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Preface春节过后,孩子手头都会多出不少红包。一个笑话就说,妈妈永恒的谎言是:红包我先帮你存着……其实,借着压岁钱,我们不妨顺势给孩子做一做理财教育。第一个问题钱是什么?在孩子2~3岁时,他可能就会注意到这个问题。当他想要一个什么东西时,从前是直接跟爸爸妈妈要,后来开始理解:得拿钱去买。这里引入交换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做,比如拿你手里的玩具跟别的小朋友交换。而"买"这个动作,就是拿你手里的钱跟卖东西的人交换。交换有个前提是:双方自愿。在玩具交换中,对方如果不喜欢你的玩具,就换不  相似文献   

2.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小男孩的母亲身患重病,奄奄一息。医生告诉他,只有上帝才能救他妈妈。年幼的男孩信以为真,他每天拿着一美元的硬币,挨家挨户敲门购买"上帝"。一天,他来到一家杂货店,老板走了出来。"孩子,你要买什么?"老板和蔼地问。"叔叔,我要买上帝。""哦?为什么你要买上帝呢?""因为妈妈生病了,医生说,只有上帝才能救好妈妈。"老板感动了,他收下了小男孩的一美元,对他说:"孩子,回去吧,你买到了‘上帝’了,你的母亲会好的!"  相似文献   

3.
我做了8年母亲。自从孩子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欲望和感情,我做了8年母亲。自从孩子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欲望和感情,我们之间多了沟通和交流,然而,也多了争吵和烦恼。 "别大声吵,小点声行不?" "红领巾系得太慢了,就不能快点吗?!" "不买就是不买,为什么要一个学期就换一个新书包和新文具盒!我是不会给你买的,你爱生气就生气好了……" 过去,这样不愉快的事情,时!常会在我与孩子之间发生,给双l方都带来不愉快。  相似文献   

4.
孩子乱花钱,他们自己的因素应该是最直接的原因。面对着高消费,看到其他孩子买这买那,心生羡慕。于是,为了在同学面前找回尊严,孩子们"玩则高档,吃则时尚,穿则名牌,交则潇洒"。孩子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于是就变着法地索取钱财。长期发展,如果自己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势必会偷、会抢,即便被发现,严厉地责罚往往也不能控制他们的行为。孩子乱花钱,父母的纵容是一个根本原因。我们的很多父母缺少理财观念,只要孩子要,无论他的要求是否合理,都往往不讲条件地满足。在他们看  相似文献   

5.
张中平 《教育》2012,(34):62
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永远是孩子。所以对孩子总是很包容,就是做错了,也认为他还是个孩子。其实,这个观念很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孩子一天天在长大,他的思维思想也会产生很大的变化。如果你总是以"他还是个孩子"的眼光来看待,孩子会觉得你根本不理解他,进而会觉得你瞧不起他,矛盾容易出现,沟通会越来越艰难。而如果你积极地选择与孩子同步成长,那么你对问题的处理方式随着孩子的成长,不断地修正,与孩子的沟通就会顺畅很多。  相似文献   

6.
不堪设想     
某人想送他的儿子到学校念书,老师说:"我们可以收下他,只是你要交足20法郎的学杂费。""什么,20法郎?这么多呀,我可以用它买一头毛驴了。"老师说:"假如你真用20法郎去买驴,不让孩子上学,那将来你家就会有两头笨驴了。"  相似文献   

7.
我知道俞敏洪,俞敏洪不知道我. 新东方校长俞敏洪谈起对孩子"延迟满足"教育的必要性时说:"不能让孩子吃住你.我在给孩子买东西时,会分析她要的东西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 就坚决不买,如果合理也不能轻而易举地给她买,我必须让孩子完成一项任务才给她买.我女儿班上每个人都有笔记本电脑,再不给她买也不对.我就告诉她,爸爸一定给你买,但你要知道,这个世界没有白得来的东西,你现在是一个大孩子了,需要付出劳动获得想要的东西.如果你能背下三十篇新东方的励志 文章,就给你买.结果不到两个星期,她就背的滚瓜烂熟了,她如愿得到了笔记本电脑.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让孩子学会了付出才能得到的道理,又把孩子欲得到的事物化作做一件事的动力了."  相似文献   

8.
缺斤短两     
《初中生》2013,(13):62
妈妈让儿子去买五斤苹果回来榨苹果汁。结果回来一称,不到四斤半,便带着儿子来到苹果摊前质问:"你怎么能够缺斤短两,五斤苹果连四斤半还不到,是不是看他是个孩子就好骗啊?"摊主满脸委屈地说道:"我没有缺斤短两呀。你称过你的孩子没有,是不是他变重了?"  相似文献   

9.
孩子与金钱,在传统的观念中这是两个没有关联的概念:孩子,意味着纯净,而金钱则意味着世俗。但是父母不可避免地会碰到与金钱直接相关的问题:当孩子看到小伙伴出入有小汽车接送,而自己却是由妈妈用自行车接送时,他会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不买汽车?”你会怎么回答孩子?当孩子提出一项购物要求,而你觉得这不在你的消费计划内或者已经超出你的消费能力时,你又怎么向孩子解释?当孩子长大些,有了自己的零花钱或者压岁钱,他不经过你的同意就买回了某个昂贵的玩具,你会如何对待……让孩子认识金钱,认识财富的真相,让孩子学会合理地消费,让孩子学会理财,这不仅仅是一种时尚,而且是一种需要。  相似文献   

10.
一位教师用当时最先进的教学方法来教学生,但效果并不如预期所料。一天,他带着7个学生外出实习,路过街头的时候,看见一个冻得瑟瑟发抖的孩子在乞讨。"你要钱干什么?"他问。"买衣服"。"是你自己穿吗?"  相似文献   

