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信息系统工程》2011,(10):10-10
韩国:实名制让网民对言论负责韩国作为最发达、互联网普及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多年来一直在推动"网络实名制",这项制度尝试近年来颇受其他国家关注。实名制实施后,不仅在减少网络虚假信息传播、恶意留言以及由此引发的网络暴力等方面作用明显,也为韩国政府治理"网络中毒"等社会问题提供了"技术保障"。一直在大力推进"网络实名制"的韩国最近也在积极  相似文献   

2.
自网络实名制提出以来,学术界一直存在许多争论,大部分学者赞同网络实名制,并认为推行网络实名制是治理网络空间的有效手段,也有学者对网络实名制持反对意见,从公民言论自由权、信息安全权、网络反腐等方面提出了质疑。本文以《网络安全法》的颁布实施为契机,澄清相关争议,认为切实落实网络实名制可以构建清朗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3.
从2002年到现在的十年间,我国政府推动的网络实名制从局部走向全面。推行网络实名制的正当性和合法性是什么?网络实名制会对公民网络表达自由产生怎样的影响?网络匿名表达是不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如何看待和处理网络匿名表达与实名制的关系?本文以我国最新推出的网络实名制相关立法为主要分析对象,探讨实名制作为政府对互联网信息传播规制与网络匿名表达的冲突与平衡问题,以期对我国互联网管理制度的法治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网络信息环境中,匿名制酿成的网络谩骂、网络谣言、网络欺诈和人身攻击,造成无数媒体伤害,公共利益和公民权利屡受其戮.现在不是讨论要不要网络实名制的问题,而是商讨在具备条件的网络领域如何强制推行实名制,切实保护公民的正当言论自由.现在也不是什么人愿意不愿意实行实名制的问题,而是滥用话语权设伏的网络"炮烙",激起无数网民的愤慨,强烈要求立即建立实名制.在不涉及个人名誉权和隐私权的网络表达领域,网络实名制则应有宽容性——可实名也可不实名,也可后台实名但前台匿名.  相似文献   

5.
2008年10月2日,韩国著名艺人崔真实自杀,随后中韩两国的互联网给予了广泛关注,记者google了一下,不到20天,中文报道就超过了90多万条,内容除了报道崔真实的死因以外,讨论话题的重点是网络实名制。仔细阅读了一些网文,如《崔真实自杀促韩扩大网络实名制实施》《网络暴力致崔真实自杀韩国拟立法推网络实名制》《崔真实自杀强化韩网络实名制立法》《崔真实之死与网络实名制》  相似文献   

6.
《时代》周刊近期的封面文章,让大家把视线聚焦到了“网络暴力”这个问题上。如何抵制暴力言论、保护受害者、完善法律监管,维持言论自由与个人名誉间的微妙问题,是摆在互联网使用者和管理者面前的问题。要想制止网络暴力,首先我们要做一个善良的人,这样才能制止“恶”的循环。  相似文献   

7.
信息传播的飞快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尤其是网络的迅速普及,使我们的生活方式变得更加方便快捷。而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网络道德"的日渐下降,也是当今社会主要问题之一。网络中的资源共享,言论自由给网民提供了一个释放自己情绪的平台,网民通过各种方式在网络上宣泄不满,发表言论,其中也不乏一些人使用过激的语句和行为。自"人肉搜索"出现至今,引发了很多"网络暴力"行为。本文通过"人肉搜索"的利弊分析,网民心理分析等方法,提出一系列控制"网络暴力"的方法和措施。从网站和社会对"人肉搜索"的引导和利用,到网民自身素质的提升,给"网络暴力"问题带来新的出路。使"人肉搜索"在一个健康的态势下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8.
朱巍 《青年记者》2010,(12):4-5
网络实名制是针对网络虚拟人格而言的.从法律层面来看,实名制建设是一个系统而浩大的工程。国务院新闻办对此表示,“我国正积极探索网络实名制,包括在重点新闻网站和主要商业网站推行论坛版主实名制、取消新闻跟帖匿名发言功能”。  相似文献   

