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荀子的领导心理思想是以“性伪”说为哲学基础的,伪的内容包括礼与刑。其领导心理思想的核心包括:领导的素质与影响力,激励心理思想,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团体与组织心理思想。它们对于今天“以德治国”、“以法治国”的治国思路,在主体意识、管理目标、心理契约、团队精神等方面仍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对造就出有中国特色的领导学理论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2.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集大成者,主张人之性恶,认为人顺纵情欲恣意发展才展现出性恶。基于此,荀子提出用"礼义"来安养性情,教化社会,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礼化义,人之为人;二是以礼养人,情理兼备;三是情安于礼,导人向善。  相似文献   

3.
孙建英  陈锦雯 《教育艺术》2003,(10):30-31,13
一、人是“性伪合”。荀子所设计的理想人格是理想的道德人格。其基本特征是“性伪合”。也就是说圣人既具有常人所具备的生理本能,又有超常的道德品质。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好利多欲的,凡是人都“饥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  相似文献   

4.
目前,学界论述先秦儒家孝道思想大多注重孔、孟、曾三人,对荀子孝道思想的研究还很不够。荀子孝道思想内容朴实、情感真切,是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孝道思想的损益与继承。荀子从"礼"而重"义",言"以礼义事亲谓之孝";看重行孝道之过程,珍视父子间的真挚情感,要求孝子不匮、事亲以亲;从社会现实出发,顺之以道义,言"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以分忠孝之次;虽强调以礼义治国,但极重视政治对孝道的维系作用,移风易俗,制之以礼。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乐舞从原始祭祀到西周的制礼作乐,再到春秋战国的礼乐思想,经历着原始社会,奴隶制度和封建关系三个阶段性的历史意识向度。文章主要研究以孔子为首的儒家思想体系下的乐舞流派及其乐舞思想的承变实质,为考察古代乐舞史的溯源与继承提供见解。  相似文献   

6.
两千多年前,荀子提出了“隆礼重法”,“礼法并重”的思想,把“礼”,“法”当作治国安邦的两大根本手段,本文通过对这一思想体系中“礼”,“法”关系理论和实践的历史考察,结合对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的分析,揭示出这一思想对当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荀子重新界定了人性的内涵和外延,并对人性作出了适中性、趋恶性和乏善性的三重评价。荀子进而提出系统的“化性起伪”理论,具体分析了人性改造的可能性、现实途径、理想目标等,从而为其社会治理思想的提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从荀子思想探究其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对我国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荀子是我国先秦儒家代表之一,被后世奉为中国礼法传统的奠基人。其礼法思想以"性恶论"为人性基础,以"礼法"为核心范畴,强调道德修养与政治地位的对应。荀子礼法思想重视人性,重视礼法制度的价值追求,重视道德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荀子从人出发,把天当作人理解自身的对象性存在物和超越自身的中介物,形成了以分为前提,以合为归宿的天人哲学,既肯定天人相分,主张天和人在各自的范围内发生作用;又主张天人合一,认为礼义道德的超越性使天人之间建立了形而上的联系,饱含着朴素的唯物主义和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在今天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鲁迅对庄子的批判与认同,体现了庄子对他的巨大诱惑。在寻求自由的路上,他们分别选择了“逍遥”与“拯救”的殊途。他们关注人的“异化”,完成了对自己时代的社会批判和文化批判。庄子对鲁迅的影响,既养成了鲁迅的深刻,也是鲁迅矛盾痛苦的根源之所在。鲁迅与庄子既是精神的知己,又是思想上的对手。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社会问题愈演愈烈,环境问题已成为一个全球性且最棘手的问题,触动着人类敏感的神经。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智慧,可以为解决当前生态环境问题提供重要的启示。荀子作为先秦时期儒家学派的集大成者,在孔孟等儒家学者思想的基础上批判吸收了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生态伦理观。  相似文献   

13.
战国时期,各种治国思想层出,而以儒、法两家思想最。苟子的治国思想既有别于儒家,也有别于法家。苟子从研究人性出发,以性恶论为基础,提出以隆礼重法为手段,以富民强国为标志,最终建立王政社会的目标。苟子的治国思想,因与孟子治国思想相左,在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的封建社会长期受到统治的歧视。探讨苟子的治国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与精神明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荀子》一书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段,对偶的运用更是屡见迭出,且频频与其他辞格综合使用,颇具特色。文章主要从散句中的对偶、判断句中的对偶、对偶与其他辞格的综合运用三个方面入手,对《荀子》中对偶的运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孟子道性善,荀子言性恶伪善,一方面,他们所讲的性不同,孟子是从人之所以为人处讲性,而荀子则是从人的官能欲望处言性,并从官能欲望的流弊言性恶;另一方面,他们所讲的善亦不同,孟子是从成善的能力处说善,认为人皆具有成善的能力而言性善,而荀子则从成善的结果说善,认为人必须通过后天的心的思虑和能动的"伪"才能成善而持伪善论。孟荀二人如此言性、言善,根源在于他们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孟子重在解决成就道德的根基问题,荀子则重在解决道德如何达成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节制思想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伦理思想,对古人的道德修养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是古代君子达到"内圣外王"的重要途径。《荀子》一书包含丰富的治国理论,是儒家经典之作,其中他的节制思想,包括他的"性恶论"、"礼论"、"心论"等思想对当今领导干部修养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作为儒家的经典读本,《荀子》的教育思想是以生命为基点的教育,这集中地体现在以“礼”为中心的生命诠释中。通过对生命本体论、生命价值论以及生命实践论三个方面的探讨,在分析《荀子》的生命化教育特色的同时,阐明其对于现代教育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8.
荀子讲术 ,一是治国之术 ,二是处世之术 ,三是治气养心之术 ,四是心术 ;荀子讲“君道”,其主题就是劝皇帝修身诚意 ,以礼治天下 ;荀子劝学 ,讲“为己之学”,讲“学以致用”,还自觉地将圣与王、师与君并举 ,想打通学与政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9.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荀子曾在其著作《正名篇》中就名与实的关系问题作过系统、科学的论述。王寅教授曾撰文指出,国内关于荀子的语言学思想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很大的认识偏见,并提出了荀子语言理论的认知观的看法。我们认为荀子有关名的起源和名与实关系的论述与现代认知语言学的相应观点不谋而合,甚至可以说早在几千年以前,荀子就已经论述了语言的认知体验观。本文从名的起源、制定、发展,以及名与逻辑思维的关系等方面阐述了荀子语言理论的体认辩证观。  相似文献   

20.
子夏为孔门高足。在众多孔门弟子中,子夏对儒学的发展有着非常突出的贡献,其本身思想也非常具有特色,尤其是他的法思想。在子夏法思想中不仅有儒家法思想,而且有法家法思想,这是儒学在西传过程中的一大突破,也正是子夏思想的特色所在。三晋独特的地域文化,形成了子夏的颇具特色的法思想。而子夏法思想的形成,又深深影响了三晋文化以后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