11.
一哲 《高中生》2008,(13):55-55
他4岁的时候,父母离异,是母亲独自一人含辛茹苦把他抚养成人的。上小学时,他就爱上了音乐,渴望拥有一架自己的钢琴,但是他知道母亲并不富裕,他不好意思开口。母亲看出了他的心思,对他说:"孩子,只要你是真心喜欢音乐,妈妈就会给你买钢琴的,但是你得向妈妈保证,一定要善始善终。"他很高兴地答应了母亲。他在  相似文献   

12.
孩子如果想要买一支自动铅笔或一本笔记本,他会立刻拿着自己的零花钱买下来。而如果购买自行车、随身听、电脑学习光盘这些价格不菲的东西,父母会亲自出马,帮孩子买。但家长们有没有试着让孩子们自己做主选购呢?有了下面的消费指南,孩子可能会比家长买到更好更实惠的东西,与此同时还能提高孩子的财商呢。下面的5个步骤能让你的孩子成为一个聪明的消费者。第一步:为什么要购买这个商品当你的孩子想买很贵的商品的时候让他想想:·为什么我要买这样商品呢?·我一般会在什么时候用它呢,我用它的次数多吗?·为什么我现在要买这样的商品,而不是以…  相似文献   

13.
太把自己当回事的家长,正襟危坐,神圣不可侵犯,越是这样,孩子越不买你的账. 我们班有位孩子家长是大学校长,他常常摆出一副校长的架势、一派校长的口吻,批评自己的孩子. 尽管家长的话很有水平,极富哲理,孩子还是打心眼里和他对立,父子关系非常紧张.有一次,爷俩又因为一点小事吵得天翻地覆.无奈之中,家长打电话向我诉苦:"我身为大学校长,对自己的孩子却无能为力,感觉很失败." 我说:"忘掉你的校长身份吧.为什么事事和孩子较真呢?你的成就、经验是明摆着的,你越是在孩子面前示弱、谦虚,你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就会越高大,越容易赢得他的尊重." 家长有点醒悟:"是呀,有时我和孩子一起讨论学习问题,他明明听懂了,还要‘鸡蛋里挑骨头’,想方设法地驳倒我,一言不合就吵起来."  相似文献   

14.
学习教育的艺术强调共情。婴儿从一开始就有共情的表现——别的宝宝哭了,他也哭,你对他笑,他也对你笑。如何让孩子学会感受别人的感受,关键在于家长。如果孩子用玩具打了小朋友的头,一定要让他知道小朋友会很痛,同时问问他如果别的小朋友打了他,他会有什么感受。言行一致。如果你希望孩子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你就必须以身作则。如果你为了避免买全票而谎报孩子的年龄,或者在邻居背后说他们的闲话,你的孩子会和你有什么不同吗?而且,仅仅做一个榜样是不够的。Lickona博士说:“你必须用语言清楚地告诉孩子怎样做是正确的。”所以,你要明确自己…  相似文献   

15.
杨佩昌 《教育》2015,(8):76-77
"妈妈,我想要一块巧克力糖!"孩子大声叫喊。"嘘,这里是公共场合,不要大声说话,会影响到别人的。这星期我们计划要买的东西已经全在这里了。"说着,这位德国妈妈指了指购物筐,"如果你有能力为自己买一块巧克力糖的话,你可以去买。如果没有,那你就只能放弃了。"孩子眨了眨双眼,无奈却顺从地跟随着妈妈去了收银台。这是在德国超市发生的一幕。德国家长习惯于将自己的孩子作为一个独立  相似文献   

16.
《家庭教育》2010,(4):47-47
有时候,你是不是会觉得生活压力好大,要为孩子买这个,要为孩子买那个,你会希望孩子拥有最好的,但我们却往往忘记了,其实,珍贵的东西多是免费的。  相似文献   

17.
要教育孩子,首先要做孩子的朋友。那么怎样才能成为孩子的朋友呢?在实习中我有如下体会: 首先,要主动接近孩子,关心每一个孩子,了解他的一些微小的需求。当孩子午睡起来,你帮他扣一颗他自己扣不上的钮扣;当她摆弄着纱巾时,你替她系个漂亮的蝴蝶结……热心真诚地为每个幼儿服务,渐渐地孩子就会对你产生亲近的念头,并乐意与你交往。其次,要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熟悉他们的情况。幼儿常常喜欢对你说:“我家养了一只小狗。”“我舅舅结婚了。”“我这件衣服是姨妈买的,你看漂亮  相似文献   

18.
不堪设想     
《小读者》2004,(9)
某人想送他的儿子到学校念书。老师说:“我们可以收下他,只是你要交足20法郎的学杂费。”“什么,20个法郎?这么多呀。我可以用它买一头驴了。”老师说:“假如你真用20法郎去买驴,不让孩子上学,那将来你家就会有两头笨驴了。”不堪设想  相似文献   

19.
有三个这样的孩子:一个孩子4岁才会说话,7岁才会写字,老师对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思维不合逻辑,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他还曾遭遇过退学。一个孩子曾被父亲抱怨是白痴,在众人的眼中,他是毫无前途的学生,艺术学院考了三次还考不进去。他叔叔绝望地说:"孺子不可教也!"一个孩子经常遭到父亲的斥责:"你放着正经  相似文献   

20.
家教琐言     
给孩子买个布娃娃,玩腻了他扔了。给孩子讲个好故事,他可以记一辈子。孩子喜欢做游戏,一会儿也不闲。你不耐烦了,就说:“这孩子怎么这么好动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