9.
孙仕 《中国传媒科技》2023,(1):64-68+87
【目的】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人类社会的交流方式、娱乐方式及获取信息的方式得到了多样化的发展,同时也催生出各类问题和挑战。人工智能技术合理有效规范地运用是现代社会问题治理的重要手段,关系到精准化社会治理的有效实施,文章旨在探析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治理网络暴力;【方法】文章厘清网络暴力的概念、成因和危害,结合人工智能的相关概述,分析引入人工智能技术精准化治理网络暴力的可行性和具体应用案例;【结果】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有效拦截和屏蔽网络暴力语言、图片和视频,并提供有效的干预,从而减少网暴行为的发生;【结论】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极大程度阻止网络暴力的发生,并且人工智能技术治理网络暴力的应用可以推动公共治理方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庹继光 《新闻界》2014,(1):59-62
网络信息保护条例推行实名制,是规范网络信息传播的重要举措,对于网络反腐信息发布者是一项义务,但实名制的施行也使得实名开展的网络反腐转化为公民的重要政治权利,成为他们行使监督权,批评、控告权的重要表现形式。对于公众实名网络反腐可能导致的打击报复问题,我国现有法律已经形成了保障体系,严格执行相关法律规范,便无须担心实名制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黄冬  汪晓程 《东南传播》2010,(9):105-106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逐步普及,诸如网络犯罪等网络弊端开始浮出水面,为了解决此类问题,社会对网络实名制的讨论日益升温,希望以此作为解决网络问题的路径。然而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网络实名制并非放之四海皆准,本文从中国国情和人文的角度,探讨了实名制在中国推行的可行性以及可能产生的弊端。  相似文献   

12.
网络实名制包括网上言论实名制和网站实名制,是当前网络媒体建设的突出问题。为切实保障公民的正当言论自由,实行网上言论实名制不仅迫在眉睫,而且网站实名制也成为紧迫问题。网络匿名制酿成的网络谩  相似文献   

13.
朱巍 《中国广播》2013,(2):53-55
网络实名制面临着很多争议和疑惑,随着微博实名制从筹备走向正式实施,网络实名制又一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我国的网络实名制遵循“前台自愿、后台实名”的原则,在不消除网络昵称的前提下,仅在注册阶段施行实名注册信息。从网络实名制与隐私保护的关系分析,实名制并不会侵犯公民的隐私权。  相似文献   

14.
网络时代在带来丰富资讯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网络暴力就是其中的一种。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出现的网络暴力现象的透析,总结网络暴力现象的特征、找寻现象背后的原因,并提出遏制网络暴力现象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进入了自媒体时代。在各类自媒体平台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不断出现低俗内容、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等问题,负面内容的传播不仅威胁到民生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而且加大政府维护社会秩序的成本且破坏政府公信力,因此要高度重视信息传播乱象问题。本文分析了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存在的乱象类型和根源,研究其带来的多方面危害,并从自媒体内容供给端、自媒体平台的预警能力、网络用户和政府的角度出发,提出多方应形成合力,协同治理自媒体信息传播乱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自从2002年清华大学李希光教授提出中国应该实施网络实名制之后,我国关于网络实名制的讨论就几乎没中断过.2007年,韩国正式实行网络实名制,于是实名制的讨论又出现一个高潮,2008年,一些人大代表提出实名制立法.一时舆论大热:2010年,中国陆续实施网络交易实名和网络游戏实名;紧接着,在2011年的计算机学会论坛上,有知情人士透露,公安部门已原则同意由公安机关接管或授权设立网络实名制的公共信息验证机构,全面实施实名制似乎成为一个趋势.  相似文献   

17.
"博客实名"让人欢喜让人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艳 《青年记者》2007,(3):127-128
对“博客实名制”的担忧从“储蓄实名制”、“股票交易实名制”、“高校BBS实名制”、到“手机实名制”,甚至酝酿讨论之中的“火车票实名制”、“网游实名制”……“实名制”热掺杂着公众的不安及舆论的质疑声。博客的实名制也是一个过程,笔认为,实行博客实名制是大势所趋。在美国,主要的网络博客,甚至包括交友网都必须是真名实姓。同时,美国已开始对一些博客进行审定,给合格颁发官方许可证,以便对越来越庞大的博客队伍进行监管。在韩国,博客也实行了实名制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朱巍 《中国广播》2013,(3):37-40
网络实名制面临着很多争议和疑惑,随着微博实名制从筹备走向正式实施,网络实名制又一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从网络实名制与表达自由、网站发展、相关网络使用者权益保护的关系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实名制并不会侵犯公民的隐私权或者表达自由等权利,也不会影响商,_lkN站的发展,相反会净化网络环境,从而促进建立更具规范性、安全性和实现各方利益最大化的诚信网络、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网络舆论曾经作为积极的力量对社会作出了前所未有的贡献,从"孙志刚事件"开始,网络舆论日益被人们关注。然而,一些热点事件经过网民的激烈讨论后,网络舆论往往偏离了人们所期望的轨道,走向了极端。它以一种具有巨大破坏性力量的面目出现,形成网络舆论暴力,对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本文从传播学视角,着重解析导致网络舆论暴力形成的各种因素,以为探讨解决之道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网络暴力事件中的受众心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网络在给我们带来很多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负面影响。近年来,网络暴力事件频频发生,从“铜须门事件”、“虐猫事件”、“很黄很暴力”到“艳照门”、“范跑跑”等轰动一时的网络事件,每一个事件几乎都以一个或真或假、或实或虚的争议话题为由头,先是在网络上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