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雷从俊 《军事记者》2011,(12):52-52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而一段时间.一种冠以“网友曝”的新闻样式.在个别媒体大行其道.不时冲击着新闻的底线.甚至在一定范围内颠覆着新闻的属性。对于这种无需动脚动手动脑而直接取材于网友爆料的新闻操作,《中国青年报》曹林以《“网友曝”是一种很恶劣的新闻文风》一文仗义执言.为坚守新闻准则而疾呼。  相似文献   

2.
张永红 《新闻导刊》2006,(6):33-34,32
随着新闻写作形式的不断创新.有一种新闻不时出现在各类新闻媒体上。尽管它也是以目击形式出现的.但它选择的不是已发生了的新闻事实,而是尚未发生的.即“某某事情没有发生”。从没有发生的“新闻事实”本身理解.它没有发生似乎并不构成新闻:但如果将“某某事情没有发生”作为新闻事实.它又确确实实是已经发生了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仍是新闻写作的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短信新闻作为一种新的新闻形式受到各种条件制约.在内容结构方面有着不同于传统新闻写作的鲜明特点.有些特点甚至颠覆了以往的新闻写作规则。  相似文献   

4.
肖勇强 《新闻传播》2010,(6):139-139
置身于社会体制的大众媒介要对依赖它而获知信息的公众负责.这种责任源于媒介本身的功能.而这种功能衍生了一种有别于司法机制的权力。大众媒介通过对真理的追求来实施这项权力.以实现服务公众利益的承诺。这是职业化的新闻业追求的一种职业理想.新闻自律是伴随着新闻职业化而必然产生的基本诉求。  相似文献   

5.
作为近年来在各地方台兴起的一种新闻形式——方言新闻.以其内容的贴近性、形式的民主性吸引了一定的收视群体.在各地方台新闻栏目中独辟蹊径,并因其独有的地域特色在新闻领域形成一股“方言新闻”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伴随着都市报的发展.以平民视角关注普通百姓生活的民生新闻在纸质传媒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民生新闻其实就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它既是一种新闻形态.也是一种新闻态度,更是一种新闻立场。党报的民生新闻实践对于很多新闻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如何定位党报的民生新闻.如何将之做大做强,对于党报来说关系到报纸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生存理念。  相似文献   

7.
刘达齐 《新闻传播》2009,(7):111-111
记者思维是记者根据新闻事实的特点和新闻报道的目的。运用新闻概念、新闻判断和新闻推理指导新闻采访和写作.用来充分开掘新闻事实的信息资源.表现新闻事实和新闻价值的一种职业思维。新闻作品是记者思维的产物,思维能力的高低与否决定了新闻作品的优劣。在此本人试将记者采写新闻中几种常用的思维方式进行论述。一、创造性思维新闻工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其本质属性要求它必须求变求新,与时俱进。新闻记者的职业特点就是不断探求新情况,  相似文献   

8.
“多问一句”与“少问一句”其实是一种采访作风。“多问一句”,或许能使新闻事实愈加真实.甚而臻于完美;“少问一句”,或许将使新闻事实发生变异.甚而失实。  相似文献   

9.
电视新闻娱乐化的隐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电视新闻节目中出现了一种将新闻与艺术形式相结合的新型节目样式.具体说来.就是借用评书、相声等艺术表现形式.将各种艺术形式与新闻内容相结合.将新闻信息艺术化、娱乐化。长袍马褂取代了西装领带、说学逗唱解构了字正腔圆.这个嫁接而来的新生命一伺诞生.就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0.
董修敬 《新闻传播》2009,(6):119-119
把新闻内容当作故事来讲,已经成为业界一种“时尚”.尤其是民生新闻报道的一种新趋势.在新闻采写中运用得越来越多.这种写作方式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可读性.使新闻报道充满趣味性和人情味.为当前的新闻写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式。但是.在业界众多呼声中都提出新闻故事化的之际,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又如何把故事化的新闻升级、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呢?本文通过具体的分析和阐述.对如何提升“新闻故事化”的水平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新闻导刊》2005,(2):29-29
新闻的权威性是媒体持续稳定的新闻质量在受众中形成的一种公信力。它与行政的权威性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你可能是行政级别高的报纸,但你完全可能是读者并不认同和不愿意阅读的报纸。新闻的权威性强调一张报纸长期总体新闻质量的稳定,即新闻的权威性不是权力赋予的,而是靠一张报纸自身长期实践的结果.是一种经过市场检验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12.
当前报纸新闻信息越来越多.分类越来越明细.一种向读者传达经济、文化、社会各种服务及各类商品供求的信息文章.频繁出现在各地市场类报纸新闻版上。  相似文献   

13.
“生活中并非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这是艺术家罗丹的一句名言。艺术创作如此.新闻工作亦然。可以说,新闻记的第一技能不是写作,而是发现。发现.是事实转化为新闻的关键一步,没有发现就没有新闻。  相似文献   

14.
张子庆 《新闻窗》2012,(1):48-49
什么是新闻摄影?作为一种视觉(图片)新闻,新闻摄影是新闻形象的现场摄影记实,以附有文字说明的图片形式传递信息。新闻摄影的定义.确定了视觉(图片)新闻必须图文并茂。  相似文献   

15.
甘社会 《新闻世界》2009,(12):38-39
我们常说,新闻是一种写作。是写作。就要讲究语言的运用。新闻语言,是通过新闻媒介,向受众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文字语言。评价新闻作品的质量高低.在事实真实准确的前提下,语言表达的“精准”程度显得十分重要。记者采访得来的“新闻素材”能不能变成“新闻报道”,能不能变成“新闻精品”,关键要看有没有厚实的写作功夫,  相似文献   

16.
怎样使新闻角度新起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仇学平 《军事记者》2009,(12):64-65
新闻学上所说的“角度”,来源于一种摄影技巧,即抓住景物的某个侧面加以拍摄。引申到新闻采写中.就是报道新闻事实所选取的不同的视角或侧面。新闻的角度新不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新闻的质量,影响到新闻作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李明文 《新闻三昧》2005,(12):44-44
新闻语言是新闻报道的物质外壳,它是“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它肩负着向受众表述新闻事实.传递新闻信息的特殊使命,是构筑新闻报道的最基本元素。新闻以再现事实为主,但有很多新闻作品又离不开说理,凼此新闻语言就自然而然地呈现出一种理性色彩。言论、时评、随笔等体裁的新闻,  相似文献   

18.
在新闻领域,民生新闻既是一种新闻形态,也是一种新闻态度,更是一种新闻立场。  相似文献   

19.
有一说一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9):0008-I0008
这是一个面向上班族和上网族这“两上族”的电视新闻晚报.所谓“打开新闻看电视”是对新闻的新型加工。《有一说一》的新闻软硬结合.既突出硬新闻的本质要求.同时以“软”来增加新闻与生活的关联度.亲和力,强调在硬性新闻写作中加入人情味.强化所报道事件的悬念.走新闻故事化.情节化和细节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新闻策划方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新闻工作人员来说,做好一篇新闻策划则有更多的具体的要求和方法。有学者认为,“新闻策划是使新闻不断出新的魔棒”,“策划是新闻的新增长点”。新闻策划是指采编人员为了更好地配置新闻资源、获得最佳新闻效果而在新闻活动中创造性地进行的精神劳动。它是对一个单体新闻事实或一组系列新闻,符合新闻规律的一种谋划,它可以是已经发生,正在发生或预见性的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