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朝鲜从中国输入制瓷技术,仿烧中国的越窑青瓷、龙泉和耀州青瓷,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创造出了高丽青瓷。高丽青瓷的镶嵌技术是对世界陶瓷史的一大贡献,它在釉色、造型、纹饰和装饰技法方面的独特魅力也使之成为艺术品市场上的宠儿。  相似文献   

2.
标题:一、龙泉青瓷的发展概况 二、龙泉青瓷的形成条件 三、龙泉青瓷的烧造工艺 四、龙泉青瓷的化学组成 中国是世界上发明瓷器最早的国家。瓷器的产生和发展,有着由低级到高级、由原始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大约在公元前十六世纪的商代中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烧制白陶器和印纹硬陶器的实践中,在不断地改进原料选择与处理,以及提高烧成温度和器表施釉的基础上,就创造出了原始的瓷器。 宋代是我国瓷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陶瓷史家通常用多种瓷窑体系的形成来概括宋代瓷业发展的面貌。宋代瓷器在其配料、制胎、釉料、施釉和焙烧工艺上都有新的提高,而且许多名窑在釉色、花纹装饰方面各自形成独特的风格,造瓷技术已达到相  相似文献   

3.
青瓷从商代发展到清代,没有间断,并随着各个朝代经济政治文化的不同,而产生相应的变化。唐宋时期青瓷发展到了顶峰,以唐代越窑和宋代龙泉窑最为兴旺。同时北方青瓷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以陕西耀州窑为代表。转而进入元明青,随着青花五彩的盛行,青瓷失去了他以往的主导地位,开始停滞不前,慢慢衰落。青瓷在中国这个特有的经济文化氛围中产生发展,远销海外,受到世界人民的欢迎,是中国陶瓷的骄傲。  相似文献   

4.
宋代正值海上丝绸之路第二次繁荣时期,中国与阿拉伯帝国频繁交流。其中的大食诸蕃国与中国的朝贡贸易,以及中国政治性瓷器出口,不约而同地汇聚于东南亚三佛齐国这个东西交流的市场。经由三佛齐国交换或朝贡而来的香药,不仅开拓出中西交流的经济路线,更承载着宋人渴盼追求的文化梦想。宋代中国与东南亚的交流路线,并不仅仅停留在贸易层面,东南亚的特殊地理位置及三佛齐人的经济意识,极大的满足东西商品需求的同时,潜移默化地促成了中原王朝香药文化的盛行。  相似文献   

5.
《宣和奉使高丽图经》是宋代徐兢所撰的一本出访高丽的见闻录。《图经》以实地见闻,全面记述了王氏高丽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山川、人物、礼仪、宗教、物产、习俗等,徐兢还以亲身经历,详细记载了航海路线及日程,以及船队的组织、航舶装备和航海技术、航海路线,是研究高丽史、宋丽关系史、科技史和海上交通史的重要著作。由于传世文献记载的不同,后人对徐兢的生平、家世了解有误。在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能够对上述问题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材第二册有一幅“宋代海外贸易图”.宋代海外贸易盛况空前.东起日本,南抵印尼,西达东非,同中国保持海上贸易的国家和地区多达五六十个,其中关系较密切的有大食(泛指阿拉伯地区)阇婆(印尼爪哇岛中部)、三佛齐(印尼苏门答腊岛东部)、占城(越南中南部)、天竺(印度半岛各国)、高丽、日本等.  相似文献   

7.
龙泉青瓷是中国陶瓷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经历1000多年的风雨沧桑依然光彩夺目.龙泉特有的地理、人文环境,形成和发展了青瓷文化为了让龙泉青瓷文化更加完满地传承,就青瓷产业现状、青瓷文化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开展调查,并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吕肖奂 《焦作大学学报》2011,25(2):29-35,43
宋代大量送迎本国出使高丽使节的诗歌,描述了对通往高丽的海道以及对高丽文化的大体想象。宋代诗歌中出现了高丽使节、僧人、商人以及画家的身影,其形象一般比较概括且符号化,有的则具体可感,代表着宋人对高丽人的大体认识和印象。高丽文房用品、佛教用品、土特产以及日常用品大量进入宋朝,这些器物及其承载的高丽文化,引起宋朝诗人赋咏的兴趣,成为宋朝诗人认识高丽文化的最重要的载体。宋代诗人因此而了解到属于同一文化圈的高丽文化,却异于"华风"或"华风"之外的一些因素。  相似文献   

9.
建筑陶瓷工艺是一门新兴的实践课程,丽水学院中国青瓷学院通过开设这门课程,主要培养具有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和浓厚的陶瓷艺术文化底蕴,以及动手实践能力较强的专业人才。通过建筑陶瓷工艺课程的开设,与传统龙泉青瓷技艺相结合,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传统龙泉青瓷艺术文化,完善我校陶瓷艺术设计(青瓷方向)的教学结构。  相似文献   

10.
龙泉青瓷艺术是中国陶瓷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对中国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全文分析了龙泉青瓷的艺术风格,并在研究龙泉青瓷艺术之现状的基础上,论证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上世纪70年代龙泉青瓷研究所成立之前,龙泉青瓷还是处于传统技艺恢复的研究试验阶段.一方面依靠李怀德、张高岳、供庆平、张高文、李怀善等地方民间艺人,以仿制古青瓷为主体开展的一系列试制工作;另一方面是国内陶瓷专家和高校学者的合作支持,成立临时的研究机构研究传统青瓷烧制技艺.1959年底,浙江省轻工业厅组织国内陶瓷专家对龙泉青瓷进行了为期三年的科学研究,探索总结龙泉青瓷生产技术和科学方法.1963年6月,省轻工业厅和省科委在杭州联合召开龙泉青瓷科学研究总结会议,会后,龙泉瓷厂开展了青瓷粉青、梅子青釉色的系列配方试验,掌握一定的科学数据.通过几年的试验,龙泉瓷厂培养了大批技术工人,掌握了青瓷造型、成型、烧成技术和釉料、坯料的配方,为青瓷生产准备了技术条件.1965年,龙泉瓷厂开始转为生产青瓷.1971年,瓷厂接受为迎接美国总统尼克松来华访问用的青瓷餐具、茶具和案具的生产任务,获得成功.这一阶段的瓷厂生产,更多地走实用功能加美术设计之路,青瓷成为大批量生产品.  相似文献   

