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苏格拉底作为西方启发教育思想的滥觞,其"产婆术"教学法注重知识的引导和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对于普通高校课堂教学意义重大。分析"产婆术"教学法的理论精髓,并以此为理论基础,对我国当下普通高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尝试为相关教学方法的改进提出积极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知信行"理论为基础,结合公共艺术教育的特点,从区域化艺术教育、专业特色艺术教育以及特色实践艺术教育的角度出发,构建基于"知信行"模式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特色化路径,旨在为提升高校公共艺术的特色化教育水平提供指导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知信行"理论为基础,结合公共艺术教育的特点,从区域化艺术教育、专业特色艺术教育以及特色实践艺术教育的角度出发,构建基于"知信行"模式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特色化路径,旨在为提升高校公共艺术的特色化教育水平提供指导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陈雪玲 《广西教育》2010,(16):60-61
课堂之于教师,犹如田野之于农人、舞台之于演员,从孔子的"愤悱启发"到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几乎古今中外所有教育者都试图破解课堂教学的奥秘。但怎样的课堂才是完美的课堂?这成了不少教师心头挥之不去的疑问。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多年的我,  相似文献   

5.
陈静娟 《教育》2013,(9):54-55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学生做出相应的回答。古希腊著名教育家苏格拉底把提问法又称为"产婆术",他说:"我是不以知识授予别人,而是使知识自己产生的产婆。"而提问正是"产婆术"的核心。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到:"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如何导  相似文献   

6.
苏格拉底"产婆术"与孔子启发式教学思想的程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格拉底"产婆术"和孔子启发式教学思想开创了启发式教学的先河.本文通过对两者的程序及功能、特点进行分析比较,阐述其对现代启发式教学程序设计与应用的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结合具体的哲学教学,反思"产婆术"教学法及其实践,既有利于从本质上掌握这种教学法的精髓,又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发展。因此,应从三个方面关注"产婆术"教学法的相关问题,即"产婆术"教学法溯源、"产婆术"教学法新悟、"产婆术"教学法个案分析,为哲学知识教学注入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8.
在柏拉图的代表作《理想国》中,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是一种重要的形式并贯穿于对话的始终。本文主要借助于著作的第一卷关于正义的辩论介绍"产婆术"的运用,以此希望对"产婆术"这一教学方法有更深更正确的了解与判断,来更好的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9.
孔子和苏格拉底是中西方文化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智者。孔子作为儒家思想代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苏格拉底和孔子一样,从未著书立说,但是他影响着整个西方的哲学思想。孔子的"启发"艺术与苏格拉底的"产婆术"虽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是两个教学方法的背后又蕴含着巨大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0.
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原则”与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简要地回顾了孔子和苏格拉底的生平.对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原则"和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分别作了介绍.将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原则"与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之间的异同作了多角度的比较,指出了"启发式教学原则"比"产婆术"更科学的一面.  相似文献   

11.
说来黄河清先生的这本书作为某门选修课的推荐书目,早在三四年前就已经买下了,只是当时对当代艺术没有太大的兴趣,买来就被搁置了,然后毕业完整的托运回家,工作后搜罗了不少电子书,此书也在其中,幸好没有再次错过,否则也是一憾事。  相似文献   

12.
现代艺术令人瞠目的表现形式不由得使人们质疑它的合理性,而这种质疑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殃及到艺术本身。于是"艺术的终结"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种理解艺术方向的新观念。然而"艺术的终结"在提出者黑格尔那里并非指艺术作为一种人类文明形式的结束而是其它,现代艺术也只是意味着艺术的"人类中心主义"理解方式的一种反思与觉醒。而在人类学视角上,现代艺术依旧行驶着它的艺术职责。  相似文献   

13.
钢琴演奏训练必须从“思维”开始,建立正确的演奏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的情感、意志、能力等方面的品质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了解,针对不同的性格特点,因人而异地实施教学。  相似文献   

14.
以心理学方法研究美学有4种观点:立普斯移情理论认为审美欣赏实质为移情过程,偏重由我及物;谷鲁斯内摹仿说认为审美核心是“内摹仿”,偏重由物及我;巴希的同情象征主义说认为美存在于心灵与对象发生同情共鸣之际;伏尔盖特移情说认为审美是超越自我的“客观感情”。  相似文献   

15.
《石家庄学院学报》2022,(1):153-157
"四要素"文论批评模型以"浪漫主义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传统"为主要讨论对象,同时也成为分析各种艺术理论、艺术批评的主要趋向。然而,所有的批评家、理论流派不可能对这四种要素同等重视。艺术从自律、他律走向通律性的过程,也是艺术批评不断扩大研究对象范围的过程。随着艺术边界的不断拓展,艺术的概念、定义、对象、场域、社会动力,甚至艺术终结与否都成了艺术批评所关注的对象,即艺术批评从"艺术学"的概念走向了"社会学"的概念。艺术批评的范围随着艺术边界逐渐扩展,研究对象也愈渐复杂,由艺术家、作品、观众、宇宙所形成的艺术批评模式进入社会性的、多层次的、多向关系的艺术批评模式。  相似文献   

16.
金志平 《丽水学院学报》2003,25(4):34-35,55
“空白”是一门艺术,普遍存在于各种艺术形态之中,在室内设计中也不例外。通过阐述“空白”艺术的渊源、“空白”艺术的致用、“空白”艺术的手法,展示“空白”艺术与室内设计关系,对易被人们忽视的室内设计“空白”艺术作补白。  相似文献   

17.
设计艺术有别于纯粹艺术创造活动。艺术创造活动关注艺术家本身的感受,将艺术家思想用艺术品作为媒介,向受众传递思想;艺术设计活动是在功能性基础上的创造活动,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设计作品实用是其主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线"作为绘画的重要语言之一,因地域不同和历史背景的差异,而形成了东西方不同的艺术风格.东西方文化的撞击与融合,又影响着当今艺术家的创作思想.  相似文献   

19.
标志是一种传递综合信息的载体,是向受众传达情感的依托,运用恰当的视觉符号是创意的基础。线作为设计的基本视觉符号在图形中的状态是艺术家表述情感的重要载体。在标志设计中,线犹如神奇的魔术师,以千变万化的形态表述和延展着设计的精神理念。标志设计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运用各种线型创造标志图形图像的过程,是一个运用线型变化组合来传达主体信息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对于广告是不是艺术,人们一般都很难有统一的看法。广告的商业本质使其与艺术之间存在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但是当代艺术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我们不能再用传统艺术的标准来衡量当代艺术。艺术在走向生活化,走向生活化的艺术应该接纳广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