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小学德育现状诊断与改进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着种种矛盾和困惑,主要表现在德育的认识观念、内容、方法、途径、育人环境、体制等方面。要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进行彻底的改革,实现德育目标层次化、具体化,实施德育的方法途径多样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德育教材的建设,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学校育人环境等。  相似文献   

2.
环境育人,环境可创,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一个基本原理。大学德育的创新,包括德育理论创新和德育工作的实践创新两个方面,环境创新属于德育工作的实践创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生为本,创设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校园环境,并实现校内和校外环境育人的互动,是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建构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的德育环境是学校德育建设面临的重大议题和时代难题。协同育人理念的提出虽然是德育环境思想发展至新高度的理论表现,但是在现实德育情境中,依旧面临着“家—校—社”德育目标不一致、德育地位不平等、德育资源利用不当等困境,严重制约着协同育人理念现实效用的彰显。而以家庭、书院、乡村为代表的儒家德育环境思想为我们“明确环境目标,回归德育初心;明晰环境职能,发挥环境优势;整合环境资源,释放育人潜能”提供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理论支持与经验指导。  相似文献   

4.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它指引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德育环境是学校实施德育的基础条件,也是巩固德育效果、提高德育层次的保证。因此,正确认识、利用、控制德育环境,对学校的育人管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学校育人管理首先要注意德育环境的优化。德育环境可分为客观环境和主观环境。客观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校园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主观环境可分为教师的思想环境和学生的心理环境。学校育人的自然环境首先是学校硬件的条件建设。良好的校园基础设施,可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迁安市野鸡坨镇14所中小学全部达到“校园标准化”,…  相似文献   

5.
高校德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必须树立全员德育观念,努力形成全方位德育格局和良好的育人环境,建设一支优秀的德育教师队伍,建立和完善德育工作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德育是塑造青少年灵魂的艰巨而伟大的事业。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重在引导教育、熏陶感染和实践体验。近年来,淅川县一小以“文化育人,活动育人”为理念,立体化建设校园文化,全方位营造德育环境,积淀了丰厚的学校文化,陶冶了学生情操,培养了学生人文精神,显现出人文德育特色,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  相似文献   

7.
创新人才是21世纪知识经济竞争的关键。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当前,高校德育建设在理念和内涵上面临新的挑战,应对挑战的措施是:构建切实可行的德育运行机制,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建设全员育人队伍。  相似文献   

8.
环境育人是理论界,尤其是道德教育领域的恒久话题。道德、品德的特殊性使得常规的教育手段效率低下。以灌输为主要方式的传统德育手段的弊端使得道德教育事倍功半。从心理学与教育学角度看,环境对于个体道德发展的影响非常重要。德育不同于知识性的学科教育,应遵循个体道德心理发展的独特规律,创造出积极向上的育人氛围,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熏陶,全面提升个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利用环境育人的理念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必然能使整个大学的学术氛围、人际关系氛围得到提升,从而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高校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应该走在全社会的前面。创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实行严格的德育管理,拓宽德育渠道,优化育人环境,投身社会实践,是做好高校青年学生德育工作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育人工作应是多层次、全方位的。在社会价值观呈现多样化、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互交融的今天,将校园文化建设与和谐的德育环境营造有机结合起来,赋予受教育者特有的校园文化精神,势必成为学校育人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德育资源与德育环境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环境和德育资源,是现代德育理论研究和德育实践探索所共同关心的核心问题之一。高职院校德育的资源和环境如何,不仅从根本上反映德育理论和德育实践的成熟度,而且也直接影响着学校德育的效果。文章从高职院校德育资源滞后表现成因以及高职院校德育资源的开发、管理,德育环境的建设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试论高校生活化德育环境的意义与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化德育是高校德育改革的重要出路之一,也是德育未来的发展方向.生活化德育环境的构造作为高校生活化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道德践行能力,形成良好道德习惯的客观要求.构造良好的生活化德育环境要把握学校、社会、家庭、网络四雏一体的生活德育环境系统,从学校生活德育环境、社会生活德育环境、家庭生活德育环境和网络生活德育环境四个方面来进行构造高校和谐的生活德育环境.  相似文献   

13.
应充分认识并高度重视德育环境对人们思想道德品质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努力加大环境建设力度,不断优化德育环境,同时又要根据环境的实际状况,注重培养德育主体的自主意识,增强他们对环境的分析、把握能力,努力形成环境与德育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4.
针对德育的重要性,此文作者从学校德育、家庭环境以及社会环境三个方面,探讨了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方法、途径.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探讨了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共同配合搞好学生德育的可行性,从而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5.
重视高校师德建设创建理想的育人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是学校的第一生产力,是决定教育和学术文化水平的基本因素,学校能否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关键在教师。教师是立校之本,而师德是教育之魂。通过对高校师德建设的意义、高校教师道德失范现象及原因、加强师德建设优化高校育人环境建设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对提高大学的学习、学术环境、建设理想的现代大学提供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明清“小学”德育环境建设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小学”的德育环境建设是指教育者主动创造具体的德育环境,以使受教育者受到熏陶、感染的一种德育途径。它包括“小学”的“硬环境”建设和“软环境”建设。前者指学校的选址、布局与教室的布置、安排等物化因素:后者指教师的选用、学生的日常活动要求等无形的,但又能时时处处让人感觉到的精神因素。其目的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进德修业”环境,从而实现德育目标。明清“小学”的德育环境建设经验对当今中小学的德育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蒋业华 《高教论坛》2014,(8):124-126
传统意义的德育功利追求指的是德育为社会即时服务的工具性功能和德育过程中的急功近利,这对于德育无疑是有害的。而本文中德育的功利追求则从关注人的独立性和完整性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德育的功利追求,它包括三个方面:注重德育的功用性价值,德育是一种生存性教育,德育的人性化理应关怀人的功利性。德育的功利追求是德育的一种合理性存在,是当代德育生存和发展的力量,更是当代德育焕发生机与活力的建设性推动,理应重视和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德育环境体系构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育环境是德育内化和外化的重要条件,构建完备的德育环境,对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和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应通过营造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促进家庭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的转变,完善学校德育功能和抢占网上德育工作的制高点,构建社会、家庭、学校、网络四位一体的德育环境体系,将德育教育内化为素质,外化为行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9.
用先进的文化占领网络阵地,用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上网,充分发扬网络的优势,克服其弊端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同时网络为思想理论教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空间,使高校思想理论教育有可能利用这个空间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加强网络环境的建设,是优化高校思想德育教育软环境的又一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0.
孙兴玲  吴凡 《中国德育》2006,1(11):49-51
高校德育环境是影响高校德育实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社会的进步和高校的不断开放使高校德育环境日益复杂,其作用也越来越突出。对高校德育环境的特点和作用机制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有助于指导高校德育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