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柴、米、油、盐、酱、醋、茶,自古以来就被人们合称为“开门七件事”,意思是说,不论贫贱富贵,从早上一开门开始,一天的生活都离不开这七件东西。在古代,一些风雅之士也免不了为这“开门七件事”而惆怅满怀。喜欢涂鸦文字的他们,曾写下了一些有关“七件事”的饶有趣味的诗,尽管这些趣味中夹杂着些许苦涩。  相似文献   

2.
柴、米、油、盐、酱、醋、茶,自古以来就被人们合称为"开门七件事",意思是说,不论贫贱富贵,从早上一开门开始,一天的生活都离不开这七件东西.  相似文献   

3.
咏春节诗     
  相似文献   

4.
咏苔诗     
刘禹锡名篇《陋室铭》中曰:“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绿苔”便是对“陋室”的映照,给人以荒芜寂寞之感。唐人李成用的《苔》诗曰:几年风雨迹,叠在石孱颜。生处景长静,看来情尽闲。吟亭侵壤壁,药院掩空关。每忆东行径,移筇独自还。苔痕看似“闲”、“静”,其实它的生命是在“侵”、“掩”的运动之中。清代袁枚也有一首《咏苔》小诗: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苔痕虽然不起眼,但竟然可以同“国色天香”的牡丹媲美。以《滕王阁序》闻名的王勃,曾经写了一章《苔赋》,其曰:“背阳就阴,违暄处静。不根不叶,无迹无影。…  相似文献   

5.
二千多年前,李延年曾在汉武帝前唱过这样一支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歌词的第一层意思是:绝代佳人是破家亡国的祸根,佳人等于倾城倾国。后世也就以“倾国”指代美人。第二层意思是:家破围亡又怎样?美人千载难逢,还是及时行乐吧。发生于八世纪中叶的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结  相似文献   

6.
咏草诗漫议     
用诗词来描绘景物、抒发感情的表达方法叫做“咏”.咏物,是诗人的轻车熟路,可以吟咏的事物不胜枚举,因而前人为我们留下许多咏物名篇.草,是自然界极其普通的植物,它很早就与诗人们结下不解之缘,多彩多姿的咏草诗词,以春草为题咏对象,以情韵为物象灵魂,为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启迪和思索,以及耐人品玩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7.
关中、巴蜀横隔秦岭,贯通秦岭的蜀道是古人出入蜀地的唯一通道.蜀道之上峰峦叠嶂,栈道绵延,峡谷幽深,水流湍急,关隘雄奇,人烟稀少.李白《蜀道难》是历代吟咏蜀道诗歌的压卷之作.这篇被称作"奇之又奇"的名作,描绘了蜀山的险峻、蜀水的湍急、蜀道的崎岖."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一浩叹给读者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少为人知的是,诗人杜甫在"安史之乱"后,经由蜀道由陇右进入蜀中,留下十二首五言古诗.这些诗作,具体描绘了蜀道雄奇瑰丽的景象.老杜的蜀道组诗,创作于艰难的岁月,实录了羁旅的艰辛.天假杜甫之笔,将蜀道的奇山异水记录在卷,令读者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产生了具体可感的印象.  相似文献   

8.
9.
漫话咏蝉诗     
夏季七月,蝉的幼虫在地下生长成熟,本能地掘松泥土,拱出地面,爬到上枝,蜕去外壳,曼声吟唱。当蝉走进人们的生活,也就成了描写歌咏的对象。唐代诗人卢同在《新蝉》一诗中咏道:  相似文献   

10.
姚梅 《文教资料》2013,(32):22-23
镇江金山风景优美,形胜天然,有“江南诸胜之最”的关誉。历代文人雅士到此登临游赏,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题咏,赋予了这座千年古山丰富的文学文化内涵。综观这些诗歌,自然与佛教两方面内容贯穿始终,观自然山水之美,咏佛教庄严肃穆,体现了重要的文学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漫话咏蝉诗     
夏季七月,蝉的幼虫在地下生长成熟,本能地掘松泥土,拱出地面,爬到上枝,蜕去外壳,曼声吟唱。当蝉走进人们的生活,也就成了描写歌咏的对象。唐代诗人卢同在《新蝉》一诗中咏道:  相似文献   

12.
趣话咏鸡诗     
2005年是农历鸡年。鸡向来有德禽之称,文武兼备,仁勇具存,信守专一。《韩诗外传》说:“鸡有五德:头带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者,信也。”鸡,文、武、勇、仁、信俱全,可敬可爱,为人们所赞颂,因此,历代都有诗人引“鸡”入诗。鸡是农家宝。诗人常引“鸡”入诗,以描绘农家田园风光,反映农村民风民俗。“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王建《雨过山村》),诗人抒写了自己在下雨过山村时听到的声音,看到的景物,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山村的特有风光。诗人引“鸡”入诗,对鸡有褒也有贬,只要细加品味,即能…  相似文献   

13.
14.
漫话咏月诗     
李锐 《老年教育》2008,(3):46-46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典诗词中,选择同一题材,描写同一主题,表现人们共有的思想情绪的诗词,俯拾即是。因其构思和手法不同而各具特色,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15.
有一首流传民间的咏山诗,它的形式排列就像一座峻峭的山: 开 山满 桃山杏  相似文献   

16.
古代以藏区为背景创作的诗歌不仅具有传统诗歌的特征,而且还是当时藏地独特风景民俗的见证,是对当时藏区人民真实生产生活状况史诗般的记载。尤其是清代前期的咏藏诗,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民俗学价值和史学价值。对咏藏诗,特别是清代咏藏诗的代表诗人和作品及相关研究论文资料予以简要回顾和梳理。  相似文献   

17.
余光中因其《乡愁》一诗而有“乡愁诗人”之称。乡愁,指对大陆乡土文化的怀念。余光中在台湾生活40年。最近20年居住在南台湾的高雄,临山近海.周遭的风景,常在他的诗文中出现。南台湾盛产各种水果,诗人饕餮之余,常有吟咏,写水果的甘美,颂乡土之可爱。最近台湾的果仙果后如莲雾、芒果,飞越《乡愁》所说的“一湾浅浅的海峡”,登陆神州。大陆乡亲在品尝佳果的时候,不妨一读“乡愁诗人”的水果诗,感受一下他对乡土的恋慕赞美。  相似文献   

18.
白居易是唐代开宗立派的大诗人,他的诗歌创作数量大,题材广。晚年所写的咏老诗,反映了诗人健康的人生观和老有所乐的生活情趣,对研究白居易的生平和中唐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较之前代咏雨诗,南朝咏雨诗更专意咏雨,描绘更细致.写法上以描写为主,议论和陈述更少,叙事化倾向减弱到最低程度,关注更细微的意象.这些特点的出现,反映了南朝文学对"形似"的追求,这是文学发展的进步.  相似文献   

20.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浪淘沙》九首之九)无穷的宇宙,无尽的人流,老、中、青、少、婴融处于同一个社会群体中,宛如江涛滚滚,波浪层层。而不同的年龄层次,又决定了他们不同的心理、情感特征。以文学而论,荒诞瑰奇,幻想琳琅的儿童文学倍受少年的喜爱;沉郁深邃、思精情浓的老年文学颇为暮齿欢迎。“老年文学”这一名目,虽不见于文史经传,但事实上它却早已存在。咏老诗,特别是唐代的咏老诗,可算是中国文学史上老年文学中硕果丰登的诗歌专体了。中唐诗人刘禹锡(梦得)素善诗,晚年写的咏老诗尤为精美。他在《罢郡归洛阳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