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言趣读     
束氏之狸(?)卫人束氏,举世之物咸无所好,唯好畜狸(?)(li sheng)。狸(?),捕鼠兽也。畜之百余,家中之鼠捕且尽。狸(?)无所食,饥而嗥(hao)。束氏日市肉啖之。狸(?)生子与孙,以啖肉故,竟不知世之有鼠,但饥辄嗥,嗥辄得肉,食已熙熙如也。南郭有士病鼠,鼠群行,有堕瓮(weng)者,亟从束氏假狸(?)以用。狸(?)见鼠双耳耸,眼突露黑如漆,意为异物也,不敢下。士怒,推入之。狸(?)怖甚,对之大嗥。久之,鼠度其无他技,啮其足,狸(?)奋掷而出。  相似文献   

2.
善喻的庄子     
庄子的比喻,用得美妙,用得恰切,用得超凡脱俗。读庄子的文章,每每读到这些比喻时,总会令人神清气爽,有醍醐灌顶之感,甚至让人拍案叫绝,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从古至今,人们争利于市,争名于朝。钱财唯恐不积,声名唯恐不盛。面对苦苦争名夺利的世人,善喻的庄子这样劝喻我们“:鹪鹩巢于森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庄子·逍遥游》)钱财再多,声名再大,吃也不过那么多,喝也不过那么多。而对那些不择手段争名夺利的人,庄子又送其一个极有讽刺意味的比喻“: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遨者;东…  相似文献   

3.
<正>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科学家通过解剖,发现黄鼠狼主食老鼠、麻雀、蝗虫和蜈蚣等,在实在捕不到这些猎物时才吃鸡充饥。《庄子·秋水》中就有"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捕鼠不如狸狌"的句子。此"狌"即为黄鼠狼,它确实是捕鼠能手,对人类的贡献远远超过危害,我们应该为其正名。狡猾的狐狸狐狸这种叫法是不科学的。狐和狸实际上是两种不同的动物,平时所叫的狐狸在生  相似文献   

4.
孟祥森 《现代语文》2005,(10):29-29
(甲)范仲淹二岁而孤, 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 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 昏怠,辄以水沃面;食 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 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 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 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 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相似文献   

5.
越人养狗     
越人道上遇狗,狗俯首摇尾而人言,曰:“吾善猎。得兽,与尔中分。”越人喜,引而俱归,食以膏粱,待之以人礼。狗得盛礼,日益倨(ju),猎得兽,必尽啖乃已。或嗤越人曰:“尔饮食之,得兽,其辄尽啖,奚以为?”越人悟,因与分肉,多自与。狗怒,啮其首,断其领,乃去。(改写自宋末元初邓牧《伯牙琴·越人遇狗》)  相似文献   

6.
“狗拿耗子,多管闲事”是今人常用的口头禅。但先秦文献显示,在中国古代的某一个时期,“拿耗子”可能正是狗的职责之一。《吕氏春秋·士容》篇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齐有善相狗者,其邻假以买取鼠之狗,期年乃得之,日:“是良狗也。”其邻畜之数年,而不取鼠。以告相者。相者日:“此良狗也。其志在獐麋豕鹿,不在鼠。欲其取鼠则桎之。”其邻桎其后足,狗乃取鼠。  相似文献   

7.
一、孟子少时 孟子少时,东家杀豚,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豚何为①?”母日“欲啖汝。”其母自悔而言,日:“吾怀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之教也,今适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乃买东家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  相似文献   

8.
大鼠     
万历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适异国来贡狮猫,毛自如雪。抱投鼠屋,阖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  相似文献   

9.
博约相资     
汪梅村(士铎)思想反动,人多识之。然其学术有精到之处。萧穆《汪梅村先生别传》载汪尝与友人论学,略曰:“汉魏儒者自博入,惜其未知约也;宋元儒者自约入,惜其未知博也。然人之性情既各有所近,不能强同,且为博为约,皆须竭其毕生精力,如饥者求食,寒者求  相似文献   

