助于客观评价大学生就业政策。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源于就业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及各行动者的机会主义行为,而这些都源于制度本身的不完善。故需要在规范各行动者的行为和加强就业政策与社会保障政策的统一性上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7.
从促进城乡一体化的视角,基于城乡人力资源一体化探讨通过构建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提升劳动者的就业技能、提升工作福利以实现体面就业,进而促进农民市民化。重点探讨对城镇化催生的大量待转移劳动力、产业内现存低技能存量劳动力、新增劳动力的就业和创业扶持。该就业服务体系由就业信息服务体系、就业技能培训体系、创业指导体系、劳动与社会保障体系构成。促进该体系的良性运行需要积极和消极的就业保障政策并行,其中积极的政策包括建构完善的劳动力市场、就业奖励金制度、职业准入制度、就业公积金制度;消极的政策指失业保险与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8.
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达652万,与此同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企业用人需求总量减少,导致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极为严峻。当前,我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尽管已有一些有关促进就业、保障劳动者就业权益的法律制度可依,但也存在政策文件多、法律规定少、主体职责不清、规定过于原则等问题。我国应当通过系统和具体的立法健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法律体系,完善反就业歧视、高校毕业生的社会保障,以劳动合同为方向改革就业协议和完善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体系等方面的具体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9.
“三全育人”教育理念为提升和促进新时代大学生就业教育提供新的思路,高校大学生就业教育应是一个系统的、连贯性的教育,而不应该独立于学科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之外。当前,大学生就业教育存在“全员育人”的体系不完善、“全过程育人”的设计不全面、“全方位育人”的融合度不高等问题。对此,高校应在“三全育人”视域下进行顶层设计与系统布局,聚焦教师,开展全员就业服务育人体系;聚焦学生,体现学生就业育人的全过程;聚焦环境,塑造全方位就业育人环境,探索高校大学生就业教育的“全员化、全过程化、全方位性”的大学生就业教育新路径,从而促进学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10.
中日两国在高校大学生就业促进政策上既有相似性,也存在差异性。相似性主要表现在政府主导出台政策、就业难、部分法律法规的制定以及注重职业资格能力培养等四个方面;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两国制定高校大学生就业促进政策的起点、法律法规、体制环境、实施情况、评估体系和信息发布渠道等六个方面。通过研究比较,发现我国在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促进政策方面存在宣传力度不够、配套政策不齐全、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政策实施远离初衷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