12.
主要简单介绍了我国历史窑具的相关内容,从各个时期来探讨越窑青瓷的装烧工艺特点,以此加强对我国越窑青瓷装烧工艺的研究。据此,能够通过历史依据来探究装烧工艺在越窑青瓷制作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加深人们对越窑青瓷装烧工艺的认识,了解古代陶瓷的制作技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陶器纹饰的考察,分别列举了彩陶纹饰、原始青瓷纹饰、秦砖汉瓦、唐三彩纹饰、宋代五大名窑的纹饰、元代青花纹饰、明成化年间斗彩纹饰、清雍正粉彩纹饰,这些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陶瓷纹饰。将这些纹饰的特点与书画艺术的特征相比较,来揭示原始的陶器纹饰是中国书画艺术的源头之一.探讨在漫长的历史中,当书画成熟后又是怎样反作用于陶瓷纹饰,以书画艺术的审美观念来影响陶瓷纹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施群 《教育教学论坛》2019,(21):142-144
本科艺术类院校实施日用陶瓷工艺教学,既符合丽水学院中国青瓷学院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指导思想,又体现了传统龙泉青瓷烧制技艺的传承,进一步发扬传统龙泉青瓷艺术文化。通过教学目标的确立、课程教学实践、课堂教学改革及课程考核办法,健全我校陶瓷艺术设计教学结构。  相似文献   

15.
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陶瓷文献、图片、实物,阐述了中国陶瓷如浙江青瓷、景德镇青花瓷、景德镇彩绘瓷对日本陶瓷生产、艺术的深刻影响。中日两国餐饮文化各具特色,中国人重食物,日本人重餐具,对味觉和视觉有不同追求。日本陶瓷吸收了中国陶瓷高超的工艺技术,生产出适应大和民族饮食习惯的餐具。日本餐饮吸收中国餐饮文化,注重食材与食器的和谐搭配,突出陶瓷色彩和造型,演变为大和民族独有的餐饮文化。  相似文献   

16.
三晋古陶瓷,曾在中华文明中熠熠生辉。特别是金代陶瓷,长期以来历史文献对金代陶瓷的记载很少,而且实物资料也所见不多。通过对山西博物院几件现存金代瓷枕的研究,了解山西金代瓷枕的制作工艺,及山西及周边地区金代制瓷工艺的相互影响,对研究山西金代与高丽的文化交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小学生导读》2013,(9):F0002-F0002
中国素有“瓷国”之誉,英文China既指中国.又指“瓷器”。在漫长的中国陶瓷史上,古代工匠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瓷器传奇,宋瓷便是其一。宋代的五大名窑的形成和出现.是中国陶瓷在世界文明史上崭露头角的开始.这个时期奠定了中国陶瓷在世界范围内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中国宋代瓷器生产.以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五个窑口产品最为有名.后人统称其为“宋代五大名窑”。  相似文献   

18.
在宋与高丽聘使往来的过程中,使团人员往往利用其便利的官方身份从事多种形式的交易活动,这就是官方往来中的附带贸易。附带贸易有三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私觌贸易,即宋朝使团人员与高丽国王或官员非正式会面时,进行的物品交换;或者是高丽使团人员与宋朝官员私面时,进行的物品交换。第二种和第三种形式则是使团人员按照官方旨意交换所需物资的公贸易和以私物进行交易的私贸易。  相似文献   

19.
宋代发展海上贸易的政策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确立海上贸易主导地位及海外贸易区域在八世纪以前,中国的对外贸易还主要是陆上贸易,这种陆上贸易一般是以内陆地区作为贸易的区域目标,经由骆驼商队沿着古丝绸之路,在茫茫戈壁和沙漠中穿梭于中国与中亚、西亚以及远至欧洲之间来完成。其间与东南亚,印度、中东以及红海沿岸等地虽有一定的海上贸易,但是,较之当时陆上贸易来说,就显得相当微薄。直到宋代,宋代政府不断发展海上贸易往来,开拓太平洋、印度洋沿岸的海外贸易区域,从而使海上贸易在中国古代经济中担当相当重要的角色,海上丝绸之路开始形成,并逐渐取代古老的丝绸之路成为对外贸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陶瓷史的研究中,唐、五代时期,越窑瓷器有一种所谓秘色瓷。根据唐末徐寅《贡余秘色茶盏诗》、陆龟蒙《秘色越器诗》,都认为唐末越窑中一批精致的产品,统称为秘色瓷.究竟何种瓷器谓之秘色瓷,自宋代以来,各家说法迄未一致。北宋赵令畴《侯鲭录》中说:“今之秘色瓷器,世言钱氏立国,越州烧进,为供奉之物,不得臣庶用之,故谓之秘色”.但有人认为秘色并非神秘之秘,也不是统治阶级所专有的意思,而是当时人们对青瓷色样之统称.犹晋代称青瓷为缥瓷.而日本的古陶瓷研究者认为秘色即翡色,秘与翡乃一音之转.陈万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