10.
大鼠     
万历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巡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如此往复,不啻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  相似文献   

11.
一日千里     
[拼音]yī rì qiān lǐ[释义]形容进展极快。[出处]梁丽可以冲城①,而不可以窒穴②,言殊器也③。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④,捕鼠不如狸狌⑤,言殊技也⑥。鸱鸺夜撮蚤⑦,察毫末⑧,昼出瞋目而不见丘山⑨,言殊性也⑩。(《庄子·秋水》)  相似文献   

12.
邻人畜猪     
胡御史牧亭言,其里有人畜一猪,见邻叟辄瞋目狂吼,奔突欲噬,见他人则否。邻叟初甚怒之,欲买而啖其肉。既而憬然省曰:此殆佛经所谓夙冤耶?世无不可解之冤,乃以善价赎得,送佛寺为长生猪,后再见之,  相似文献   

13.
例一: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终日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例二: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辞源》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士童可坠塞廖矣;百享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瘁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例一中,“矣”与“也”出现在前后内容是转折关系的两个句子中;例二两段文字,除了结尾省略的两个表示结论的句子外,前段文字一组排比句句末用的都是…  相似文献   

14.
说“士”     
士在先秦典籍中的含义颇多.西周初期的士包括了诸侯在内的大贵族.《诗·周颂·清庙》:"济济多士,秉文之德."商、西周、春秋时的最低阶层的贵族亦称士.《周书·多士》:"用告商王士."《国语·晋语》四:"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此外,西周春秋时的自由农民通称为士.《礼记·曲礼》:"地广大,荒而不治,此亦士之辱也."《诗经》中的许多恋歌,反映了自由农民的生活情趣.《召南·摽有梅》:"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春秋中叶以后,由于社会关系的变化,使士不再具有特定的阶层内容.《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皇侃义疏:"士,通  相似文献   

15.
寓言二篇     
临江之麋(配合初中第一册第九单元) 临江之人畋得麋麂,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麂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三年,麋出门外,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籍道上。麋至死不悟。  相似文献   

16.
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廉耻(清)顾炎武《五代史·冯道传》论日: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平管生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故夫子之论士,曰:"行己有耻。"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又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  相似文献   

17.
释“政”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一册(人教版)第五单元《勾践灭吴》一文中的第三自然段中的“政”的解释不够严谨,略有瑕疵,请看其文:“……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宦其子。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饣甫也,无不歠也:必问其姓名。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此段中“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中的“政”字,教材中注释为:“通…  相似文献   

18.
欲望叙事     
从词源学意义上讲,"慾"从"欠"从"谷"从"心",本意为缺食.所谓"欲望",是指"想得到某种东西或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1].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欲"被看作自明的概念,对它的阐发多是说明式而非本体性研究,如"富与贵,人之所欲也."(<论语·里仁>)"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苟子·非相>)同时主张以"礼"、"仁"控"欲",认为个体应当"克己复礼", "刚毅木讷近仁",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相似文献   

19.
李氏之鸠     
畜鸠者,以五月五日剪其舌,取汞硫火炼之,成灵砂。杂米菽,日三饲,变易其心,则能为人言,过于鹦鹉。李氏有一鸠,甚慧,养之数年矣。日则飞翔于櫩楹帘幕间,不远去,夕宿于笼,以避狸鼠。见僮婢有私持物及摘花者,必告其主人。  相似文献   

20.
先秦儒家之所谓“士”,为仁义之士兼“异能之士”,即士之为士不仅要有以民为本的政治品德,而且要有安邦治国的行政才能。先秦儒家要求王侯公卿尊师重道、礼贤下士,而后者之得为如此,在其因竞相争雄而不能不竞相“养而择士”。先秦儒家于士之“养”态度鲜明,一是“可食而食之”,即指士农工商只是社会分工不同,就如同农夫种粟米,工匠造轮车,商人通有无,士“守先王之道以待后之学者”,亦是自“食”其“功”因而无可厚非;二是“富贵不能淫”,即强调士以“君子当功受赏”为晋身之正道,而断乎“不可以货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